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507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507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培优促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夯基达标
第 4 节升华和凝华
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 0 ℃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熔化C.液化 D.汽化
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 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
A.汽化B.液化C.凝华 D.升华
下列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胶塞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 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 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人工降雨就是在空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 (选填
“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雨水,解决当地的旱情。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 吸热, 放热。
(1)升华(2)熔化(3)液化(4)汽化(5)凝固(6)凝华二、培优促能
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 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
碘的性质
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
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
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 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3.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名称
熔点/℃
沸点/℃
颜色
碘
114
184.3
紫色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
壶中的水烧开后,壶嘴冒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D.
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
实验 1
实验 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
碘的沸点:184.3 ℃
水的沸点:100 ℃
酒精灯火焰:500 ℃左右
★5.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地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实验 方案更好些,理由 。
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碘 (填物态变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参考答案
一、夯基达标
1.A结了冰的衣服放在 0 ℃以下的环境中直接变干的过程中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中间没有经历液态,所以此过程为升华,故选 A。
2.D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蔬菜中的水凝固后在低温真空环境中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选D。
3.D冰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 A 不符合题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 B 不符合题意;“冰挂”是不同形状的小冰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树枝上,然后凝固形成的小冰块,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
小冰粒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选项 D 符合题意。
4.B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壁会放出热量直接变 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 B 正确。
解析 人工降雨就是向空中播撒干冰,干冰很容易发生升华现象,升华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要吸热熔化成雨水。
答 案升华吸收熔化
解析 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答案 (1)(2)(4)(3)(5)(6)
二、培优促能
1.C碘的颜色是紫色,和黑沙的颜色很相似,很难分辨,混在一起很难取出,故选项A 不合理;都装入烧杯然后放入沸水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所以不能熔化,故选项 B 不合理;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能够使
碘发生升华现象,故选项 C 合理;用猛火加热,碘的温度在到达沸点之前就会发生升华和汽化现象了,没有必要加热至沸腾,故选项 D 不合理。
2.C 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热量要求的理解。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故选 C。
3.C 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铁水浇铸成零件,铁由液态 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符合题意的只有 C。
4.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因为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A 正确;烧水时,从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B 错误;冰棒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 错误;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凝华形成的固态冰粒,D 错误。
5.解析 (1)在实验 1 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试管内将出现液态的碘,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不能有力说明碘升华;而在实验 2 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 不能使碘熔化,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了碘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 (1)2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
“碘的升华”;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 (2) 升华吸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培优促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培优促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1节 质量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达标,培优促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