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美版美术《美术鉴赏》教案全套汇编
高中美术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具象艺术的特点,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以“拓宽美术视野,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练习活动、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提高美术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理论依据:是美术课程性质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识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本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具象艺术的特点、作用和意义;第二,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第二点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情况:具象艺术相对意象艺术、抽象艺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学生理解具象艺术时,容易只停留在“像”与“不像”的层面上,不求甚解。
教学方式: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教师为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欣赏具象艺术作品的框架、线索、路径、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使用讲授法和问题驱动法促进学生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使用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促进学生对具象艺术中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对分析具象艺术作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技术准备:课本、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识别具象艺术;能归纳、总结出具象艺术的特点、作用和意义;理解具象艺术的鉴赏要领和评价标准;尝试对具象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问题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对所学内容作出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评价活动中,积极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够聆听、认同和评论他人的鉴赏见解,建立对具象艺术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打开多媒体,播放课件。
步入教室,分小组入座。
创设课堂情境,进入学习状态。
2分钟
温故知新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件作品,仔细鉴别,猜一猜,这件作品属于哪个艺术门类?是雕塑?绘画?还是摄影?
展示冷军《天光》及作品局部。
请认为属于雕塑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觉得这是一件雕塑作品?
请认为摄影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觉得这是一件摄影作品?
请认为是绘画的同学说一说画心是哪个部分?
好像每个观点都有充分的理由,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这其实是一件绘画作品,连周围的环境都是画家描绘上去的。画家的高超技艺骗过了我们所有人的眼睛。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这是哪种美术类型? 具象艺术,它的特点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第12页,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板书课题 具象艺术。
欣赏作品及细节,回顾美术作品的分类,尝试回答问题。
鉴赏作品,给出答案,说明理由。
能够分辨什么样语言的美术作品属于具象艺术。
导入新课
3分钟
新课讲解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作用、意义。
1.具象艺术的特点
视觉真实性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具象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视觉真实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绘对象。想一想,我们所熟知的艺术作品里那些属于具象艺术呢?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如果我们想形象地了解宋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貌,应该去那里寻找答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清明上河图》。画面由农村郊外开始,村头土道上农民赶着驴队,满载货物向城市进发。早春的杨柳杂木已经抽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画面向前展开,逐渐繁忙热闹起来,骑马坐轿的阔人前呼后拥向市内进发,前面有人鸣锣开道。来到城郊街道,客栈鳞次栉比,来往客商步履匆匆。一批货船停在河边,管家正指挥卸货。另有拉纤者、摇橹者、小憩者、饭店就餐者。到了虹桥,大概要进人繁华区了,货船和人明显增多。一条大货船进到虹桥下准备穿过。进入市内,更令人目不暇接,反映中原与北方地区经济交流的骆驼队。驮着柴米的毛驴队,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男女老少,应有尽有,形象刻画极其严谨认真,是研究北宋都市生活的最直接的形象材料。
我们看完《清明上河图》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者选用了怎样的场景进行表现的?
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根据十分细致的观察理解和表达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表现,这就是具象艺术的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情节性
画家在创作中用心经营,采用散点透视,长卷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就是这部长卷中最精彩的部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虹桥上下都发生了什么?
作者把这些戏剧性的情节凑到一起,增加了城市繁华气氛。
通过画面我们可以像读小说一样从中“读”出这些故事。这就是具象艺术的第三个特点:情节性。
2.具象艺术的作用
记录
正是因为具象艺术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它首先具有记录的功能。我们看《清明上河图》,能够仿佛置身于那个朝代。
社会干预性
画家描绘不为一般“高人雅士”重视的“市井细民”,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生活知识之丰富,观察之深入具体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
思想情感——赞美生活;
审美理想——美也存在于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中;
甚至是政治态度。这就是具象艺术的社会干预性。
3.具象艺术的意义
具象艺术的记录和社会干预的功能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奠定了基础。它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和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的作用。所以它对艺术形象塑造得越典型、越生动、越具有个性,对主题挖掘得约深刻,就越是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就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二、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
具象艺术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能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那我们在面对一件具象艺术作品的时候,怎样进行鉴赏呢?
先听一个小故事。
请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如果你是画家,你怎样表现这个轰动一时的事件?
