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解析版
展开1.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
A.个人与社会无关
B.社会具有复杂性
C.个人的生存可以离开社会
D.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小龙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B.小福利用周末宣传防火知识
C.小茗周末在家认真完成功课
D.小闽自觉践行垃圾分类活动
4.《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互联网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为( )
①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②只有依靠网络,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③互联网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④青少年自制力差,不受法律约束,沉迷网络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5.漫画《政务微博》直接说明了( )
A.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网络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D.网络给政府工作带来了负担
6.国家反诈中心为了提高人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特此提醒:“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转账汇款多核实”。最适合补充在其中的一句是( )
A.网络消息多发布B.网上朋友多交往
C.个人信息不透露D.他人关心不理睬
7.漫画《时间在手机里打了水漂》主要寓意是( )
①传播网络正能量
②遵守法律和道德
③学会“信息节食”
④防止沉迷于网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下列漫画情景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下表中对小闽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
C.自由划定了规则的边界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11.有些人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规则。如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①要学会“慎独”
②只能通过他律来约束不良行为
③在小事上不必自律
④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自律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12.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面世,其中的亮点之一是将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周岁。对这一调整理解正确的是( )
①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③未成年人不再受到保护
④过时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以下是学校生活中的一幕﹣﹣
小莆(将小涵的作业纸撕掉):“小涵猪,你写的字太难看,我把它撕掉了。”
班长:“小莆,我们要学会……”
如果要把上述对话补充完整,最适合的是( )
A.尊重他人B.乐于助人C.自尊自信D.善于应变
14.小实验:一个人用手敲打桌子,让周围的人猜他敲打的是什么歌,大部分人猜不出来,觉得他敲打得特别凌乱,敲打者却觉得自己敲打得非常清楚。这启示我们,当与他人的思想观点发生分歧时应该( )
①真诚夸赞
②换位思考
③坦诚交流
④保持冷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听我的,我说了算”成了班长小明的口头禅,这引起其他班委的反感。对此,下列“微点评”最恰当的是( )
A.失信者处处受限
B.没有主见的人难以自立
C.自信的人更能赢得未来
D.彼此尊重才会使人际关系和谐
16.一位建筑工人上公交车后,主动坐在车内台阶上。
小泉:“有座位,您为什么不坐?”
建筑工:“担心自己衣服弄脏了座位。”
小泉:“人人平等,您跟我们都一样。”
从上述对话中你感悟到( )
①与人为善,平等待人
②互相尊重,关爱他人
③诚实守信,文明有礼
④服务社会,承担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抬一下吗
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
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
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
18.汉朝的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他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做到,乡亲们都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下列行为与“季布一诺”典故寓意相吻合的是( )
A.说真话,公布自己全部个人信息
B.讲情义,朋友需要帮忙先答应
C.重友谊,考试与同学们互抄答案
D.重承诺,许诺的事情就要做到
19.名言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下列名言与教学主题相对应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识自己
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礼待人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
④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遵守规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如图是某校外培训机构特价课程的广告,但其宣称的“原价”却从未实际交易过。该机构因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行为被立案查处。这则案例表明( )
①我国已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②诚信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
③企业应坚持依法诚信经营
④诚信是我国一项民法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是我们的学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22.某同学用图表法整理“做守法的公民”有关知识时绘制了下表,其中①②③依次应填写( )
A.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行政制裁 诉讼
B.受到行政制裁 受到刑罚处罚 诉讼
C.受到行政制裁 受到刑罚处罚 控告
D.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行政制裁 控告
23.2021年2月20日,经群众举报,警方查获网民陈某发表多条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陈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其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
24.下列关于刑法、犯罪、刑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B.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C.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D.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25.仔细观察如图漫画,漫画体现的诉讼类型是( )
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D.越级诉讼
26.遭遇校园欺凌,我们应对的正确路径是( )
①巧妙周旋,机智应对
②冷静下来,理性判断
③留存证据,勇敢维权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请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5题,共48分。
27.(8分)判断说理
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1)上学途中,小福担心迟到影响班级荣誉,连闯了两个红灯。
判断: 。
理由: 。
(2)如图中小斌的言行。
判断: 。
理由: 。
28.(6分)材料: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有何意义?
