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展开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并集与交集
1.并集(重点)
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unin set),记作(读作“并”),即,或
从定义可以看出两个集合的并集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1)理解并集定义中“或”字的意义:或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①但;②但;③且.
由集合A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在中只出现一次,因此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例如:,则,而不是
并集用韦氏图(venn)表示为:
由并集的定义及韦氏图不难看出,并集具有以下性质:
eq \\ac(○,1)(吸收律); eq \\ac(○,2)=;
eq \\ac(○,3)(交换律); eq \\ac(○,4)(结合律)..
【探究·发现】 并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由并集的韦氏图表示不难发现,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即,就意味着;同相关可以分析,如果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即,就意味着;如果且,则
典例1.(1)设集合,求;
(2)设集合,,求.
【研析】(1)==;
(2)在研究集合的运算时,我们还经常利用数轴工具表示集合之间的运算关系.从数轴上看应有
从而==
2.交集(重点)
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intersectin set),记作(读作“A交B”),即且
正如并集一样,两个集合的交集仍然是一个集合,所不同的是交集是由两个集合中的共同元素所组成的集合.也就是说,交集是由那些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如,由于这两个集合中都有共同元素2、4、5,从而
交集用韦氏图(venn)表示为:
AB
A
B
由交集的定义及韦氏图不难看出,交集具有以下性质:
eq \\ac(○,1)(吸收律); eq \\ac(○,2)=;
eq \\ac(○,3)(交换律); eq \\ac(○,4)(结合律).
【梳理·总结】 交集的定义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交集的概念:
(1)中的任一元素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也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2) 是由集合A与集合B的的公共元素组成的;
(3)当集合A与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集合A与集合B没有交集,而是说.
典例2 设集合,且,求实数的值及
【研析】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两个集合交集的意义以及元素的互异性.此时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1,7是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元素;另一方面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元素也只有-1,7.
由已知且得:
且,在集合A中,解得:或.
当时,在集合中,,又故,但,故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 在集合中,,故有,解得,经检验知满足
综上知,所求
此时,故
研习点2.全集与补集
1.全集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set),通常记作
对于全集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是将我们欲研究的问题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进行,这个范围以外的问题则不在我们研究的范围之内,这时我们就会有理由将我们所研究的这个范围视为全集.
另外,全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依据所研究问题的来加以选择的.例如我们在考虑正整数的因式分解时,我们把正整数集作为全集;在解不等式时,我们通常把实数集作为全集;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如果没有附加说明,通常把有理数集作为全集;在研究数的问题时,常常把实数集作为全集;在研究图形集合时,常常将所有的空间图形的集合作为全集.事实上,即使有些问题不指明全集,全集也是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经验来判断全集什么样的集合了.
2.补集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的补集(cmplementan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即且,读作全集中集合A的补集.
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又是集合的一种运算,利用集合的定义可以发现,求已知集合的补集,其实就是从全集中去掉属于集合A的元素后,由所有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就是全集中集合A的补集.其韦氏图(venn)表示如下图所示:
3.全集与补集的性质
全集与补集具有以下性质:
(1);
(2) ;;
(3);
(4)*(德摩根(De Mrgan)定律); .
典例3. 已知,全集U={x|-5≤x≤3},A={x|-5≤x<-1},B={x|-1≤x<1},求,,
()∩(),()∪(),,,并指出其中相等的集合.
【研析】={x|-1≤x≤3};={x|-5≤x<-1或1≤x≤3};
()∩()= {x|1≤x≤3};()∪()= {x|-5≤x≤3}=U;
=U;= {x|1≤x≤3}.
相等集合有()∩()=;()∪()= ,这一结论也可以用韦氏图来验证.
研习点3.交集、并集之间的关系(难点)
(1)
如下图所示,不难得到.
(2)
如下图所示,不难得到.
【探究·发现】 分类标准的确立
解分类讨论问题的实质是将整体化为部分来解决。对于含参数的计划问题,常需要对参数分类讨论。在分类时要注意“不重不漏”。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空集必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BA这种关系,B =时也满足BA.所以BA中就应考虑与B≠两种情况,就是说,正是空集引法的分类讨论.
典例3.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研析】因为的含义是;的含义是且另外在讨论的过程中,还需注意是的一种情况,不要漏掉.
(1)因为,所以
eq \\ac(○,1)当时,,解得;
eq \\ac(○,2)当或时,,解得,此时;
eq \\ac(○,3)当时,是方程的两个根,
则有,解得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
(2)因为,所以.因为且集合中至多有两个元素,所以.
由(1)知
探究解题新思路
基础思维探究
题型一 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考查
典例1. 集合A={x|x2+5x-6≤0},B={x|x2+3x>0},求A∪B和A∩B.
