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3)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文内容:________。
(2)画“ ”的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请抓住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既描写了人物群体,也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________。其中第________句是“面”,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________句是“点”,具体描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中的“始终”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②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在第①段中,找出描写“点“的部分,并找出描写“面“的部分,并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火光”指的是________。此处的火光与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在灯光下学习的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文理解。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钟子期为什么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对此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 )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 )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 )了书,欠身( )手去( )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抛 捏 伸 取 追
(2)“我”睁开眼看到了什么景色?用“____”在文段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作者笔下“好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开头作者提到“昏沉的夜”,结尾处再次提到“昏沉的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钓)。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 诧)(zhà chà)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① ,想② ,给竹节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③ 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④ ,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 嗑)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2)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 )。
A.弄巧成拙 B.别出心裁 C.技高一筹 D.得意扬扬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绞尽脑汁________ B.找反义词:沉默寡言________
(4)文中两个“神气”,这属于________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抓住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6)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希望”表面上指“我”帮妈妈________,实际上指“我”________。加点词语“只好”朗读时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2)第二自然段中说是雨点儿“逗引”“我”出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心中是“盼”着下雨的,可作者却把“雨后美景”写得如此美丽,这样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课内阅读
1. (1)痛击敌人
(2)动作;神态;从“扔””抡”‘瞄准”等可以看出是动作捕写,从“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等可以看出是神态描写。从这此描写中,我感受到战士们对敌人深深的仇恨和作战的英勇无畏。
(3)点面结合;②;③①⑤⑥;既让读者感受到了每位战士的英勇,又感受到了整体的团结英敢,表达了作者对五壮士深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4)不能。”始终”的意思是从开始到最后,去掉后就不能准确说叫五壮士抗击敌人的效果,不能银好地体现五壮士英勇顽强的精神。
2. (1)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这样点面结合的写法,充分地体现了郝副营长自我牺牲的精神。
(2)点燃的书发出的光亮郝副营长为下一代能够在灯光下学习,点燃书发出火光,使战斗取得了胜利,自己却牺牲了。正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的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了今日天安门广场的华灯璀璨。
(3)郝副营长,您的愿望已经实现了,现在我的家乡每到晚上灯火辉煌。感谢您的付出,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3. (1)因为钟子期理解伯牙,也善于倾听各种声音。
(2)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些看出来。
(3)钟子期死了,再也没有知音了。我为他们之前的友情而感动,但是不赞成伯牙摔琴。
4. (1)捏 追 抛 伸 取
(2)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3)诗意美、画面美;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印象。
(4)首尾呼应,显示了结构的完整,梦境的美好、明丽与昏沉的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让人深思。
5. (1)钩;诧;zhà;磕
(2)B;C;D;A
(3)挖空心思;念念有词
(4)反复;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创造很是欣赏,很得意,很自豪。
(5)语言;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玩玩具时全神贯注的样子
(6)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老师的行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突出了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6. (1)买东西;借买东西穿上新雨衣;无奈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3)选文写“雨后美景”,是为了突出“我”盼望第二天能看到雨点儿淋在雨衣上出现更美的情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3),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