(2)我们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使用手机?
29.(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分析】下面是小岩和同学们开展主题社会调查活动的调查数据(部分)
(1)请你围绕调查主题,根据调查数据,按照“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以下自主探究活动
①调查数据反映的问题:
②产生该问题的原因:
③为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行为选择】
(2)结合资料和漫画,说一说若当时你在现场,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3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该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况时实施教育惩戒。
(1)运用自由与规则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材料二: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十二周岁,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材料二中,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对青少年预防犯罪有什么警示?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八年级(3)班几位学生在生活中的三个小片段。
片段一 小明看到新闻上报道河南发生特大暴雨,他主动向灾区捐款;在社区,他协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课余时间,他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1)结合材料,分析小明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亲近社会行为的。
片段二 小华发现自己的作业忘记做了,他赶紧把同桌的作业拿来抄。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华进行劝说。
片段三 小雨在打饭过程中不慎将饭菜汁洒到了小丽的衣服上,小雨忙说对不起。小丽却打趣地说:“没关系,今天饭菜味道不错,我的衣服也想尝尝呢。”
(3)请从道德的角度,谈谈片段三给你的启示。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
A.个人与社会无关
B.社会具有复杂性
C.个人的生存可以离开社会
D.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个人的身份要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的,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C的观点是错误的,个人与社会有关,个人离不开社会;选项B的观点不符合题意,与社会的复杂性无关。
故选:D。
2.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人只能消极的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意大利洞穴专家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的变化说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否则会和洞穴专家一样,情绪低落,丧失了交际能力,选项①②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选项③④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小龙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B.小福利用周末宣传防火知识
C.小茗周末在家认真完成功课
D.小闽自觉践行垃圾分类活动
【分析】该题考查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解答】养成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善于明辨是非,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以此分析选项可知,小龙、小福、小闽的行为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所以AB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选项C小茗的行为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故选:C。
4.《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互联网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为( )
①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②只有依靠网络,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③互联网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④青少年自制力差,不受法律约束,沉迷网络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媒体及其作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它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提供了人们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递,①③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观点太绝对;④错误,不是所有的青少年自制力差,不受法律约束,沉迷网络。
故选:D。
5.漫画《政务微博》直接说明了( )
A.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网络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D.网络给政府工作带来了负担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媒体及其作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解答】《政务微博》体现了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方式正在社会上流行并广泛开来,有利于政府听取民声、了解民意,表明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C排除,漫画寓意中未涉及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D错误,漫画表明网络给政府工作带来了助力。
故选:A。
6.国家反诈中心为了提高人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特此提醒:“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转账汇款多核实”。最适合补充在其中的一句是( )
A.网络消息多发布B.网上朋友多交往
C.个人信息不透露D.他人关心不理睬
【分析】本题考查了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我们要正确对待网络,遵守网络规则,学会自我保护。
【解答】国家反诈中心为了提高人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特此提醒:“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体现了在网络生活中存在着诈骗行为,我们要树立防范意识,当自己上当受骗,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恰当。
故选:C。
7.漫画《时间在手机里打了水漂》主要寓意是( )
①传播网络正能量
②遵守法律和道德
③学会“信息节食”
④防止沉迷于网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遵守网络规则。通过网络表达意愿、行使话语权的前提是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依法行使权利。
【解答】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时间在手机里打了水漂》警示我们要增强自控力,防止沉迷于网络,合理使用网络,学会珍惜时间,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漫画情景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递情感正能量。在沟通中,情感是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在沟通中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性。
【解答】漫画中的谣言是错误的,不属于网络正能量,故排除①;漫画中网络投资诈骗是违法行为,不属于网络正能量,故排除②;通过网络进行植树活动,是正义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网络正能量;通过网络纪念先人,是文明、绿色的祭奠方式,有利于弘扬网络正能量,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表中对小闽同学“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明有礼。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以礼相待的需要,礼貌在满足人的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人的自尊。
