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按要求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2分)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霾天,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
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防雾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析类似,防雾霾效果好的口罩往往呼吸阻力较大
D.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污染物颗粒,完全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
2.(2分)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3.(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008g
⑤HCl的摩尔质量等于1molHCl分子的质量
⑥1molCO2中含有1mol碳和2mol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全部
4.(2分)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
C.N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5.(2分)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形成沉淀后沉淀消失
C.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其胶体粒子移向阴极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
6.(2分)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次氯酸钠溶液 B.次氯酸钙溶液
C.新制氯水 D.氯化钙溶液
7.(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标准状况下,22.4L酒精所含的乙醇分子数为NA
B.1molFeCl3中所含Cl﹣的数目为NA
C.25℃、1.01×105Pa下,14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11.2LCO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
8.(2分)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9.(2分)将75g胆矾溶于水配成0.6mol/L硫酸铜溶液,其溶液的体积是( )
A.1000mL B.500mL C.250mL D.100mL
10.(2分)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容器充满CO,另一个容器充满H2和O2,两个容器的体积相同,则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质量
11.(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两种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12.(2分)某化学教师为进行Cl2与金属Na反应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一根玻璃管与Cl2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先用酒精灯给钠预热,钠熔成小球时,撤去酒精灯,立即通入Cl2,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NaCl固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吸收过量的Cl2,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发生的反应为2Na+Cl22NaCl
13.(2分)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剂的质量;②溶液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下列组合不能用来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
A.①②④⑥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2分)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m倍(m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A.2m B.2m+10 C.2m+2 D.m+2
15.(2分)假若你是卫生防疫人员,为配制 0.01 mol•L﹣1 的 KMnO4 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取 KMnO4样品时不慎在表面沾了点蒸馏水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出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16.(2分)下列能验证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含酚酞)产物的装置是( )
A. B.
C. D.
17.(2分)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变为2a%,此时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 )
A.c2=2c1 B.c2>2c1 C.c2<2c1 D.无法确定
18.(2分)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图: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C.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19.(2分)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l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
B.w=
C.w=
D.c=
20.(2分)如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1g C3H6、1g M气体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据图形判断M气体可能是( )
A.SO2 B.CO C.C3H8 D.Cl2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按要求填空:
21.某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22.核外有10个电子的+2价正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23.某元素原子M电子层的电子数为K、L电子层电子数和的一半,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是 。
24.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A<B<C,且都小于1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试推断:
(1)三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A ,B ,C .
(2)画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 ,B ,C .
25.现有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纯净的A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 。
②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 。
③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 。
④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 。
(2)把三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 (用字母表示)。
(3)白色浑浊物D因具有漂白性又称为 ,该物质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6.某校化学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粗盐中除 NaCl 外,还含有 MgCl2、CaCl2、Na2SO4 以及泥沙等杂质,他 们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流程图(序号①~⑧表示实验操作,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第⑤步操作的名称是 ;
(3)“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酒精灯和 ;
(4)实验中加入 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 ;
(5)利用提供的沉淀试剂,再写出一种添加上述 4 种试剂的操作顺序(填序号) ;
(6)分别写出步骤②③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④ 。
27.将380g MgCl2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
(1)该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配制2mol/L的MgCl2溶液500mL,需该溶液的体积为 。
(3)向(2)中500mL溶液中再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浓度为6mol•L﹣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则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通入HCl气体的体积(标况下)为 。
28.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已知: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而氯化氢不溶)
(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接 , 接 , 接a。
(2)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 。
(3)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个装置之后再加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 之后(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 。
(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⑤,只需将原烧杯中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 ,如果观察到 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6)若取过量的MnO2与一定体积的浓HCl(含溶质HCl为0.4 mol)制备Cl2(假设HCl的挥发不计,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制备的Cl2总小于0.1mol的原因是 。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2分)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霾天,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
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防雾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析类似,防雾霾效果好的口罩往往呼吸阻力较大