【研析】∵ A={x|x2-5x-6≤0}={x|-6≤x≤1},
B={x|x2+3x>0}={x|x<-3或x>0}.
如图所示:
∴ A∪B={x|-6≤x≤1}∪{x|x<-3或x>0}=R.
或
或
探索发现 集合问题大都比较抽象,解题时应先将相关的两个集合分别表示出来,然后尽可能借助文氏图、数轴或直角坐标系等工具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问题灵活直观地获解.
典例2. 设A={x|-2
显然当且仅当B覆盖住集合{x|-1
∴ =-(-1+3)=-2, b=(-1)×3=-3.
推广引申 类似本题多个集合问题,借助于数轴上的区间图形表示进行处理,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会得到直观、明了的解题效果.
【拓展·变式】
1. 已知集合,且,,求,b的值.
2. 集合A={(x,y)},集合B={(x,y)},又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题型二 全集与补集概念的考查
典例3. 已知全集,A={1,}如果,则这样的实数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研析】〖解法一〗∵;∴,即=0,解得.
当时,,为A中元素;
当时,
当时,
∴这样的实数x存在,是或.
〖解法二〗∵,∴,,∴=0且
∴或.
反思领悟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本题考察了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性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当时,”不能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是两层含义:.
【拓展·变式】
3. 设全集,,求的值.
题型三 对交集、并集之间关系的考查
典例4. 已知集合
①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②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研析】
①
②
交流探讨 在理解集合符号的基础上,准确地将集合语言转化为初中已学过的数学问题,然后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把问题解决.这种转化可以把抽象知识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解题效率.
【拓展·变式】
4. 已知集合A={x|x2-3x+2=0},B={x|x2-x+-1=0},且A∪B=A,求实数的值.
综合思维探究
题型一 学科内综合题
典例5. 若A={2,4, 3-22-+7},B={1, +1, 2-2+2,(2-3-8), 3+2+3+7},且A∩B={2,5},求实数的值.
【研析】∵A∩B={2,5},∴3-22-+7=5,由此求得=2或= ±1.
当=1时,2-2+2=1,与元素的互异性相违背,故应舍去=1.
当=-1时,B={1,0,5,2,4},与A∩B={2,5}相矛盾,故又舍去=-1.
当=2时,A={2,4,5},B={1,3,2,5,25},此时A∩B={2,5},满足题设.
故=2为所求.
方法探究 由A∩B={2,5}求得=2或= ±1时,针对于集合B中的元素是什么,需要分类进行讨论,并且对于集合B中的元素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拓展·变式】
5. 已知,求a的值.
题型二 实际应用题
典例6. 向50名学生调查对A、B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 赞成A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的比赞成A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B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A、B都赞成的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问对A、B都赞成的学生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研析】赞成A的人数为50×=30,赞成B的人数为30+3=33,
如右图,记50名学生组成的集合为U,赞成事件A的学生全
体为集合A;赞成事件B的学生全体为集合B.
设对事件A、B都赞成的学生人数为x,则对A、B都不赞成的
学生人数为+1,赞成A而不赞成B的人数为30-x,赞成B
而不赞成A的人数为33-x.依题意(30-x)+(33-x)+x+(+1)=50,
解得x=21.所以对A、B都赞成的同学有21人,都不赞成的有8人
方法探究 本题难点在于所给的数量关系比较错综复杂,一时理不清头绪,不好找线索.画出韦恩图,形象地表示出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
【拓展·变式】
6. 求1到200这200个数中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自然数共有多少个?
题型三 易错辨析题
典例7. 已知集合A={x|x2+(m+2)x+1=0,x∈R},若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研析】从方程观点看,集合A是关于x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2+(m+2)x+1=0的解集,而x=0不是方程的解,所以由A∩=可知该方程只有两个负根或无实数根,从而分别由判别式转化为关于m的不等式,并解出m的范围.
由A∩=又方程x2+(m+2)x+1=0无零根,所以该方程只有两个负根或无实数根,
或△=(m+2)2-4<0.解得m≥0或-4
思维指南 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重要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显然,空集与任何集合的交集为空集,与任何集合的并集仍等于这个集合.当题设中隐含有空集参与的集合关系时,其特殊性很容易被忽视的,从而引发解题失误.此题容易发生的错误是由A∩=只片面地推出方程只有两个负根(因为两根之积为1,因为方程无零根),而把A=漏掉,因此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识别集合语言.
【拓展·变式】
7. 已知,,若,则的值为 .
创新思维探究
题型一 开放探究题
典例8 设集合A = {(x,y)|y-x-1= 0 },集合B ={(x,y)| 4x+2x-2y+5 = 0 },集合C ={(x,y)| y = kx+b },是否存在k,bN,使得?若存在,请求出k,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研析】因为,即,所以且.