【解答】聚餐时,提议使用公勺公筷,体现了以礼待人,文明用餐,①正确;到校后,主动把智能手机交老师保管,体现了严格遵守校规校纪,②正确;③错误,参加“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是因为个人的文明有礼影响国家形象;④错误,乘电梯,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故选:A。
10.“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
A.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B.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
C.自由划定了规则的边界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
【解答】在公共场所的一些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说明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错误,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自律和他律;B错误,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C错误,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故选:D。
11.有些人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规则。如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①要学会“慎独”
②只能通过他律来约束不良行为
③在小事上不必自律
④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自律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律和他律。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
【解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得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慎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题干中的现象告诉我们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慎独”,自觉遵守法律,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自律和他律同等重要;③错误,在小事上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故选:D。
12.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面世,其中的亮点之一是将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周岁。对这一调整理解正确的是( )
①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③未成年人不再受到保护
④过时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解答】题文中,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周岁,说明了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规则可以进行积极改进,①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③错误,未成年人仍受到保护。
故选:B。
13.以下是学校生活中的一幕﹣﹣
小莆(将小涵的作业纸撕掉):“小涵猪,你写的字太难看,我把它撕掉了。”
班长:“小莆,我们要学会……”
如果要把上述对话补充完整,最适合的是( )
A.尊重他人B.乐于助人C.自尊自信D.善于应变
【分析】该题考查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原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要求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解答】题文中小莆的说法和做法侮辱了他人的人格,没有做到平等待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所以班长会说,小莆,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4.小实验:一个人用手敲打桌子,让周围的人猜他敲打的是什么歌,大部分人猜不出来,觉得他敲打得特别凌乱,敲打者却觉得自己敲打得非常清楚。这启示我们,当与他人的思想观点发生分歧时应该( )
①真诚夸赞
②换位思考
③坦诚交流
④保持冷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换位思考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解答】“他人觉得敲打得特别凌乱,敲打者却觉得自己敲打得非常清楚”,表明在与人交往中要坦诚交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感受,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④真诚夸赞、保持冷静的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C。
15.“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听我的,我说了算”成了班长小明的口头禅,这引起其他班委的反感。对此,下列“微点评”最恰当的是( )
A.失信者处处受限
B.没有主见的人难以自立
C.自信的人更能赢得未来
D.彼此尊重才会使人际关系和谐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原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要求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解答】“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听我的,我说了算”我们可以感悟到小明没有做到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就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彼此尊重才会人际和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6.一位建筑工人上公交车后,主动坐在车内台阶上。
小泉:“有座位,您为什么不坐?”
建筑工:“担心自己衣服弄脏了座位。”
小泉:“人人平等,您跟我们都一样。”
从上述对话中你感悟到( )
①与人为善,平等待人
②互相尊重,关爱他人
③诚实守信,文明有礼
④服务社会,承担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平等待人。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有两重含义:同等条件下,平等对待;不同等条件下,区别对待。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对话,可以感悟到,在与人相处时要与人为善,平等待人,互相尊重,关爱他人,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7.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抬一下吗
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
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
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讲文明、有礼貌。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讲文明,有礼貌有利于人们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
【解答】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请人帮助,要说“劳驾”,问人姓氏说“贵姓”,托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指点说““赐教”请人别送,要说“留步”,所以ACD礼貌用语使用恰当,与题意不符;B使用不恰当,请人谅解说“包涵”,对待批评应该表示“接受”,符合题意。
故选:B。
18.汉朝的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他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做到,乡亲们都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下列行为与“季布一诺”典故寓意相吻合的是( )
A.说真话,公布自己全部个人信息
B.讲情义,朋友需要帮忙先答应
C.重友谊,考试与同学们互抄答案
