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6.3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典型例题】(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 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如120x<3、3<5x等等。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如:2x>3,x取2,3,4,……等都可以,因此说2,3,4是不等式2x>3的解。而x=0,1,-1,-2,……则不是不等式的解。 2. 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一个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就是解不等式的过程。 3.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a-c>b-c。 即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 不等式的性质2: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不等式的性质3:如果a>b,并且c<0,那么aca的形式。 例1. 解不等式: 解:(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减去2x(即加上-2x),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例2. 解不等式: 解:<1>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2,不等号不变向,即: 观察上面例1和例2,例1中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某一个数(或项),相当于解方程中移项。例2中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或项),相当于将方程中未知数系数化为1。只是这里如果乘(或除)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3. 解下列不等式,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标出来: 解: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例4. 解: 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常可以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它们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帮助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例5. 解下列不等式组: 解:(1)解不等式<1>,得:x>2 解不等式<2>,得:x>4 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 由上图知所求不等式解集为x>4。 (2)解不等式<1>,得:x<-1 在数轴上表示解集为: 而这个不等式组的解无公共部分,所以这个不等式无解。(二)整式乘法 1. 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 例6. 计算: 解: (2)幂的乘方 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例7. 计算: 解: (3)积的乘方 例8. 计算: 解: 2. 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单项式 规则:单项式和单项式相乘,只要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9. 计算: 解: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规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只要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各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例10. 解: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11. 计算: 解: 3. 乘法公式 (1)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 即两数和与它们的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例12. 计算: 解: (2)两数和的平方: 这就是说,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乘积的2倍。 这就是说,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乘积的2倍。 例13. 计算: 解: 4. 因式分解 将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就是因式分解。 多项式ma+mb+mc中的每一个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称之为公因式。而多项式ma+mb+mc可以分解成为两个因式m和(a+b+c)的乘积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例14. 将下列各多项式分解因式: 解: 例15.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解: [本课小结] 1. 本课先研究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实际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等式的变形要注意与方程的变形相对照。 2. 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可以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理解,因此同学们应首先掌握这种表示方法。 3. 在整式的乘法中主要应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以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因此应理解,掌握因式分解的技巧、方法。【模拟试题】 1. 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 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3) (4) 3. 计算: (1) (2) (3) (4) (5) (6) (7) (8) 4. 因式分解: (1) (2) (3) (4) 5. 化简求值: (1),其中 (2) 6. (1) (2)【试题答案】 1. (1) (2) (3) (4) 2. 3. (1) (2) (3) (4) (5) (6) (7) (8) 4. (1) (2) (3) (4) 5. (1)化简后得: (2)化简后得: 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