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题
展开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磨制石器出现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机器的出现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观察下面两幅图,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
A.建筑技术的发展B.手工工艺的提高
C.战争武器的改进D.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
3.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朝齐11次,朝晋20次。材料说明( )
A.周王室地位衰落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5.《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周室衰微,诸侯称霸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6.小王同学利用如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最可能是( )
A.西周世袭制B.西周分封制C.春秋争霸D.战国七雄
7.杨宽在《战国史》一书中写道:“从山西出土的青铜牛尊看,春秋后期的牛都已穿有鼻环,说明牛已被牵引来从事劳动。”图片说明,春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A.土地大面积开垦B.牛耕的广泛推广
C.各个诸侯国进行改革D.青铜器用于农耕
8.“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越王勾践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9.据《论语》描述,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做主决。这表明春秋时期( )
①周王室日益衰落
②周天子名义上也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诸侯操控政治局面
④分封制逐步瓦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1.《史记·周本纪》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强化分封制B.百家争鸣C.诸侯争霸D.推行郡县制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师用书》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请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生产工具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故D正确;磨制石器是原始社会时期出现,排除A;青铜器在农业中不是广泛使用,而是少量使用。排除B;机器属于近代的生产工具,排除C。故选D。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反映生产工具由石斧到铁农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D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建筑技术,A排除;图片反映的主旨不是体现手工工艺的提高,B排除;骨耜是农具,C排除。故选择D。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牛’、‘耕’”作为名”,由此判断与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之交,中国铁制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而大得诸侯国乘机争霸,相继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题干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的次数竟然少于向齐国、晋国朝贡的次数,可见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力量较小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附于力量较大的诸侯国,A符合题意;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鼎,是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这一历史事件说明了诸侯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从而反映出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遭到破坏,说明周王室虽然走向衰落,但尚未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关于西周的内容,还需要掌握西周实施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知识。
6.【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伴随着周天子实力的衰弱,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7.【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青铜牛尊”、“春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答案为B。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时代
8.【答案】B
【解析】春秋时期,齐桓公对内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因此②项 “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②的ACD三项。B选项正确。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日益衰落,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大的诸侯国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D正确,C排除;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因素,A排除;尊王攘夷,扶助弱小只是霸主称霸的策略,B排除。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大意是说: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日益衰弱,诸侯称霸,分封制逐渐瓦解,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齐、楚、秦、晋这些诸侯国在争霸战争中逐渐强大起来,争当霸主,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思想文化方面的百家争鸣;推行郡县制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1)①:东周;②:战国。
(2)加强了周王朝的控制,稳定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周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崛起。
(4)利: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依据图片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①在西周之后,分为春秋和②两个时期,秦朝结束了①的分裂局面。由此可知①是东周,②是战国。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建立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结束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秦朝。
(2)依据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反映了西周通过对四土、四周分封,扩大西周的疆域,加强了周王朝的控制,稳定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三“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可以看出周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崛起力量强大。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兼并一些小的诸侯国,有利于实现地区局部统一;与此同时,中原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但是连年的争战,无法发展经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秀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秀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当堂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史记》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