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3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1年)

    第3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1年)第1页
    第3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1年)第2页
    第3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1年)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朝诗人写道,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拐杖是外来品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
    A.陈胜、吴广起义中
    B.巨鹿之战中
    C.楚汉之争中
    D.刘邦建立汉朝后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国和秦王朝的成与败( )
    ①垓下之战 ②城濮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统一中国
    B.秦末农民战争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6.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
    (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8.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
    【秦朝统治篇】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 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秦始皇有功也有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功”具体有哪些。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3)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启示感悟篇】
    (4)在历史课上,小文发言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小文的观点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5)由秦朝的衰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9.学习秦朝的历史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在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你也试试吧!
    【步骤一:搜集史料】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步骤二:解答疑惑】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
    【答案】
    1.B 2.A 3.B
    4.B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秦统一全国已是必然;巨鹿之战后,秦军主力被消灭,秦王朝的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5.B “竹帛烟销”“坑灰未冷”这些信息都反映了焚书坑儒,而“山东乱”和“刘项”指的是秦末农民战争。
    6.C
    7.【答案】 (1)事件:焚书坑儒。
    (2)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8.【答案】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秦始皇的“功”: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项羽失败,刘邦胜利并建立了政权。
    (4)不同意。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决定了秦末农民战争必然爆发。戍边途中遇雨误期,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因此,即使陈胜、吴广在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5)要施仁政于民,要以人为本。
    9.【答案】 (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残酷。
    (2)大泽乡起义。
    (3)9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法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
    第3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拐杖是外来品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
    A.陈胜、吴广起义中
    B.巨鹿之战中
    C.楚汉之争中
    D.刘邦建立汉朝后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国和秦王朝的成与败( )
    ①垓下之战 ②城濮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统一中国
    B.秦末农民战争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6.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
    (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8.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
    【秦朝统治篇】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 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秦始皇有功也有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功”具体有哪些。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3)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启示感悟篇】
    (4)在历史课上,小文发言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小文的观点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5)由秦朝的衰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9.学习秦朝的历史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在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你也试试吧!
    【步骤一:搜集史料】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步骤二:解答疑惑】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
    【答案】
    1.B 2.A 3.B
    4.B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秦统一全国已是必然;巨鹿之战后,秦军主力被消灭,秦王朝的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5.B “竹帛烟销”“坑灰未冷”这些信息都反映了焚书坑儒,而“山东乱”和“刘项”指的是秦末农民战争。
    6.C
    7.【答案】 (1)事件:焚书坑儒。
    (2)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8.【答案】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秦始皇的“功”: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项羽失败,刘邦胜利并建立了政权。
    (4)不同意。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决定了秦末农民战争必然爆发。戍边途中遇雨误期,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因此,即使陈胜、吴广在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5)要施仁政于民,要以人为本。
    9.【答案】 (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残酷。
    (2)大泽乡起义。
    (3)9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法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