D.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污染物颗粒,完全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
【分析】A.雾霾中含有部分微粒直径在胶粒范围之内,故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B.二氧化硫能够与生石灰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氧化生成硫酸钙;
C.防霉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折类似,防雾霉效果好的口罩间隙更小,透气性更差,往往呼吸阻力较大;
D.胶体是粒子大小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解答】解:A.雾霾中含有部分微粒直径在胶粒范围之内,故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
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使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故B正确;
C.防霉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折类似,防雾霉效果好的口罩间隙更小,透气性更差,往往呼吸阻力较大,故C正确;
D.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污染物颗粒,即粒子直径≤2.5×10﹣6m,胶体是粒子大小介于10﹣9﹣10﹣7m,不完全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组成、性质与用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2.(2分)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分析】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而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又分含氧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而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则: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③是碱,④氧化物,⑤含氧化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③氧化物,④是含氧化物,⑤代表含氧化合物,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只要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起来比较简单,题目难度不大。
3.(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008g
⑤HCl的摩尔质量等于1molHCl分子的质量
⑥1molCO2中含有1mol碳和2mol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全部
【分析】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②物质并不都是有原子构成的;
③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为6.02×1023mol﹣1;
④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⑤HCl的摩尔质量与1molHCl分子的质量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⑥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具体的微粒种类。
【解答】解:①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而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①错误;
②物质并不都是有原子构成的,有些是由分子、离子构成的,1mol任何粒子都含有约6.02×1023个指定的粒子,故②错误;
③规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12C含有的碳原子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为6.02×1023mol﹣1,故③错误;
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008g/mol,1mol该氢原子的质量为1.008g,故④错误;
⑤HCl的摩尔质量与1molHCl分子的质量只是在数值上相等,二者单位不相同,故⑤错误;
⑥1mol碳和2mol氧描述错误,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具体的微粒种类,故⑥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注意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之间关系,题目比较基础。
4.(2分)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
C.N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分析】A.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N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D.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单质。
【解答】解:A.N4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N4与N2是不同的物质,则N4转化为N2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N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56,故C错误;
D.N4与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则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同素异形体等基础知识,题目比较简单,关键是掌握单质与化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等概念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5.(2分)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形成沉淀后沉淀消失
C.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其胶体粒子移向阴极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取
【分析】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是胶体的聚沉,后沉淀消失是硫酸和氢氧化铁发生的中和反应;
C.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吸附带正电荷的微粒;
D.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为: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
【解答】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常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故A正确;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是胶体的聚沉,后沉淀消失是硫酸和氢氧化铁发生的中和反应,故B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吸附带正电荷的微粒,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其胶体粒子移向阴极,故C正确;
D.将氯化铁浓溶液和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能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制备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6.(2分)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次氯酸钠溶液 B.次氯酸钙溶液
C.新制氯水 D.氯化钙溶液
【分析】根据物质是否具有强氧化性来分析使有色布条褪色,具有强化性的物质使有色物质褪色后,颜色不会恢复.
【解答】解:A、因次氯酸钠溶液在漂白时,跟稀酸或二氧化碳的作用,使漂白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有色布条会褪色,故A错误;
B、因次氯酸钙溶液在漂白时,跟稀酸或二氧化碳的作用,使漂白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有色布条会褪色,故B错误;
C、因氯水的主要成分就是盐酸和次氯酸,因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有色布条会褪色,故C错误;
D、因氯化钙溶液中无次氯酸也不会生成次氯酸,所以有色布条不会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氯系消毒剂的漂白原理:由于有次氯酸或生成次氯酸,特别强调:氯气无漂白性,但能用于漂白.
7.(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标准状况下,22.4L酒精所含的乙醇分子数为NA
B.1molFeCl3中所含Cl﹣的数目为NA
C.25℃、1.01×105Pa下,14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11.2LCO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
【分析】A.标况下,酒精为液态;
B.一个FeCl3中含有3个Cl﹣,电离方程式为FeCl3=Fe3++3Cl﹣;
C.14g氮气中含有14g氮原子,含有=1mol氮原子;
D.常温常压Vm不等于22.4L/mol。
【解答】解:A.标况下,酒精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酒精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一个FeCl3中含有3个Cl﹣,1molFeCl3中所含Cl﹣的数目为3NA,故B错误;
C.14g氮气中含有14g氮原子,14g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故C正确;
D.常温常压Vm不等于22.4L/mol,无法计算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和含有原子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8.(2分)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分析】A、因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
B、因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
C、根据分子数N=nNA=NA来回答;
D、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必须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
【解答】解:A、因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故A错误;
B、因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故B正确;
C、根据分子数N=nNA=NA,若体积不同,不同状态下气体的Vm也不同,所以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可能相同,故C错误;
D、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必须适用于标况下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影响分子体积的音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9.(2分)将75g胆矾溶于水配成0.6mol/L硫酸铜溶液,其溶液的体积是( )
