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理数的加减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3.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计算(口答)1.;2.-3+(-7);3.-10+(+3);4.+10+(-3)(二)探究:某地某年2月3日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生:5℃比-4℃高9℃。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生:5-(-4)。师:如何计算呢?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第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一)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生:(+10)-(+3)=+7师:计算:(+10)+(-3)得多少呢?生:(+10)+(-3)=+7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10)-(+3)=(+10)+(-3) ①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生:可以。师:是如何转化的呢?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二)再看一题,计算(-10)-(-3)。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生:-7即:(-7)+(-3)=-10,所以(-10)-(-3)=-7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生:(-10)+(+3)=-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10)-(-3)=(-10)+(+3) 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②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教师总结:由①、②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一)例1:计算1.(-16)-(-9);2.2-7;(二)例2:计算1.0-(-2.5);2.(-2.8)-(+1.7)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三)例3:某次法律知识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四)例4: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五)变式练习1.计算(口答)(1)6-9;(2)(+4)-(-7);(3)(-5)-(-8);(4)(-4)-9;(5)0-(-5);(6)0-52.计算(1)(-2.5)-5.9;(2)1.9-(-0.6);(3)()-;(4)-()。学生活动:第1题找学生口答,第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生答:8848-(-392)=8848+392=9240。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40米。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