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探究去分母的方法,例题分析——规范去分母过程,巩固练习—— 完善解题程序,,小结提升, 总结收获,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教案 .教学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掌握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对解方程的步骤有整体的了解。过程与方法:1、通过去分母解方程,体会数学的“化归”的思想方法; 2、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探索意识,让学生在解题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重点: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难点:能正确地运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学习突破点:(1)找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强调方程两边各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 (3)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和乘法分配率的的正确使用。学习过程设计:一、 探究去分母的方法前面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解决。思考:观察下面的方程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解? 问题(1):你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解法。)问题(2):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① 直接用分数系数合并同类项 ② 利用等式性质去分母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第二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等式性质来帮助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对比两种解法,得到共识:当方程中含有分数系数时,先去分母可以使未知数的系数变为整数,从而解题更加方便、快捷.教师引出本节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体会到“去分母”的必要性;(2)学生是否明确“去分母”的可行性;二、例题分析——规范去分母过程1、学生初步尝试,感受去分母的必要性。 例1 :解方程 提问(1)第一步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2)怎样去分母,这有什么根据? (3)去分母后会出现怎样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4)下面还有怎样的步骤? (学生独立完成) 3、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去掉方程中的分母,第一步应该找到这三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12;
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12,这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成立; 去掉分母后的分子如果是单项式的应加括号; 接下来还有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4、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提问:①.通过解以上的方程,你能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吗? 你知道每种变形的依据吗?通过解以上的方程,你觉得那些环节是值得同学们需要注意的?小结:在学生总结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后,说明不同的方程有不同的解法,不能生搬硬套这个步骤。让学生感受学生解题要根据题目特点,选择适合的解题步骤。 小结: 通过老师的示例和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边做边答,不仅能让学生对去分母的方法有更深的印象;而且对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理顺了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三、巩固练习—— 完善解题程序, 细心选一选1、 方程去分母后得正确的是( ) A、 3-2(5x+7)=-( x+1 7) B、 1 2-2(5x+7 ) =- x+17 C 、 1 2-2(5x+7 ) =- (x+17) D 、 1 2-10x+14 =- (x+17 )2、 方程去分母后( )A、 B、 C、 D、 学生活动:同学之间交流,找出问题,进行纠正。议一议:如何求解方程呢?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探索然后解决 反馈练习: 学生板书然后订正四、小结提升, 总结收获。现在我们回想一下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内容?教师指板书共同复述:去分母的方法: 依据: 解方程过程中需注意: 解方程一般步骤:(教师提醒:需要哪些步骤取决于方程) 最终化成的形式: 五、作业: 课本习题2、3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去分母------------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分母最小公倍数去括号------------乘法分配率 括号法则移 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