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结果;熟记三国形成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知道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习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学习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拾级而上,超越自我!)
◆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 ,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
(1)时间:公元 年(2)作战双方: 与
(3)结果:曹操以 ,大败袁军。(4)影响:为曹操 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 。
(2)经济上:实行 ,恢复农业生产
(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思想上:顺应民心。(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 。
2.概况:
(1)时间:公元 年(2)作战双方: 与
(3)结果:孙刘联军 ,大败曹军。(4)影响:为 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官兵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②主观原因:因实力强大而 ;战术失误;③根本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①组成 ,战略得当;②采用 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合乎天时、地利、人和)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 时间 | 都城 | 建立者 | 发展情况 |
魏 | 年称帝 | 洛阳 |
|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
汉(蜀) | 221年称帝 | 成都 | 刘备 |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 的开发 |
吴 | 年称王 | 建业 |
|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派 到夷洲(现在的台湾) |
◆成功第二步:共同探究,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
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三国时期与东汉末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的惨象相比,确实是历史的一个进步,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要求。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原因,曹、刘、孙
三个政治势力谁也无法马上统一全国,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环节。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一、选择题:
1.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它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两晋时期
2.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 )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
3.《隆中对》中写道:“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材料中的“操遂能克绍”指的是 ( )
A.长平之战 B.涿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200年,曹操和袁绍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大破袁军。据此可知,该战役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
A.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B.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C.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5.下图材料中曹操的“壮心”是 (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
A.废掉汉献帝 B.消灭袁绍的势力
C.建立魏国 D.统一全国
6.某部以赤壁之战为主题的影片以磅礴的气势重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风云。在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的场景是 ( )
A.卧薪尝胆 B.三顾茅庐
C.火烧曹营 D.曹丕称帝
7.下列两幅地图呈现了我国东汉末年的两场著名战役。关于这两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
是 ( )
①图一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北方地区的完全统一
②图二战役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战
③两场战役均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④两场战役均对当时的局势有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下列说法可以证明曹操是“能臣”的
有 ( )
①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②官渡之战后,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建立魏,定都洛阳
④赤壁之战后,扫平南中割据势力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9.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曹操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
A.曹操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B.曹军远道奔走,士兵疲惫
C.孙、刘结成联盟,战术恰当
D.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10.下面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
是 ( )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11.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这一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问题。(15分)
材料一 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为了加强记忆,用以下示意图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
(1)请把上图三国鼎立局面中A、B、C三处填写完整。并列表写出它们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12分)
A. ;B. ;C. 。
材料二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2)材料二反映的两次战役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曹操会在两次战役中有不同的结局?(3分)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 B 2.C 3.C4.C 5.D 6.C 7.D 8.D 9.A 10.C
11.(1)A.魏 B.蜀 C.吴
国号 | 建立时间 | 都城 | 建立者 |
魏 | 220年 | 洛阳 | 曹丕 |
蜀 | 221年 | 成都 | 刘备 |
吴 | 229年 | 建业 | 孙权 |
(2)以少胜多。原因: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重视人才,战术运用得当,准备充分。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轻敌自傲,指挥失误(或从孙刘联军的角度分析: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的弱点,用火攻战术大败曹军)。
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