A.1000mL B.500mL C.250mL D.100mL
【分析】根据n=计算出75g胆矾的物质的量,然后结合V=计算出该硫酸铜溶液的体积。
【解答】解:75g胆矾的物质的量为:=0.3mol,0.3mol胆矾溶于水配成0.6mol/L硫酸铜溶液,所得溶液的体积为:=0.5L=500m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容器充满CO,另一个容器充满H2和O2,两个容器的体积相同,则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质量
【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子数相等,根据气体分子的原子组成作进一步判断。
【解答】解: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子数相等,
A.两个容器中含有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CO、H2和O2都是双原子分子,则含有原子数越大相同,故A正确;
B.CO含有14个电子,H2和O2分别含有2、16个电子,由于H2和O2的组成未知,则无法判断两个容器中含有电子数是否相等,故B错误;
C.由于各元素没有说明它们的中子数或者质量数,所以中子数无法计算,也就无法比较,故C错误;
D.1molCO的质量为28g,混合气体的容器中全部都是H2时质量为2g、全部都是O2时质量为32g,实际质量介于二者之间不一定是28g,既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明确阿伏加德罗定律内容为解答关键,试题着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把握原子的组成。
11.(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两种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分析】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两种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B.过渡元素形成的离子不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结构;
C.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D.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
【解答】解:A.两种微粒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若互为同位素原子,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可能是元素不同的原子、阴离子、阳离子,如Ar、K+、S2﹣,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A错误;
B.氢离子核外没有电子,过渡元素原子形成离子不一定为稀有气体原子结构,故B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为同一元素,所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氢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而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注意反例法在肯定题设解答中运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2.(2分)某化学教师为进行Cl2与金属Na反应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一根玻璃管与Cl2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先用酒精灯给钠预热,钠熔成小球时,撤去酒精灯,立即通入Cl2,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NaCl固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吸收过量的Cl2,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发生的反应为2Na+Cl22NaCl
【分析】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钠的焰色为黄色,灼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氯气有毒,直接排放容易引起空气污染,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据此解答。
【解答】解:A.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故B正确;
C.钠的焰色为黄色,灼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故C错误;
D.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方程式为:2Na+Cl22NaCl,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钠,熟悉钠的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3.(2分)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剂的质量;②溶液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下列组合不能用来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
A.①②④⑥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分析】物质的量浓度c==,根据n=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结合溶液体积V=,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ω=进行判断。
【解答】解:A.根据“①溶液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可计算溶质的质量,再由④溶质的摩尔质量,结合n=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由⑥溶液的密度,结合V=计算溶液体积,再根据c=可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故A正确;
B.由⑤溶质的溶解度,结合ω=可以计算质量分数,由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⑥溶液的密度,结合c=可计算该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故B正确;
C.由③④⑤无法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无法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C错误;
D.由⑤溶质的溶解度,结合ω=可以计算质量分数,结合②溶液的质量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再由④溶质的摩尔质量,结合n=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再由③溶液的体积,结合c=可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m倍(m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A.2m B.2m+10 C.2m+2 D.m+2
【分析】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m倍(m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2m,据此分析。
【解答】解: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m倍(m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2m,所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2m+2,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应用,注意抓住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元素,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难度不大。
15.(2分)假若你是卫生防疫人员,为配制 0.01 mol•L﹣1 的 KMnO4 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取 KMnO4样品时不慎在表面沾了点蒸馏水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出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分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并结合实验操作来分析。
【解答】解:A、取 KMnO4样品时不慎在表面沾了点蒸馏水,则导致药品的质量变小,则浓度偏低,故A错误;
B、搅拌时有溶液溅出,则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B错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C正确;
D、摇匀后液面下降是正常的,再加水则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误差分析,难度不大,应注意从操作对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上来理解。
16.(2分)下列能验证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含酚酞)产物的装置是( )
A. B.
C. D.
【分析】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据此作答。
【解答】解: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生成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阳极生成氯气,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AB装置中NaOH溶液不能检验氯气,只能吸收生成的氯气,故AB错误,C中由电子流向可知左侧为阳极,应产生氯气,D中由电子流向可知,左侧为阴极,产生氢气,右侧为阳极,产生氯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常见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极产物的检验是解题的关键
17.(2分)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变为2a%,此时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 )
A.c2=2c1 B.c2>2c1 C.c2<2c1 D.无法确定
【分析】利用c=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且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密度也越大,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1,
则c1=mol/L=mol/L,
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2,
则c2=mol/L=mol/L,
所以c1:c2=mol/L:mol/L=ρ1:2ρ2,
即c2=c1,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所以ρ2>ρ1,所以>2,即c2>2c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为高频考点,把握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氨水、酒精浓度越大密度越小,题目难度中等.