将y = kx+b代入y-x-1= 0,得kx+(2kb-1)x+b-1= 0,
因为,所以△= (2kb-1)-4k( b-1)<0,即4k-4kb+1<0,若此不等式有解,应有16b-16>0,即b>1.①
又将y = kx+b代入4x+2x-2y+5 = 0,得:4x+(2-2k)x+(5-2b) = 0,
因为,所以△= (2-2k)-4k(5-2b)<0,即k-2k+8b-19<0,若此不等式有解,应有4-4(8b-19)>0,解得b<.②
由不等式①、②及bN,得b = 2.
将b = 2代入由△<0和△<0组成的不等式组,得,再注意到kN,求得k = 1.
故存在自然数k = 1,b = 2使得.
理念链接 在数学命题中,常以适合某种性质的结论“存在(肯定型)”、“不存在(否定型)”、“是否存在(讨论型)”等形式出现.“存在”就是有适合某种条件或符合某种性质的对象,对于这类问题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出一个,就说明存在.“不存在”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找不出一个适合某种已知条件或性质的对象,这类问题一般需要推理论证.“是否存在”结论有两种:一种是可能或存在;另一种是不存在,则需要说明理由.
【拓展·变式】
8. 已知集合,,是否存在实数使得,若存在求出实数的值,若不在,说明理由
题型二 奇思妙解题
典例9 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研析】设全集或
方程的两根均非负等价于
即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时,实数的取值范围为集合关于集合的补集,即
方法探究 本题中意味着方程的根有三种不同的情况:(1)两个负根;(2)一个负根一个零根;(3)一个负根一个正根.此三种情况虽然可概括为较小的根小于零,即利用求根公式,但是求解此不等式也并不轻松.但是如果考虑的反面,则可先求出方程两根非负时的取值范围,然后再利用补集思想求解时的的取值范围,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拓展·变式】
9. 已知集合A={x|x2-4mx+2m+6=0,x∈R},若A∩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题型3 奥赛欣赏题
典例10已知集合,,其中,.
若,.且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4,求集合A、B.
【研析】,且,,又,所以
又,可得,并且或
若,即,则有解得或(舍)
此时有
若,即,此时应有,则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00124.不合题意.
综上可得,
品思感悟 本题的难点在于依据已知条件推断集合A、B中元素的特征.同时上述解答中使用发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将问题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难度比整体都要低,这样就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拓展·变式】
10. 已知A为有限集,且,满足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与所有元素之积相等,写出所有这样的集合A.
高考思维探究
本节内容联系面广,多与高中数学其它知识相结合,方法灵活多变,除了能利用基本概念与方法外,还应该注意采用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而入手,利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多有体现.多以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可以出解答题.
典例11(2007年北京卷)已知集合,.
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研析】集合={x| a-1≤x≤a+1},={x| x≥4或x≤1 }.又,∴ ,解得2品思感悟 这是一道研究集合的包含关系与解不等式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解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应先确定已知集合,再利用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拓展·变式】
11(2007年安徽卷文)若,则=( )
A.{3}B.{1}C.D.{-1}
开拓学习新视野
其实只有一个你
好友最近为情所困,茶饭不思,心情极其低落.网上QQ一露脸,便顿足捶胸,呼天抢地地大喊:“我为什么这么命苦啊,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男人,为什么得不到成功的爱情!”
我好言相劝,不料刚开导几句就被她无情地打击.范围之广,令人汗颜:“你们男人都不是好东西!”我刚想直陈其失,却见其眼泪汪汪很是可怜.忽又记得古训曰:“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
于是,我转念一想,道:“你其实是万里挑一的好女子!”
友惊,竟然停止哭泣,问道:“真的?”
我答:“那还有假!且听我慢慢算来.”
我继续解释:“目前,地球上有50亿人口,中国人有13亿,大概占20%.其中男女大致各半,我们以此为基础,从这‘半边天’的6亿多女人中算起.”
友急迫之心可见:“快说快说,愿闻其详.”
“这6亿多中国女人中,像你这样身高165以上,身材匀称,皮肤白皙,气质动人的电眼美女也就10%左右.”
友略有些腮红——脸红的QQ头像迅速发来.
我继续分析:“家在直辖市的美丽女性只有1%,而其中考上中国Tp10重点大学的最多只占0.1%,你自然属于这一类.”
友赶紧点头.
“而从这些重点大学中保送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的只占0.01%.”
友打出一个微笑的脸庞,说:“的确如此!”
“这其中家庭幸福、朋友众多、身体健康的女子也就十分之一,占总数0.001%.瞧,这已经是千万里挑一了!”
