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3)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语文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看到班里又多了一个戴眼镜的同学,于是布置了一项调查任务,要求本班学生对本校(明德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视力进行调查统计,并看看存在什么问题。下面是王笑同学调查整理的数据表格和总结材料。
明德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1260人)
明德小学学生视力调查总结
(1)从《明德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最高,近视率是________。
(2)从这个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相邻年级中,________年级到________年级近视率上升的幅度最大,上升了________。
(3)《明德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揭示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明德小学学生视力调查总结》表中,你了解到导致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有近视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如何保护视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下面是四川地区公布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
材料三:四川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看路牌,完成练习。
(1)张欣萱去东丽湖考察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情况。她给自己做了一个胸牌,上面姓名的汉语拼音应写成______。在路上,她发现路牌上“漷(huǒ)永路”的拼音模糊了,应是______。在到达漷永路时,她离东丽湖还有______千米。
(2)判断下面地名拼写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丽水(LISHUI)( )
②莲都区(LIANDU DU)( )
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阳光小学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做出简要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阳光小学六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学校小学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新颖点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你认为应该给有关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目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龙舟节、五月节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据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列举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人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yān”,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材料二:
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
(1)端午节的别称有 、 、 等。关于它的由来,最受人们认同的是 说。
(2)端午节的习俗有 、 等。
(3)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始于 朝代。出现“蜜饯粽”的朝代是 。
(4)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的包裹材料由最初的 变成了箬叶或 。
(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1)六;48%
(2)三;四;12%
(3)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需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4)①看电视距离太近;②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③上网时间太长;④饮食不健康;⑤遗传因素。
(5)没有;①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②减少玩电子产品的时间;③合理的健康饮食。
2. (1)体质下降。
(2)阳光下(或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充满活力(或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3)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3. (1) Zhɑng Xin xuɑn HUO YONG LU 83
(2) √ ×
4. (1) 写家庭作业用时长 睡眠时间不足 体育锻炼时间短
(2)①减少家庭作业量;②保证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倡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5. (1)午日节;龙舟节;五月节;纪念屈原
(2)吃粽子;赛龙舟
(3)晋;宋朝
(4)菰叶、竹筒;芦苇叶
年级
二
三
四
五
六
近视率
13%
19%
31%
40%
48%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调查
导致近视的因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2.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
3.上网时间太长
4.饮食不健康
5.遗传因素
上网
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小学生眼睛近视率很高。虽然近视的形成有遗传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用眼习惯是导致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近视的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调查项目
升降幅度
检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
↓
调查项目
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睡眠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情况
2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下
8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下
1小时以上
1小时以下
人数
84
16
27
73
21
79
春秋时期
出现菰叶黍米的“角黍”,竹筒装米的“筒粽”。
晋朝
品种增多,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唐朝
粽子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宋朝
出现果品入粽的“蜜饯粽”。
元明时期
品种增多,包裹材料变为箬叶,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清代
出现“火腿粽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升初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含答案) (15),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含答案) (7),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