D.重承诺,许诺的事情就要做到
【分析】本题考查诚信做人。要做到诚信做人,就要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解答】“季布一诺”典故寓意强调了诚信的重要,启示我们要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故D符合题意;A错误,是缺乏隐私意识的表现;B错误,我们要慎重许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C错误,考试作弊是不讲交友原则的表现。
故选:D。
19.名言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下列名言与教学主题相对应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识自己
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礼待人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
④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遵守规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以名人名言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学会换位思考、诚信、遵守规则等。
【解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要诚实守信,③正确;“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强调”强调要遵守规则,④正确;①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②错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思是用感情打动人心,用道理使人明白。
故选:D。
20.如图是某校外培训机构特价课程的广告,但其宣称的“原价”却从未实际交易过。该机构因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行为被立案查处。这则案例表明( )
①我国已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②诚信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
③企业应坚持依法诚信经营
④诚信是我国一项民法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失信的危害。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解答】分析材料可知,是不诚信的表现,启示企业应坚持依法诚信经营,表明诚信是我国的一项民法原则,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诚信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不符合实际;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是我们的学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分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归纳、整理一些常见常用的概念、观点、原理,并学会运用。
【解答】联系课本知识,结合选项分析,A错误,守则包括交往品德等;B错误,社会规则包括纪律、道德、法律等;C正确,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是从属关系;D错误,主刑和罚金属于并列关系。
故选:C。
22.某同学用图表法整理“做守法的公民”有关知识时绘制了下表,其中①②③依次应填写( )
A.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行政制裁 诉讼
B.受到行政制裁 受到刑罚处罚 诉讼
C.受到行政制裁 受到刑罚处罚 控告
D.受到刑罚处罚 受到行政制裁 控告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可知,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诉讼,故①②③依次为:行政制裁、刑罚处罚、诉讼,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
故选:B。
23.2021年2月20日,经群众举报,警方查获网民陈某发表多条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陈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其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解答】题文中,陈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C符合题意,可当选;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C。
24.下列关于刑法、犯罪、刑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B.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C.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D.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刑罚的种类。刑罚对犯罪行为人具有惩罚、威慑、感化和教育功能的处罚手段。
【解答】根据教材知识,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故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符合题意。
故选:D。
25.仔细观察如图漫画,漫画体现的诉讼类型是( )
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D.越级诉讼
【分析】该题考查诉讼的含义和类型。诉讼俗称“打官司”,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解答】根据所学,题文中的“借贷纠纷”体现的诉讼类型是民事诉讼,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26.遭遇校园欺凌,我们应对的正确路径是( )
①巧妙周旋,机智应对
②冷静下来,理性判断
③留存证据,勇敢维权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分析】本题考查了防范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信奉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压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解答】校园欺凌事件会侵犯受害人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健康权,会给受害人的心理带来阴影,会给双方家庭带来伤害,会影响校园和谐。因此当我们遭遇校园暴力,应该冷静下来,理性判断,巧妙周旋,机智应对,应该及时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留存证据,勇敢维权,②→①→③是正确的路径,C符合题意;ABD路径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请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5题,共48分。
27.(8分)判断说理
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1)上学途中,小福担心迟到影响班级荣誉,连闯了两个红灯。
判断: 错误 。
理由: 小福虽然有班级荣誉感,但闯红灯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2)如图中小斌的言行。
判断: 错误 。
理由: 网络谣言制造社会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损害网络文明,危害社会诚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网络的两面性、遵守网络规则、辨别网络谣言等。
【解答】(1)本题为辨析题,解答时注意先辨后析。分析可知,小福的做法错误。理由,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闯红灯属于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角度作答。
(2)本题考查遵守网络规则。答出小斌的言行错误,理由结合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危害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等内容作答。
故答案为:
(1)
判断:错误。
理由:小福虽然有班级荣誉感,但闯红灯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判断:错误。
理由:网络谣言制造社会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损害网络文明,危害社会诚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28.(6分)材料: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有何意义?
(2)我们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使用手机?