友做幸福状,鲜红的心闪得我眼晕.
我答道:“但是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
友兴致高昂,大手一挥:“继续!”
“你没毕业就拿到华为的ffer,可谓‘千里挑一’,那么只有0.000001%.算起来,真是超出万里挑一,简直凤毛麟角,你还不知足吗?”
友听完大笑不止,似乎又有了快乐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她喃喃自语说:“咦,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而后对我千恩万谢,似乎我就是传说中的伯乐,而她则是隐匿多年,才得以重见天日的千里马驹!
其实,我本想说万里挑一足矣,却没料到一发不可收拾.我掐指仔细一算,这竟然是十亿分之一.换句话说,只要没有克隆的好友出现,偌大中国甚至整个星球上仅她自己而已.
的确如此,这便是人存在的独特性与相对性之意义所在,每一个人都是十亿里挑一:在整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一个你!
优化考题新演练
理解与应用
1. (2007年天津卷)已知集合,,则( )
A.B.C.D.
2. 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B∩[CU(A∪C)] B. (A∪B) ∪(B∪C)
C. (A∪C)∩(CUB) D. [CU(A∩C)]∪B
3. 已知集合A={x|-2≤x≤7},B={x|m+1
4. 已知全集且则等于 A. B. C. D.
二、拓展与创新
5. 某班有学生人,其中体育爱好者人,音乐爱好者人,还有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6. (2007年湖南卷) 设集合,
(1)的取值范围是 .
(2)若且的最大值为9,则的值是 .
三、综合与探究
7. 已知,求A∩B.
8. 设,若,求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集合.
答案与解析研读
【拓展·变式】
1.解: ∵. ∴中元素必是B的元素.
又∵, ∴中的元素属于B,
故.
而. ∴-1,4是方程的两根,
∴a=-3,b=-4.
2.由AB知方程组得x2+(m-1)x=0,
即m3或m-1.因此{m,或m-1}.
3. 解:,且,,
或
(1)当时,,此时满足.
(2)当时,,应舍去,.
4. 解:∵ A∪B=A,
∵ A={1,2},∴ B=或B={1}或B={2}或B={1,2}.
若B=,则令△<0得∈;
若B={1},则令△=0得=2,此时1是方程的根;
若B={2},则令△=0得=2,此时2不是方程的根,∴∈;
若B={1,2}则令△>0得∈R且≠2,把x=1代入方程得∈R,把x=2代入方程得=3.
综上的值为2或3.
5. 解:
检验:
_
3的倍数
_
2
的倍数
_
5的倍数
6. 解: “正难则反”,先求出200个数不满足条件的,即能被2或3或5整除的自然数个数,再从200中减去.设不能被2、3、5整除的数的集合分别是A、B、C,则符合条件的数的集合为A∩B∩C,不符全条件的数的集合为:
,
如图先画出文氏图,不难看出不符合的数共有:
(200÷2)+[200÷3]+(200÷5)-(200÷10)-[200÷6]-[200÷15]+[200÷30]=146(式中[x]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所以,符合条件的数共有200-146=54(个)
7. 解:当时,由 得,由 得或
,或3,或
当时,.
综上所述,得的值为.
8. 解:存在满足题意,因为,,而,
则至少有一个元素在中,又,∴,,即,
得而矛盾,
∴.
9. 解:设全集={m|△=(-4m)2-4(2m+6)≥0}={m|m≤-1或m≥}.
若方程x2-4mx+2m+6=0的二根为x1、x2均非负,
因此,{m|m≥}关于补集{m|m≤-1}即为所求.
10. 解:设集合A=且,由,
,得,即
或(事实上,当时,有.
当时,,而
当时,,
由,解得
综上可知,
11. 解:D 提示:从而选D.
优化考题新演练
1.B 提示:方法一(直接法):,,故.
方法二(排除法):由可知中的元素比0要大, 而C、D项中有元素0,故排除C、D项,且中含有元素比1,故排除A项.故答案为B.
2. A
3. D 提示:∵A∪B=A,∴BA,又B≠,∴,即2<m≤4
4.C 提示:集合,所以,集合,所以为.
5. 26 提示:图出韦氏图,根据韦氏图进行计算.
2
2
b
6.(1)(2) 解析:(1)如图所示,可知的取值范围是;(2)若则(x,y)在图中的四边形内,t=在(0,b)处取得最大值,所0+2b=9,所以b=.
7. 解:
8. 解:M={-1,3}
①当时,ax-1=0无解,∴a=0
②
综①②得:所求集合为{-1,0,}.
数学必修1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1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补充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1.3.2奇偶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1.3.2奇偶性教学设计,共17页。
2021学年1.2.2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2函数的表示法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思,思路探究,自主解答,错因分析,防范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