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746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4746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 诫子书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题解。 《诫子书》是 时期著名政治家 临终前写给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题目的意思是 。此文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冶.( )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梳理下列文言词句。 ☆ 词类活用 (1)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2)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 (1)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
(2)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险要 )(3)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一词多义
(1) 非学无以成学(达成,成就成 遂成枯落(成为,变成
) (2) 夫学须静也( ) ) 学 非志无以成学( )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式:夫学须静也。(“……也” 表判断 ) (2) 倒装句:将复何及!( ) ☆名句理解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主要是从 和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并把 “ 与“ ”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
主要运用了 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 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文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 句话是 。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 句是 。
一、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二、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请找出相关语句。
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四、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治学 静以修身 修身 谆谆教诲
俭以养德 惜时 无限期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