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11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题
展开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基础知识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 。其中,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 ,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山东,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 ,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游客的数量连年创新高。
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历史。要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 ,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B.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
C.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决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D.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在于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义和搭配问题。“取诸”就是“取之于”的意思,不能说“取诸于”。对“文化”只能用“挖掘”,不能用“融合”,“文化与旅游”才用“融合”。另外,“挖掘”和“融合”的搭配分别为“深入挖掘”“深度融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唯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B.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既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C.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是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D.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就是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答案C
解析第二段主要谈打造旅游项目时融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文化是魂”。后面的内容强调创新和增强吸引力,所以应是“创新性改造”。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改头换面 包罗万象
B.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改头换面面面俱到
C.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推陈出新面面俱到
D.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推陈出新包罗万象
答案C
解析“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此处强调“发展”这个过程,不强调发展的结果,所以用“方兴未艾”。“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根据语境,应选“博大精深”。“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根据语境的感情色彩,应选“推陈出新”。“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根据语境,应选“面面俱到”。
二、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
——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答案C
解析A项,文章没有内容显示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强调的“以个人为本”是同一概念,也无法推出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B项,“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于文无据,文章只说了“强调以群体为本”;D项,张冠李戴,中华文化并不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这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B.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答案B
解析B项,对论证目的的分析错误。文章所引述的《论语》和《礼记》中的话都含有对“家”的解说,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B.“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答案A
解析A项,“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属于主观臆断。虽然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人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三、表达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参考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文段,从文段中提取主要信息,最后概括答案。要分别抓住每段中的“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房屋的各种构件……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等内容,提炼出关键词,即可得出答案。
8.下面是某高校自主招生办公室致考生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连贯。
致考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考生:
欢迎参加鄙校2022年度高考自主招生考前选拔工作。请在参加自主招生选拔前,及时登录网站(),了解自主招生政策及实施方案。考生必须使用网站招生系统进行注册、查询选拔状态、填报志愿组合。因条件所限,招生系统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感谢您的宽恕和支持!
中国某高校自主招生办公室
2021年3月10日
参考答案(1)“尊敬的”改为“亲爱的”或者删去。(2)“鄙校”改为“我校”。(3)“查询选拔状态、填报志愿组合”改为“填报志愿组合、查询选拔状态”。(4)“您”改为“你们”或者删去“您的”。(5)“宽恕”改为“理解”或“谅解”。
解析“尊敬”“您”属于称呼对象不当;“鄙校”是谦辞,“鄙”是对自己的谦虚称法,不能用到学校上;“查询选拔状态、填报志愿组合”属于语序不当;“宽恕”属于用词不当。
9.下面是某公司校园招聘计划图,请把这个计划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含标点)。
参考答案本公司计划招聘种植技术员,要求农林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意志力顽强,热爱大自然。进入公司后,表现好的有机会晋升为技术总管,再到技术经理,最后到技术总监。表现突出者还可从技术总管直接晋升为技术总监。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表述的中心是“招聘种植技术员”,然后从招聘条件和招聘后的晋升通道两部分分别表述,晋升通道部分要注意箭头的指向。
教师篇资源链接
梁思成与中国古代建筑的不解之缘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留传下来有关建筑技术方面的书籍,仅有两部,一部是宋代的《营造法式》,另一部是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都是当年负责修建的官员撰写的。因为这两部书的内容既专又偏,一般人看不懂。匠人们因不识字,也不用书。有关的术语名词也因世代口授相传而演变,致使书中的术语名词日久失用,构造做法就更加难解了。梁思成认为,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更接近现代,应当先从《工程做法则例》入手;他还认为,研究建筑史应首先对古建筑进行实地调查测绘。于是,他以故宫为教材,拜老木匠为师,开始了艰难的研究工作。
梁思成经过对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各种民间抄本的深入研究,于1932年完成《清式营造则例》一书,从建筑的角度对清代“官式”建筑的做法和清式营造原则做了一个初步的介绍。这是我国第一本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读物。
1932年3月,《清式营造则例》脱稿。梁思成认为,对古建筑更深入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古籍中,必须对实物进行测绘调查。他的这个计划得到社长朱启钤的全力支持。
1932年春,梁思成首次赴蓟州区调查独乐寺,6月,又出发到宝坻区去调查西大寺。1933年4月、11月,梁思成两次赴正定,调查了隆兴寺、“四塔”和阳和楼,并调查了赵州桥。同时他还发现了开元寺钟楼、关帝庙、府文庙、县文庙等十余处古建筑。
1933年9月,梁思成、刘敦祯、林徽因、莫宗江,还有一名工人一起前往大同调查。1934年,第二次赴山西,调查晋汾地区。1934年10月,梁思成再到晋汾地区进行考察,并测绘了太原晋祠、永祥寺大殿,以及汾阳市龙天庙、善惠寺、杏花村灵岩寺(毁)等几十处古建筑。
1935年,梁思成等人赴河南调查安阳古建筑天宁寺等。1935年8月、9月,调查了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罗汉院双塔、报恩寺塔,以及留园、怡园、环秀山庄、拙政园等园林。
1936年,梁思成等人调查龙门石窟,并赴山东到历城、章丘、临淄、益都和潍县调查中部11个县。
1937年,梁思成等人赴陕西调查了西安的古建筑,包括西安钟楼、华觉巷清真寺、大雁塔、小雁塔、碑林,临潼的秦始皇陵、华清池,鄠邑区的草堂寺、灵感寺,耀州的药王庙等。从1932年至1937年,学社调查过的县市有137个,经调查的古建殿堂房舍有1 823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 898张。
1939年9月,梁思成等人开始了他们计划已久的川康地区的调查。自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梁思成一行往返于岷江沿岸、川陕公路沿线、嘉陵江沿岸,跑了大半个四川,走了35个县,调查古建筑、崖墓、摩崖、石刻、汉阙等730余处。
至抗日战争前夕,梁思成已与学社同仁完成了华北、西北、江浙一带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中国建筑史中重要的建筑物几乎全是营造学社在抗日战争前调查发现的。
20世纪30年代,交通不便,卫生条件差,加之战乱,梁思成等人的调查之艰苦可以想象。如西南地区的调查工作整天在山区中进行,马队和双人抬的滑竿是主要交通工具。运气好时能拦截一辆军用卡车,载他们一程,否则就只有靠两条腿了。我们翻看《图典》中的照片,可以想象梁思成等人艰苦工作、跋山涉水的情形,不能不钦佩老一代专家的敬业精神。
(摘自《中国建设报》)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13 *宇宙的未来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13 *宇宙的未来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