18.(2分)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图: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C.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分析】A、从浓盐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减小后不与二氧化锰继续反应分析判断;
B、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分析;
D、依据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
【解答】解: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不再与二氧化锰继续反应,所以盐酸不能全部消耗,故A错误;
B、Ⅱ图中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滴入石蕊试液遇到石蕊变红证明酸性,但次氯酸存在溶液最后会褪色,即证明氯水的酸性,故B正确;
C、Ⅲ图中: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故C错误;
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剩余氯气通入到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注意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氯气、氯水的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
19.(2分)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l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
B.w=
C.w=
D.c=
【分析】标准状况下VL氨气物质的量为n==mol,溶质的质量m=nM=g,溶于水后溶液体积V(溶液)==L,依据公式:ρ=,c=,w=,c=计算。
【解答】解:A.依据公式:ρ=,溶液质量为(+1000)g,但是溶于体积不等于(V+1000),所以溶液密度不等于,故A错误;
B.依据公式c=可知,w=,故B正确;
C.依据公式:w=,可知w==,故C正确;
D.依据公式c===(mol/L),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明确相关计算公式、熟悉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2分)如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1g C3H6、1g M气体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据图形判断M气体可能是( )
A.SO2 B.CO C.C3H8 D.Cl2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体积越大,在体积相等的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结合n=解答该题.
【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在体积相等的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1g C3H6的物质的量为mol,
由图象可知在温度为50℃时,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为1.2:0.8,则物质的量之比为1.2:0.8,
设气体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0.8:1.2,
x=28,只有B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明确图象的意义及温度相同时p与n成正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按要求填空:
21.某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Mg 。
【分析】某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说明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
【解答】解:某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说明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且K层、L层已经填充满,而K层、L层填充满电子依次为2、8,则M最外层电子数为2,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2=12,故该元素为Mg,
故答案为:Mg。
【点评】本题以元素推断为载体,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明确规律即可解答,题目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正确情况。
22.核外有10个电子的+2价正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分析】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2个质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该离子为镁离子。
【解答】解: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2个质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该离子为镁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2价正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熟悉排布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某元素原子M电子层的电子数为K、L电子层电子数和的一半,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是 磷 。
【分析】某元素原子M电子层的电子数为K、L电子层电子数和的一半,则M层电子数为5,该元素为磷。
【解答】解:某元素原子M电子层的电子数为K、L电子层电子数和的一半,说明K层、L层已经填充满,而K层、L层填充满电子依次为2、8,则M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5=15,故该元素名称为磷,
故答案为:磷。
【点评】本题以元素推断为载体,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构与位置关系,题目比较基础,明确电子排布规律即可解答,利用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24.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A<B<C,且都小于1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试推断:
(1)三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A 碳元素 C ,B 硅元素 Si ,C 氯元素 Cl .
(2)画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 ,B ,C .
【分析】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4,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所以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且原子序数大于B小于18,所以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据此答题.
【解答】解: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4,为碳元素,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所以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为硅元素,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且原子序数大于B小于18,所以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7,为氯元素,所以有,
(1)A为碳元素,符号为C,B为硅元素,符号为Si,C为氯元素,符号为Cl,故答案为:碳元素 C;硅元素 Si;氯元素 Cl;
(2)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的关系,确定元素的种类,难度不大,解题时要熟悉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注意规范书写结构示意图.
25.现有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纯净的A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 H2+Cl22HCl 。
②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 Cl2+H2O⇌HCl+HClO 。
③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 Cl2+2NaOH═NaCl+NaClO+H2O 。
④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
(2)把三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 BC (用字母表示)。
(3)白色浑浊物D因具有漂白性又称为 漂白粉 ,该物质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2HCl+O2↑ 。
【分析】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应为H2,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应为Cl2,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则C为HCl,把气体Cl2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则D为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解: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应为H2,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应为Cl2,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则C为HCl,把气体Cl2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则D为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
(1)①A与B反应是氢气在点燃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
故答案为:H2+Cl22HCl;
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③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④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氯气溶于水会生成盐酸能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HCl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故答案为:BC;
(3)D为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因为具有漂白性又称为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变质,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2HCl+O2↑;
故答案为:漂白粉;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2HCl+O2↑。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物质的密度、颜色、气味及反应现象等时推断突破口,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26.某校化学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粗盐中除 NaCl 外,还含有 MgCl2、CaCl2、Na2SO4 以及泥沙等杂质,他 们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流程图(序号①~⑧表示实验操作,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2)第⑤步操作的名称是 过滤 ;
