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020·通州高一检测)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B.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D.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选B。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水会导电,从而易产生触电危险,故B错误;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C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2. (2020·惠州高一检测)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药和化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应该禁止使用B.在食品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能防止废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解析】选A。农药和化肥虽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但仍可合理使用,而不应禁止使用,A错误。【补偿训练】1.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与环保要求的是 ( )A.加快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使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B.农业生产中使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C.居民楼及民房外墙采用保温材料D.工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解析】选A。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A项符合题意;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残留物易转化成可溶、可降解小分子,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外墙保温可以减少取暖和降温对物质和能量的消耗;燃料利用率提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C、D不符合题意。2.(2020·南通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使用明矾杀菌消毒B.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提倡公交出行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解析】选A。使用明矾净水,明矾不能杀菌消毒,故A错误;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废物再利用,故B正确;塑料属于白色污染物,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可防止白色污染,故C正确;提倡公交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故D正确。3.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除硫酸厂尾气:SO2+2NH3+H2O(NH4)2SO3B.消除硝酸工业尾气氮氧化物的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C.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D.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解析】选C。C项产物中有SO2生成,SO2是大气污染物,可导致酸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5分)4.目前地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对地球表面辐射量的增加,从而使全球皮肤癌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人们大量使用了氟氯代烃B.人们在炼钢时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高炉煤气C.石油炼制厂排放了大量的甲烷、氢气D.硝酸、硫酸工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2)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汽油的不完全燃烧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C.白色塑料垃圾的漂浮D.金属矿物的冶炼(3)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人类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其中“六六粉”曾经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农药,它是由苯与氯气通过加成反应制得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烃的使用。(2)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氮氧化物及排放至空气中的部分有机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与汽车尾气关系密切。(3)根据题意,结合苯的结构及苯与H2的加成可推出该加成反应的方程式。答案:(1)A (2)A(3)+3Cl2【补偿训练】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将烟气通过装有石灰石浆液的脱硫装置可以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可在如图所示的循环燃烧装置的燃料反应器中与甲烷反应,气体产物分离出水后得到几乎不含杂质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温室效应 B.酸雨C.粉尘污染 D.水体富营养化(2)在烟气脱硫的过程中,所用的石灰石浆液在进入脱硫装置前,需通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其脱硫效率;脱硫时控制浆液的pH,此时浆液含有的亚硫酸氢钙可以被氧气快速氧化生成硫酸钙。①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浆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_。 ②亚硫酸氢钙被足量氧气氧化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煤燃烧的产物中有CO2、烟尘以及SO2,分别导致温室效应、粉尘污染和酸雨。没有营养元素排入水中,不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2)CO2与CaCO3反应生成易溶的Ca(HCO3)2。亚硫酸氢钙具有还原性,可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答案:(1)ABC(2)①Ca(HCO3)2(或碳酸氢钙)②Ca(HSO3)2+O2CaSO4+H2SO41.(6分)(双选)化学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合理的是 ( )A.进口国外电子垃圾,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B.PM2.5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值越高表示大气污染越严重 C.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Na5P3O10),增强去污效果D.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更适合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应用【解析】选B、D。进口国外电子垃圾,易造成垃圾污染,A错误;PM2.5值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B正确 ;洗衣粉添加Na5P3O10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C错误;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污染小,适合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应用,D正确。2.(14分)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1)下列各项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________。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某地为筹建一大型化工基地,征集到下列方案,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 A.建在西部干旱区可以脱贫致富B.应建在水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的郊区C.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厂址D.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3)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某同学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在能制得纯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1)根据题干描述: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因此应从“源头”上杜绝。(2)化工基地的筹建首先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同时要考虑水资源和交通问题。(3)第③步由于汞的沸点低、易挥发、有毒,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1)D (2)BD (3)③【互动探究】(1)上题(3)中加入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除去过量铁粉。滤渣中含有Cu、Hg和过量铁粉,加入稀盐酸可以溶解铁粉。(2)针对(3)中对环境的污染,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增加冷凝回收装置。由于汞的沸点低、易挥发,可以采用冷凝装置进行回收。【补偿训练】酸雨形成的原理之一可表示如下:含硫燃料AB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三个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SO2中硫元素显+4价,它可以降低到0价,利用这一性质可在工厂的烟道气中通入合适的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除去SO2,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4)雨水的pH<5.6时,就判断为酸雨。已知pH=-lgc(H+),经测定某次降雨中只含硫酸,且其浓度为5×10-5mol·L-1,则这次降雨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5)火力发电厂燃烧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其排出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的SO2气体,在英国已进行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降低地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高烟囱的建造,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①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少用煤作燃料B.把工厂的烟囱造高C.燃料脱硫D.把工厂迁移到农村E.开发新能源②请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建高烟囱的方法是否可取?________,理由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为含硫燃料SO2SO3H2SO4,故A为SO2,B为SO3。(2)以上三个反应中,反应③不是氧化还原反应。(3)SO2中硫元素显+4价,由SO2→S的反应中,SO2作氧化剂,故需加入还原剂。(4)雨水中c(H+)=2c(H2SO4)=2×5×10-5=10-4(mol·L-1),pH=-lgc(H+)=-lg10-4=4<5.6,故该次降雨为酸雨。(5)①煤燃烧可产生大量SO2,故少用煤作燃料及燃料脱硫、开发新能源都能减少SO2的排放;把工厂烟囱造高及把工厂迁到农村,都不能减少SO2的排放。②把工厂烟囱建高,排放SO2的量没有改变,只是减少了地面SO2的含量。答案:(1)SO2 SO3 (2)③(3)还原剂 (4)是 (5)①ACE②不可取 没有减少SO2的排放量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4讲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4讲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