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7.2 *秦腔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煨熟(wēi) 攒拥(zǎn) 偌大(ruò)
冰雹(bá) 麦秸(jiē)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做客·作客
[辨词] 二者读音相同,都是动词。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①从目的来看,“做客”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等。如“王树国校长做客光明日报融媒体谈‘双一流’建设”。“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现实功利性比较强。如“作客他乡”。②从时间来看,“做客”时间短,“作客”时间长。③从处所来看,“做客”之处一般是单位、家庭,“作客”之处一般是地方、区域。④从参照对象来看,“做客”者是相对于主人而言,“作客”者是相对于当地人而言。
[运用] 作客他乡的美国教授杰克,今天应邀到《海外采风》编辑部做客,与编辑部的老师们商讨该刊的发展大计。
2.以至·以致
[辨词]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另外,“以至”有“甚至”的意思,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所说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运用] ①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理论,以至大打出手,使你永远记住教训。
②他低着头入迷地玩着手机,以至有人提醒他也没有听到。当汽车撞到他身上,他想躲已经来不及了,以致出了严重的事故。
三、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
2.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 )
3.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适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
4.看到他凶神恶煞的样子,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了,众人都不自觉地向后退去。( )
5.路旁的梧桐树无精打采地站立在那,没有一丝风,树叶纹丝不动,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 )
[答案] 1.× 指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人头地”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2.√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3.× 指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或中立。也形容不偏不歪,正中目标。望文生义,“不偏不倚”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
4.√ 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
5.√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动作没有丝毫改变。
四、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恶的夸张其丑 ②善的凸现其美 ③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 ④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B [短句与短句、长句与长句应联在一起,④句中的“也”提示我们应将其放在③后,故选B。]
五、请对下面文段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夸张手法,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出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增添了语言的情趣。
“鬼才”——贾平凹
贾平凹(1952—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起从事专业创作。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浮躁》;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2007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主要作品:小说集《兵娃》《山地笔记》《天狗》《晚唱》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等;自传性作品《我是农民》;散文集《天气》《心迹》《万物有灵》等。
贾平凹是地地道道的陕西农村人。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是形成贾平凹散文地域特质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即使身处城市多年,他依然不改乡音,不忘乡情。黄土高原的野山野地、一草一木、乡亲父老,连同那高亢的秦腔、自足自乐的生活方式一起,构成了贾平凹全部创作的“根”,也构成了他散文创作中鲜明的民俗性和地域文化意识。《秦腔》就属于这类题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是陕西人民对家乡戏曲艺术的赞词。唱戏大声吼起来,说的是秦腔声如黄河奔腾,如华山宏伟,如黄土深厚,高亢的秦腔融有山地民歌的吆喝和西北民风的淳朴。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桄桄”声)。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演出的场面 ②不可动摇 ③不可侵犯
任务探究一 繁笔细描绘人生
——赏析手法和语言
[任务导引]
《秦腔》中多用繁笔、工笔描绘,从多角度、多方位铺叙秦腔艺术的戏态人情,或山川风俗,或人心世态,多精雕细刻进行细部勾勒,又加上恰当地运用夸张修辞和铺排手法,使读者对秦腔有了一种全面感性的认识。
[任务设计]
1.课文第四段中“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从整体层次上来说,这个场面描写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①这里作者先写“面”——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②再写“点”——刻画叫骂、准备夜餐等细节,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2.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鲜明,试结合下面的片段简要分析。
台下就乱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么不说最前边的立着……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段话将作者的叙述语言和叙述对象的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②语言鲜活,俗中带雅,具有浓郁的秦川风情的地方色彩。③语言节奏明快,多用短句,衔接紧凑,活泼风趣,营造出浓郁的艺术世界。
任务探究二 喜怒哀乐尽风情
——理解思想和情感
[任务导引]
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任务设计]
3.阅读第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描写秦腔,为何还要写“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这样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感觉到那村口的土尘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既是苍凉的实景,又是深厚的历史背景,这就使得秦腔也有了苍凉而厚重的历史感,从而丰厚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2)“村口的土尘里”“叫驴”“打滚”是陕北高原农村的典型场景,是陕北乡土文化的象征;“强硬的气魄”是指坚强有力的意志精神。这句话生动地表明了“雄壮的秦腔”带给“我”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表达了“我”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乡土文化的无比热爱、无比自豪的情感。
4.作者笔下的秦腔对秦人有着怎样的生命意义?请简明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秦腔融进了秦人的生活,秦腔与“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②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最佳渠道。③秦腔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在秦人心目中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5.你从本文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理解秦人。作者理解他们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理解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意义。②欣赏秦人。秦人面对艰辛的生活不屈服,懂得用秦腔进行自我慰藉。③热爱秦人、秦川,爱得理智而深刻,爱得专注而执着。这种感情上的认同,使得作者能够满怀激情地为秦腔文化呐喊、辩护,能够将秦腔文化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教师用书独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共4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1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1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