【分析】本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涉及到善用新媒体、遵守网络规则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
【解答】(1)本题考查“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我们的生活,从为未成年人创设安全的成长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促进家庭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考如何合理使用手机。依据教材知识,从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①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促进其健康成长;②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创设安全的成长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③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④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长治久安。
(2)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9.(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分析】下面是小岩和同学们开展主题社会调查活动的调查数据(部分)
(1)请你围绕调查主题,根据调查数据,按照“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以下自主探究活动
①调查数据反映的问题:
②产生该问题的原因:
③为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行为选择】
(2)结合资料和漫画,说一说若当时你在现场,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等,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本题考查了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分析图表,调查数据反映的问题从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现状喜忧参半;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从中学生辨别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道德与法治意识薄弱、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到位等方面解答。
(2)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关知识。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但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结合题文中的情景,可以采取“拨打110”报警的做法,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故答案为:
(1)①大部分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也有小部分存在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法治观念淡薄。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现状喜忧参半。
②中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部分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薄弱,缺乏规则意识;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到位,社会的不良影响等。
③学校与家庭应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中学生要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认清不良行为与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自觉守法,杜绝不良行为。
(2)拨打“110”报警,运用自己的智慧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3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该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况时实施教育惩戒。
(1)运用自由与规则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材料二: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十二周岁,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材料二中,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对青少年预防犯罪有什么警示?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规则和自由、树立法治观念、预防违法犯罪等。
【解答】(1)本题考查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惩戒的原因。解答时,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自由和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惩戒的目的等方面作答。
(2)本题考查刑法的修改对青少年预防犯罪有什么警示。解答时,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提高道德修养、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①自由和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④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惩戒,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不越过自由的边界,是为了保障多数学生更好地享有自由权利。
(2)启示未成年人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强化法治意识和底线意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八年级(3)班几位学生在生活中的三个小片段。
片段一 小明看到新闻上报道河南发生特大暴雨,他主动向灾区捐款;在社区,他协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课余时间,他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1)结合材料,分析小明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亲近社会行为的。
片段二 小华发现自己的作业忘记做了,他赶紧把同桌的作业拿来抄。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华进行劝说。
片段三 小雨在打饭过程中不慎将饭菜汁洒到了小丽的衣服上,小雨忙说对不起。小丽却打趣地说:“没关系,今天饭菜味道不错,我的衣服也想尝尝呢。”
(3)请从道德的角度,谈谈片段三给你的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了亲近社会、诚信做人、宽容待人,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解答】(1)本题考查了小明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亲近社会行为的。根据小明的做法,答出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即可。
(2)本题考查了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华进行劝说。小华的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以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宽容和礼貌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启示从小丽为人宽容,礼貌待人的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
(1)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2)小华的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要诚信做人,正确对待学习。
(3)对他人的过错不计较,用幽默化解发,化解尴尬,要培养为人宽容,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
微点评
序号
微行为
①
聚餐时,提议使用公勺公筷
以礼待人,文明用餐
②
到校后,主动把智能手机交老师保管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
③
参加“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
个人的文明有礼决定国家形象
④
乘电梯,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
信守对他人的承诺
违法行为类别
法律责任
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民事违法行为
承担民事责任
③
行政违法行为
①
刑事违法行为
②
调查主题
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现状
调查项目
参加公益活动
遵守交通规则
主动给老人让座
旷课夜不归宿
沉迷
网络
故意损毁消防栓等公共设施
语言或暴力欺凌同学
结伙打群架
强行索要同学财物
人数占比
95.7%
93.5%
98.6%
8.9%
18%
13.3%
15.7%
7.8%
5.6%
资料:2020车9月2日,在山东滨州,一名醉酒男子持刀当街伤人,路边一位店主拿着长棍挺身而出,将男子手上的刀具拨到一旁,随后另一名邻居骑来电动车压在持刀男子身上,使其不能动弹,两人合力将其制服,店主和邻居的见义勇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微点评
序号
微行为
①
聚餐时,提议使用公勺公筷
以礼待人,文明用餐
②
到校后,主动把智能手机交老师保管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
③
参加“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
个人的文明有礼决定国家形象
④
乘电梯,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
信守对他人的承诺
违法行为类别
法律责任
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民事违法行为
承担民事责任
③
行政违法行为
①
刑事违法行为
②
调查主题
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现状
调查项目
参加公益活动
遵守交通规则
主动给老人让座
旷课夜不归宿
沉迷
网络
故意损毁消防栓等公共设施
语言或暴力欺凌同学
结伙打群架
强行索要同学财物
人数占比
95.7%
93.5%
98.6%
8.9%
18%
13.3%
15.7%
7.8%
5.6%
资料:2020车9月2日,在山东滨州,一名醉酒男子持刀当街伤人,路边一位店主拿着长棍挺身而出,将男子手上的刀具拨到一旁,随后另一名邻居骑来电动车压在持刀男子身上,使其不能动弹,两人合力将其制服,店主和邻居的见义勇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说理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查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查道德与法治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