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时训练,共4页。
    领导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B.康有为、李鸿章
    C.梁启超、左宗棠D.左宗棠、李鸿章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 1 300 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鸦片战争的炮声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D.中华民国的成立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
    “皇上”是( )
    A.道光帝B.咸丰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某班学生编导的一场历史剧中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 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 年(农历甲午年) B.1901 年(农历辛丑年) C.1898 年(农历戊戌年) D.1911 年(农历辛亥年)
    在 1895 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图 2 中的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哪一个政治派别?
    材料二19 世纪 90 年代,谭嗣同著成《仁学》一书。该书以大无畏的精神,微言大义,以期挽世运而救众生,共两卷五十篇。在书中,他思想尖锐,以批判的眼光检讨历史,审视现实,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政治和伦理纲常的阴暗和残酷,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大声疾呼“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 罗”,力主顺时应人,改革时弊,荡涤污政,实行维新,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结合材料,回答谭嗣同《仁学》一书中的主张是什么。他“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的 实际行动是什么?
    轰动全国的公车上书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各不相同。下面是四位同学对 此事的不同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强:公车上书的要求对国家的发展不利 B.小明: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C.小红:公车上书的失败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 D.小军:公车上书导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 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3.19 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 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898 年我国中文报刊统计
    材料二梁启超《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后,这种思 想像野火一样,仍然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19 世纪晚期,华人创办报刊数量增加主要是什么运动推动下的产物?
    材料二表明,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比较洋务运动和该运动在学习西方内容方面的侧重点。
    时间
    报刊总数
    (种)
    华人创办报
    刊数(种)
    华人创办报
    刊数比例
    1895
    7
    3
    43%
    1898
    47
    39
    83%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
    2.C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 1 300 多名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C从“废八股、设西学”等内容来看,这是维新派的变法主张,维新变法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的。
    4.C事件的主题是“维新变法”,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并结合“光绪皇帝”和“‘明定国是’诏书”可判断此事件是 1898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进入高潮。
    5.C1895 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康有为主张“拒和、迁都、变法”。1898 年,光绪帝下诏实行变法,因此康有为的主张得以最终实践的是变法。
    6.参考答案 (1)维新派;顽固派。
    (2)主张维新变法。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
    培优促能
    1.C公车上书是符合当时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利益的,其利国利民的要求遭到政府的拒绝,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
    2.B根据材料中的“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侵我大国”,可知此人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3.D通过维新派的大力宣传和实践,人们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并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 项符合题意。
    4.参考答案 (1)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器物);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相关试卷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参考答案 1919 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