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PPT课件免费下载
展开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赤壁》,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一、【背景介绍】 赤壁,是个地名,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在这里 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 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 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 而三十四岁的孙吴联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 人物)。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 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我们知道诗歌的题材一般有送别诗 、边塞诗、哲理诗、 怀古诗、咏史诗等,这首诗的题材是--咏史诗。(咏史诗指 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一般咏史诗的写作手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二、【作者介绍】杜牧(803-约852),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 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川”,著有《樊川文集》。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 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 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 地,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 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 也是借题发挥。三、【学习目标】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 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 趣。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折断的戟沉在江底还没有销蚀,拿来磨光洗净认 出是前朝遗物。倘若东风不给予周郎方便,二乔将会被关进铜 雀台中了。四、【课堂活动】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 写有何作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 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 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 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 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 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 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上,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 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诗人熟读兵法,但却这样 写,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自己的建议又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便借 题发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
3.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 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 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 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 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 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 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 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 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 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 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这首诗是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 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 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 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 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极为 精巧,点染用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授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景导入,课前自主学习,★背景透视,铜què,正面描写,关键词人生追求,美好情感,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品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壁评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读一读,初读感知,精读品味,借物兴感以小见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赤壁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文学常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咏史诗,读诗味感知音韵美,理诗意探寻意境美,赏写法品析艺术美,课堂练习,小李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