(3)“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酒精灯和 蒸发皿 ;
(4)实验中加入 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 除尽CaCl2和过量的BaCl2 ;
(5)利用提供的沉淀试剂,再写出一种添加上述 4 种试剂的操作顺序(填序号) ③②④⑥ ;
(6)分别写出步骤②③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BaCl2+Na2SO4=BaSO4↓+2NaCl 、③ MgCl2+2NaOH=2NaCl+Mg(OH)2↓ 、④ 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BaCl2=2NaCl+BaCO3↓) 。
【分析】由流程可知,溶解后,②中加BaCl2除去SO42﹣,③中加NaOH除去Mg2+,④中加Na2CO3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⑤为过滤,分离出所有的沉淀,滤液中加盐酸中和氢氧化钠,将碳酸氢钠反应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2H++CO32﹣═H2O+CO2↑,最后蒸发结晶、烘干等操作得到精盐,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答案为:搅拌,加速溶解;
(2)第⑤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酒精灯和蒸发皿,故答案为:蒸发皿;
(4)实验中加入 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除尽CaCl2和过量的BaCl2,故答案为:除尽CaCl2和过量的BaCl2;
(5)再写出一种添加上述 4 种试剂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⑥,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故答案为:③②④⑥;
(6)步骤②③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BaCl2+Na2SO4=BaSO4↓+2NaCl、MgCl2+2NaOH=2NaCl+Mg(OH)2↓、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BaCl2=2NaCl+BaCO3↓),
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MgCl2+2NaOH=2NaCl+Mg(OH)2↓;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BaCl2=2NaCl+BaCO3↓)。
【点评】本题以粗盐提纯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流程中试剂的加入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操作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实验的严密性和溶液的配制、物质提纯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27.将380g MgCl2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
(1)该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mol•L﹣1 ,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8mol•L﹣1 。
(2)配制2mol/L的MgCl2溶液500mL,需该溶液的体积为 250mL 。
(3)向(2)中500mL溶液中再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浓度为6mol•L﹣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则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1 ,通入HCl气体的体积(标况下)为 22.4L 。
【分析】(1)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依据c=,结合氯化镁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1mol氯化镁电离产生2mol氯离子解答;
(2)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3)根据(2)可知Cl﹣的物质的量浓度4 mol/L,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所以由HCl气体溶与水后产生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然后求出HCl的物质的量、体积以及H+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1)380g MgCl2质量为:=4mol,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氯化镁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氯化镁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1mol氯化镁电离产生2mol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氯化镁物质的量浓度2倍,为8mol/L;
故答案为:4mol•L﹣1;8 mol•L﹣1;
(2)配制2mol/L的MgCl2溶液500mL,需该溶液的体积:=250mL;
故答案为:250mL;
(3)因(2)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4mol/L,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所以由HCl气体溶与水后产生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H+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2mol/L,HCl的物质的量为:2mol/L×0.5L=1mol,体积为1mol×22.4L/mol=22.4L,
故答案为:2mol•L﹣1 22.4L。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有关计算,准确把握物质的量与质量、浓度等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的运用,熟悉溶液稀释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8.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已知: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而氯化氢不溶)
(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接 e , f 接 d , c 接a。
(2)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 CuSO4 。
(3)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 吸收Cl2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个装置之后再加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 ③ 之后(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 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
(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⑤,只需将原烧杯中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 湿润的有色布条 ,如果观察到 布条不褪色 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6)若取过量的MnO2与一定体积的浓HCl(含溶质HCl为0.4 mol)制备Cl2(假设HCl的挥发不计,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制备的Cl2总小于0.1mol的原因是 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 。
【分析】(1)分析装置可知装置①是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通过装置④中的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通过装置③的四氯化碳吸收氯气,剩余气通过硝酸银溶液吸收HCl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2)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
(3)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
(4)G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
(5)气体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而布条不褪色,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6)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
【解答】解:(1)分析装置可知装置①是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通过装置④中的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通过装置③的四氯化碳吸收氯气,剩余气通过硝酸银溶液吸收HCl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efdca,
故答案为:e;f;d;c;
(2)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可用来检验水,
故答案为:无水CuSO4;
(3)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可用来吸收氯气,
故答案为:吸收Cl2;
(4)①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在③吸收氯气之后要检验氯气是否完全除去,根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性质,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如不变色,说明已经完全除去,
故答案为:③;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5)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湿润的有色布条,气体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而布条不褪色,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故答案为:湿润的有色布条;布条不褪色;
(6)若取过量的MnO2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HCl为0.4 mol)制备Cl2(假设HCl的挥发不计,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制备的Cl2总小于0.1 mol的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
故答案为: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取原理、实验装置评价与理解、氯气的性质、氯离子检验等,难度不大,关键是清楚实验的目的与原理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分析,物质性质的实验验证方法设计和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位育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