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2 传统节日优秀教案及反思
展开《传统节日》是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歌谣。歌谣按照传统农历一年的顺序,依次介绍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写到每个传统节日时,或描写节日的气候特征,或介绍特有的风俗习惯。
学习本篇歌谣,一方面可以积累整首歌谣,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并由此进一步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15个。“祭、舟”是象形字,可借助象形造字法学习。“艾、饼、菊”3个汉字可以用部首字理识字方法进行识记;“传、统、贴、宵、巷、堂、乞、巧、郎、赏”10个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随文识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有“贴、舟、敬、团、闹、街、艾、转、热”9个,都是合体字。结合单元字理识字的学习方法,通过部首 “贝”“火”学习“贴”“热”。借助部首意义,学习“街、艾”。用象形造字法识记“舟”。“舟”字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转”左边的车字旁第三笔竖。“热”的右上方注意横折斜钩,不是横折弯钩。
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可以渗透学习部首“礻”(渗透学习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我的发现”),包含在清明“祭扫”中。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可以渗透学习部首“雨”与“氵、冫”(渗透学习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二十四节气歌》”“我的发现”),包含在谷雨、大雪、小雪、白露、寒露、霜降、清明、大寒、小寒等节气中,了解这两个部首的字源意义及字形演变,进而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传统节日、节气中的汉字。
学情分析
(一)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它们分别有什么习俗呢?
(二)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三)你了解二十四节气吗?
(四)为什么会有这些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
1.会认“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舟、敬”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了解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习俗,拓展学习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
4.继续学习部首的表义作用,了解部首“礻”与“雨”的表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思维目标:
1.继续关注汉字部首的表义属性,进一步懂得汉字部首对部内字的统领作用,形成类的思维模式。
2.联系农业生活,理解传统节日、节气以及相应的风俗习惯产生的原因,建立联系。
价值目标:
1.围绕主题“传统节日、节气中的汉字”,感受汉字文化魅力,激发热爱汉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部首“礻”与“雨”的表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2.了解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习俗,拓展学习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1.部首“礻”与“雨”的表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2.围绕主题“传统节日、节气中的汉字”,感受汉字文化魅力,形成汉字识记类的思维。
教学流程
环节一:前置学习
(一)教师课堂行为
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查找资料,了解该节日产生的缘由及相关习俗。
(二)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利用课前,同桌之间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传统节日相关知识。
(三)设计意图
丰富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并为课上学习作铺垫。
环节二:导入新课(预设时间:约3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 同学们,再过一段时间,又要迎来一个传统节日,你们猜猜是哪一个?
2.关于清明节,你了解哪些知识呢?
(时间、习俗、来历)
3.“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啊,我们就借着清明节,一同走进传统节日,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笔顺。
课题:传统节日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根据现在的时间,猜测回答:清明节。
2.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回答问题。
(时间、习俗、来历)
3.举起右手,跟随教师书空课题。
(三)设计意图
提问方式,由清明节一个传统节日引出课文。揭示课题,学习新课。
环节三: 朗读课文,随文识字(预设时间:约12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自由朗读,随文识字
教师提清要求:借助课后的生字条或者查字典、问同学等,把字音读准确。注意停顿,把句子读通顺。声音洪亮。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朗读。(巡视认真听学生的问题,重点关注三类同学:平时读书最好的、读书还行的、读书不好的)
2.个别生读
教师点几位同学朗读,每人两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出并纠正,强调重点。注意指导学生个别不容易读的句子的朗读。(PPT把节日、节日活动排成一行,便于学生对每个节日形成整体认识)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3.自由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在教师指导与纠正的基础上,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这次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更要注意停顿节奏与强调的重音。
4.朗读检查
以同桌或者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朗读,并检查各自朗读情况。教师巡视,随时给予指导。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自由朗读,随文识字
注意倾听教师提出的朗读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借助课后的的生字条或者查字典、问同学等,把字音读准确。注意停顿换气,把句子读通顺。声音洪亮。
2.个别生读
学生举手发言,起立朗读相关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标记朗读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在全文朗读之后进行评价。
听教师讲解朗读的重点与难点。并练习个别重点句的朗读。
3.自由朗读,巩固识字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教师之前强调与讲解的重点。努力在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的基础上,注意停顿节奏与强调的重音。
4.朗读检查
学生以同桌或者小组形式,一人一个自然段合作朗读,并检查朗读情况,为朗读好的同学贴一个小贴画。
(三)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达到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洪亮、读得流利、有感情的目标。
环节四:学习课文(预设时间:约1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默读课文,思考这首歌谣都讲了什么内容?
2.请你们默读歌谣,思考歌谣都写了哪些传统节日?用横线画出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3.作者在写这些传统节日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呢?想一想,同桌之间交流。
引导学生画图,传统节日是应该用直线表达还是用圆圈表达?
用圆圈表达,表示四季轮回,顺便为后面的节气歌学习做铺垫。
4.这些传统节日,歌谣里都分别介绍了哪些习俗呢?用笔圈出来。
在圆圈图上画下该节日的相关习俗(或者代表性事物,如窗花、鞭炮、花灯、雨、墓、龙舟、艾、鹊桥、圆月、月饼、菊花)
同时重点理解一下词语,并顺便检查识字情况:
(1)传统
(2)贴窗花
(3)元宵节、大街小巷、人如潮
(4)祭扫
“祭”是一个会意字,其字形如下:
从示的字还有祖、社、宗、神、福、祸等,祭祀的目的是向逝去的先人和天地之间的鬼神祈福避祸,这都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礼仪,比如清明节的祭扫也是这个礼仪的遗留,因此这些字都从示。
(5)龙舟、艾香、满堂
(6)乞巧、牛郎织女、
(7)月饼
(8)赏菊
(9)团圆、热闹
上述词语,有些是民间传说,比如吃粽子、赛龙舟、乞巧、牛郎织女,这些内容千百年来就流传在古老的中国,形成了“传统”。
有些是通过汉字可以解释的词语,比如祭扫、团圆
有些可以通过识物来识字,比如月饼、龙舟、窗花、艾草、菊花等。
上述词语都要在随文学习中学习词语的意思。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自己读歌谣,整体感知歌谣内容。
2.学生默读歌谣,思考问题,并用笔和尺子在文中标注,全班交流,得出答案。
3.针对教师的问题,学生自己先思考,再同桌之间交流答案,最后全班回答出正确答案:时间顺序。
小组画图讨论。
4.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各节日的习俗。
5.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课文中重点词汇的学习,进一步识记生字,把握歌谣主要内容。
6.读课文
(三)设计意图
在深入阅读歌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结合课前学生的资料,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习俗。
环节五:书写汉字(预设时间:约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出示本课会写字,学生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交流重点笔画、笔顺。教师相机指导书写。
“舟”字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转”左边的车字旁第三笔竖。“热”的右上方注意横折斜钩。
3.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学生易错字指导。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自由谈书写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书写。针对教师指出的问题,再次修改并书写。
(三)设计意图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课下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节气歌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二十四节气中的“八节”及其习俗。
2.了解部首“雨、冫”的意义及相关资料。
3.阅读下发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
附:《为什么会有这些传统节日》
板书:
小学语文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话说节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感悟,随文识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4 中国美食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4 中国美食优质教案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