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2 常见的酸和碱精品当堂检测题
展开【自我检测】
1.自然科学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现有下图所示四种图标,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浓碱药品橱上的图标( )
2.泉州是白蚂蚁的高发地区,白蚂蚁会蛀蚀木头,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蚂蚁腐蚀的是( )
A.钢筋 B.铜制品C.大理石 D.铝合金
3.为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B.固体烧碱C.碳酸氢钠 D.铁粉
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质量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敞口浓盐酸 B.敞口浓硫酸C.固体氢氧化钠D.金条
5.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稀盐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若不慎将火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关于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变蓝色B.生石灰和熟石灰都属于碱
C.酸就是有酸味的物质D.碱就是有腐蚀性的物质
7.(双选)用下图装置做趣味实验:在用胶塞塞紧的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X),烧瓶内导管的一端事先已绑好了一个气球。拔开胶塞,迅速倒入另一种溶液(Y),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此时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胀的是( )
A.氯化氢(X)、澄清石灰水(Y)B.氧气(X)、氯化钾溶液(Y)
C.二氧化硫(X)、氢氧化钠溶液(Y)D.氢气(X)、硫酸锌溶液(Y)
8.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的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9.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右两端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Fe和金属A。有气体产生时,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如图Ⅰ);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如图Ⅱ)。则天平右端加入的金属A可能是( )
A.Zn B.Mg C.Cu D.Al
10.化学复习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帮他完成:
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
(1)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____________现象。
(2)课后清洗仪器时,一同学发现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表明此时的溶液已变为________溶液。
12.某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的一瓶稀硫酸样品进行分析。他们分别用100 g稀硫酸与不同质量的锌粒(含杂质,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反应,三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________次实验,锌粒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该稀硫酸样品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知识预习
挥发白雾气体干燥剂碳酸氢钠NaOH火碱烧碱 放出 Ca(OH)2 熟石灰 减小二氧化碳 密封
【自我检测】
1.D 2.B 3.D 4.D 5.A 6.A 7.AC 8.A 9.A
10.(1)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设法消耗CO2,使得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究竟是CO2溶于水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做个对比实验:取一个与甲装置同样大小的软塑料瓶,充满CO2后,注入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同的水,振荡,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即可判断
(2)有气泡产生 将CO2通入NaOH溶液后,再滴加CaCl2溶液(或石灰水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等) 出现白色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3)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景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也可从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的有效方法;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11(1)Fe2O3+6HCl===2FeCl3+3H2O 有气泡产生
(2)氯化亚铁
12.(1)2
(2)解:100 g稀硫酸与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0 g+8 g-107.8 g=0.2 g。
设生成0.2 g氢气需稀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 g
eq \f(98,2)=eq \f(x,0.2 g)
x=9.8 g
该稀硫酸样品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eq \f(9.8 g,100 g)×100%=9.8%
答:该稀硫酸样品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答案
知识预习
1.气态 水珠 物理变化
2.大量气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其他物质 化学变化
3.是否生成新物质
4.颜色 放出气体 沉淀 吸热 放热 发光
【自我检测】
1.C 2.B 3.C 4.B
5.(1)(5)(6)(7)(9) (2)(3)(4)(8)(10)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2
实验次数
1
2
3
加入锌粒的质量/g
4
8
12
充分反应后剩余
物质的总质量/g
103.9
107.8
111.8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9.4 化学物质与健康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9.4 化学物质与健康精品课后测评,共6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5 化学肥料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5 化学肥料优秀课时作业,共4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4 常用的盐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4 常用的盐精品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