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8.3 酸和碱的反应获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的组成,知道酸和碱在溶液中生成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本质。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提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及交流、汇报等方面的能力,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2.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
2.酸和碱化学相似性的归纳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考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酸和碱分别有什么样的化学通性?这是什么原因造的?
【引入新课】展示药品“胃舒平”的说明书,胃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胃舒平”能够治疗胃酸过多?
【引课策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有会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探究实验】课本238页,探究实验。
【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形成方案,结合课本要求设计探究性实验,师生合作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突破对“中和反应实验探究”的难点。
【小组合作】边分析边完成课本239上的“长话短说”。
【板书】一、中和反应
【讨论与交流】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有什么关系?
【教学策略】通过“学案”上的引导,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进而有欲望弄清真想,通过阅读、讨论等最终得到“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
【过渡】“胃舒平”为什么可以治疗胃酸过多?酸碱中和反应还有哪些应用?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并完成学案。
【板书】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3 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但因为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题展示
例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B )
A.Cu+2AgNO3 ====2Ag+Cu(NO3)2
B.NaOH+HCl==== NaCl+H2O
C.NaCl+AgNO3 ====AgCl↓+NaNO3
D.2HCl+CaCO3 ====CaCl2+H2O+CO2↑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例2碱溶液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 D )
A.碱能使指示剂变色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碱溶液能导电D.碱溶液中都含有OH-
解析:不同的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能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等,是由于不同碱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OH-;碱溶液能导电是由于碱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
例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D )
解析:A选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选项反应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C选项反应特点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4某同学郊游时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蜇伤处涂抹( D )
A.食醋(pH≈2)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D.肥皂水(pH≈10)
解析:根据酸碱中和原理,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只要在蜇伤处涂抹碱性物质即可减轻疼痛,肥皂水的pH大于7,呈碱性。故选D。
课后作业
1.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D )
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D.有盐生成
2.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C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在工业上,用盐酸来除铁锈
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减轻痛痒
3.现有Ba(OH)2、CO2、HCl、CuSO4、Fe五种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C )
A.3个B.4个C.5个D.6个
4.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C )
A.NaNO3、NaCl、AgNO3B.CuSO4、H2SO4、BaCl2
C.HCl、Na2SO4、NaOHD.HCl、NaHCO3、NaNO3
5.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A )
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含有NaCl和H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6.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溶液呈中性,pH=7
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
C.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D.溶液中只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7.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D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甲、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都会改变
8.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B.向a点时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c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9.某同学在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3)曲线上 B 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4)C点溶液中含有 二 种溶质。
10.向100g 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7.3%稀盐酸,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A点所表示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 蓝 色。
(2)所用NaOH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
(3)C点所表示的溶液可用于 ①③④ 。(填序号)
①制少量NaCl晶体
②中和酸性花土
③清洗水垢
④铁钉表面除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3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3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粤版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8.3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粤版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8.3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8.5 化学肥料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8.5 化学肥料优秀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