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课一练(一)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495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明同学想写北朝题材的小论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是日本华裔著名作家陈舜臣先生的史学巨作,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历史故事。下面哪个选项不会出现在作者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中?( )
A.苻坚率群臣投降
B.战役发生在4世纪
C.东晋取得了胜利
D.以少胜多的战役
2.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话B.穿汉服
C.改汉姓D.奖励耕战
3.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被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
C.契丹族D.女真族
4.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是( )
A.人口大量南迁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通西域
D.江南的开发
5.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背景又是结果的是( )
A.迁都洛阳
B.军队战斗力提高
C.社会矛盾激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
6.“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接受同化”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维护北魏统治
D.统一语言
7.我国老百姓的粮食一般是“北麦南稻”,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却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物,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农村城市经济的发展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C.北方面食、粟米饭的营养价值更高
D.南方人学做北方人的食品
8.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皇帝把自己的姓改为元,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
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
9.小明同学想写北朝题材的小论文。下面哪一个标题可以选?( )
①《北魏统一全国》 ②《胡人汉服和汉人胡服》
③《从平城到洛阳》 ④《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等。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当时他在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对该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3)综合以上两次改革,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1)商鞅或公孙鞅。秦国。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促进了民族融合(或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曾有诗句云,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