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10 *谈中国诗课时训练
展开谈中国诗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基础知识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运用了比喻;“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运用了排比;“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更瘦硬了”,运用了比拟。故选B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需要结合语句的句式特点分析表达效果。原句中“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突出山脚颜色的变化,表现济南秋天的特点。改句“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作定语,修饰“条子”,没有突出山脚颜色变化的画面感和节奏感。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解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第一处,结合“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分析,此处可以填入“忽然又温暖一会儿”;第二处,结合“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分析,此处主要讲“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二、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与之相对,“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朝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在人们接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
如果说,入乐性的歌诗由于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那么下面就来考察不入乐的徒诗“格律”中蕴含的“音象”潜能。对唐代徒诗而言,李泽厚称:“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甚至把唐代的律、绝体诗歌称为“近代曲辞”和“新乐府辞”,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性。正是由于唐代诗歌在格律上仍然保留着音乐性潜能,在吟诵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效果便构成了新的“音象”存在形态。这种声音层面的“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诗象”升华为“意象”,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成意蕴的必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
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
C.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是模糊的。
D.在文学中,意象的构筑、意蕴的生成离不开“音象”和“诗象”,“音象”和“诗象”在作品中是同样重要的。
答案D
解析A项,对文中“与之相对”一句理解有误,原文没有强调“音象”和“诗象”的依存关系;B项,“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只是唐代“音象”存在形态之一;C项,原文说的是“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在与“诗象”的比照中阐释“音象”的内涵,点明论述对象,指出了剖析“音象”的意义所在。
B.第二、三两段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剖析了入乐性歌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和不入乐徒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
C.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不入乐的徒诗都是讲究格律,具有“音象”存在形态的。
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象”对意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诗歌是有音乐性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有助于诗意的升华。
B.不入乐诗歌作品,如果在格律上不能保留音乐性潜能,那么在吟诵过程中就不能产生音乐效果从而不能构成“音象”的存在形态。
C.作者认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入乐性诗歌作品且为齐言歌诗,“音象”让该诗的惜别之情更加跃然纸上。
D.只有“音象”与“诗象”在作品中结合起来,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答案D
解析D项,原文上下两句非条件关系,原文只是说“‘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三、表达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的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有一个关于苏格拉底的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
(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
参考答案(1)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要安于俭朴的生活,淡于物质的奢华。
(2)书籍永远读不完,只有善于选择,精心研究,才能有所成就。
解析概括苏格拉底的观点可抓住前面“琳琅满目的货摊”与“我用不着的东西”来归纳,概括钱钟书的观点可抓住“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来归纳。
8.下面是一则招聘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小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万~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邮箱,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
参考答案①将“五名”改为“各五名”;②将“15万~20万左右”改为“15万~20万”;③将“网开一面”改为“面议”;④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向者”;⑤将“致电”改为“来电”。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五名”有歧义,应标注是一共五名还是每科五名;“15万~20万”是约数,和“左右”重复;“网开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此处应该是“条件可放宽”的意思;“有兴趣的”属口语语体,此处应用书面语;“致电”指给别人发电报或打电话,此处应为“来电”。
9.(2020·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参考答案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注意分析压缩的语段属于新闻报道,关键信息是时间、新闻主体、怎么样、有什么意义。其次,分别概括这五个句子的关键信息,同时分析句子之间是否有重复交叉。第一句概括出时间和新闻主体,“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第二、三、四句补充说明第一句,第五句表明意义,提取关键信息“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最后,整理答案。
教师篇资源链接
《谈中国诗》技法赏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费明富
钱钟书的诗论具有浓郁的散文特色,其语言艺术成就很高,且有很多分析推赏的文字。笔者拟就其文中呈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并着眼其全局作一简要分析。《谈中国诗》原本的受众是外国读者,但对于中国读者,甚而所有读者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能启迪心智,让人顿悟甚而豁然开朗。
它在整体思路上,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句式来概括,即“虽然中国诗相对于外国诗具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是相同之处还是非常鲜明”,所以“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用“虽然A但是B”的句式,针对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的异同进行深入分析,让读者去感受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和相异相通之处,而这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
西洋诗歌遵循“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的脉络发展,而中国诗则是没有史诗,也不经历戏剧诗,而直接出现抒情诗,之后才有戏剧诗的繁盛。再如诗歌的篇幅,虽然西洋也主张篇幅要短,但是真正短小者是中国诗,以至“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但是这些外在的不同,相对于本质的相同来说,确实不算什么。中国诗主张“言有尽而意无穷”,而魏尔兰的“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又何尝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呢?济慈推赏“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而中国诗则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这些都是契合这种境界之美的佳句。再如“何处是”是中西俱用的诗歌“公式”,表达着人类共有的情感价值取向。
第二阶段是说虽然中国诗歌“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但是中外诗歌亲近自然、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美却是相通的,格雷的《墓地哀歌》、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其口吻情景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似得令人惊讶。而类似这样的相同,不只是我们的发现,“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
这样的辩证分析,这样的思辨色彩,让本文已经透过现象揭示出了对象的本质。但这并没有完结,作者又将思路延展,向深处挖掘,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一些颇具哲理意味的佳言妙语便像连珠炮似的相继爆出。“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摘自2011年5月《语文报·高二版》
新课标769期,有改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9 说“木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9 说“木叶”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8 咬文嚼字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8 咬文嚼字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10 *谈中国诗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10 *谈中国诗精练,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