大家说的都很精彩,咱们现在梳理一下,具象艺术作品既然是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无非就是人物和环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事件中,都有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是什么年龄,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都有怎样的表现?会不会有人彻底绝望,放弃挣扎,会不会有人绝不放弃,寻求希望?而这样的灾难,又处在一个怎样恐怖的环境中呢?会不会有密布的乌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令人感到死亡的威胁?在这危机之中,又会不会有救援的船只?等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家是怎么表现的。在画面上,船帆与木筏上的幸存者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成为画面的中心,向观众展现出木筏在海上飘荡的情景。有的人已经死去,有的人奄奄一息,有的人抱着亲人的尸体陷入沉思……而一堆振臂向前的人冲破了稳定的大三角形的束缚,又构成一个动荡、富于激情的三角形。他们一个推一个,直到最高处的人被高高举起,挥舞着一块红巾。顺着他们呼喊的方向,细心的读者能够在远处的浪尖上发现一个细微的船影,与迫在眼前的死亡相比,它意味着生的希望。而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
在这幅作品中典型的形象有?
典型的环境是?
它们二者的关系是?
所以具象艺术中,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共同构成了美术作品完整的主题。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这就是具象艺术中,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故事中,法国政府为什么害怕此事张扬出去?
这样的作品展出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这幅作品一经展出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通过画作表现了画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暴露了无能的法国政府的弱点,从而使它带有强烈的政治隐喻。据说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罗瓦看到这幅作品时,像发了疯一样,径直跑回自己的画室,开始寻求同样激动人心的创作方法,开启了浪漫主义美术的篇章。
根据具象艺术视觉真实性的特点,列举出属于具象艺术的作品,巩固对具象艺术概念的理解。
思考问题,回答出《清明上河图》。欣赏视频,聆听讲解,回答问题。体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特征。
看图讲故事。
虹桥下,有一只大船要过桥,桥下水深流急,为保证大船顺利过桥,船工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虹桥上,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本来桥头上就挤满了人,可骑马、坐轿的两班人在桥头遭遇,互不相让,争执起来。
赶毛驴的平民躲到桥边,急坏了摆地摊的小商贩,赶紧用棍子去挡毛驴。
体会情节性特点。
朗读小故事:1816年,“梅杜萨号”军舰由于指挥者无能,不慎搁浅,只好弃船。船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凭命运摆布。在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许多人开始绝望,木筏上尸体横布,最后获救的时候,只有十几人幸存。但是路易十八政府怕此事张扬出去受到舆论谴责,只在官方报纸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 在人民有冤无法诉说的情况下,席里柯决定要以此为题,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让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思维爆炸,以“海难”为出发点进行联想。
欣赏作品,聆听讲解。
欣赏作品,回答问题。
理解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加深理解具象艺术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问题驱动的方法,促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具象艺术的特点、作用和意义,加深体会。
用逆向思维和头脑风暴的办法促使学生理解典型形象、典型环境及其二者的关系。初步了解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
15分钟
实践操作
仿照老师分析《梅杜萨之筏》的方式,小组讨论,分析手中的作品,这里,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个思路:首先判断这幅作品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接着我们就来看作品的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是怎样表现的。第三,作者通过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审美态度、政治态度?最后,结合背景材料,说出这件作品的意义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手中的作品,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大家分析得都非常精彩,刚才的过程就是具象艺术作品的过程。
分小组讨论,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入手,分析一件具象艺术作品。
自主分析作品,检验方法是够有效。
10分钟
分享交流
分组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
分享交流
8分钟
效果评价
能够判断作品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10分
典型形象分析。20分
典型环境分析。20分
作者运用了什么美术语言组织画面?10分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政治主张?20分
这件作品的意义是?20分
小组互相打分
分享交流
5分钟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具象艺术作品的特点、作用和意义,并掌握了鉴赏具象艺术作品的方法。具象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像,它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在一个个典型的形象和鲜活的故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还丰富了人生体验。那么,“像”与“不像”是评判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吗?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还能表现什么呢?请大家预习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下课。
思考问题,激发兴趣
课堂小结,回顾知识点,加深印象。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开启下一课
2分钟
拓展提高
欣赏罗丹的《思想者》,请同学们摆同样的姿势体会一下,试着说出在思想者身上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故事。
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
拓展提升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能否自主欣赏一件具象艺术作品。
评价量规
能够判断作品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
典型形象分析
典型环境分析
作者运用了什么美术语言组织画面?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政治主张?
这件作品的意义是?
10分
20分
20分
10分
20分
20分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在知识点教授过程中,本课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进行驱动,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答案获得知识,摆脱了以往美术鉴赏,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美术作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讲授相对枯燥的内容。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利用头脑风暴和逆向思维的办法,老师讲故事,学生逆向追,从一个主题入手,联想并口头创作作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促进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本课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练习,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明确并实践了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能够积极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够聆听、认同和评论他人的鉴赏见解,建立对具象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评价量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设计,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