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精品解析: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攀枝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温馨提示: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带走妥善保管,答题卡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Mg:24 S:32 C:12 H:1 O:16 Ca:40 Cl:35.5 Na:23 Zn:65 Ba:137 N:14 Fe:56 Cu:3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5分,共40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碘酒C. 天然气D. 干冰
【答案】D
【解析】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详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碘酒中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是甲烷和杂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食品”、“白色污染”、“赤潮”主要都不是在说颜色
B. 生活污水、农药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C. “酸可以除锈”、“汽油可以去油污”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 许多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绿色食品”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白色污染”的主要成分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赤潮”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所引起。由此可知“绿色”、“白色”、“赤”都不是在说颜色。选项A正确;
B、生活污水、农药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以及难分解的有机物很难分解,也很难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会对水体造成污染。选项B正确;
C、“酸可以除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汽油可以去油污”是利用了油污能溶解于汽油,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
D、许多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而且抗腐蚀性能也更好。选项D正确。
故选:C。
3. 如图 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①处为木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 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如图 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①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③处火柴头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 ②处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D. 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对比①②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B. ③处火柴头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正确;
C. ②处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正确;
D. 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正确。
故选A。
4. 下列有关概念的辨析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所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中子数决定的; 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⑤合金在化学性质上不再具备金属的特性; ⑥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A. ①④B. ②③C. ④⑥D. 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能保持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一定是加快,错误;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错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正确;合金在化学性质上仍然具备金属的特性,错误;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可能是盐比如纯碱,正确。故选C。
5. 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正确;B、酒精、汽油、液化气均具有可燃性,均是可燃物;油锅着火,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油的密度比水小,向油锅中加水时能扩大燃烧面积;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错误;C、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汽油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碳铵属于铵态氮肥,草木灰显碱性,碳铵与草木灰混用,会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正确;D、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海带、紫菜、海鲜富含碘元素,可以补充碘元素,正确。故选B。
6.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①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具有可燃性
B.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铝强于铜
C. 烧杯中的红色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铁固体,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试管①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碳有可燃性。选项A错误;
B、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铝能将铜从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金属活动性铝强于铜。选项B正确;
C、烧杯中的红色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只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并不能说明反应后溶液一定呈中性。选项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选项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B. 用水可以鉴别 NaOH、CaCO3、NH4NO3、CuSO4等四种固体
C. 探究水的组成时,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D.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粗盐提纯时不能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否则易导致晶体飞溅,错误;
B、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CaCO3不能溶于水、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CuSO4溶于水得蓝色溶液,四种物质溶于产生四种不同的现象,用水可以鉴别,正确;
C、水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能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错误;
D、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饱和石灰水,蒸发(溶剂减少)或升温(溶解度变小)时,都会析出氢氧化钙固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故选B。
8. 科学家在﹣100℃合成了化合物X(分子模型如图,其中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3.75%
C. X中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个数比为5︰4
D. 等质量的X与甲烷完全燃烧,X消耗的氧气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 X的化学式是C5H4,是有机化合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 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93.75%,故B正确。
C. X中氢原子与碳原子的个数比为4︰5,故C错误。
D.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6:64=1:4;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X和氧气的质量比为64:192=1:3,等质量的X与甲烷完全燃烧,X消耗的氧气少。故D错误。
9.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③达到了稳定结构
B. ①②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 ②失去电子以后形成的是阳离子
D. ④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的核外电子层数为1层,电子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A说法错误;B、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故B说法错误;C、②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以后形成形成稳定结构,是阳离子;故C说法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因此④不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错误。故选C。
10.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 a=56%B. b=6%C. c=17%D. d=8%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丙。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故选A。
11. 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B.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丁一定是水,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但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则丙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丁是二氧化碳;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但乙不一定是稀硫酸,也可能是稀盐酸,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中和反应的特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可得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C、应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铝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像如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0-50s时,变化不明显,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
C. 60-100s气体压强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的原因
D. 100s后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停止原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温度升高,说明了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A正确;
B、0~50 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水,故B正确;
C、60~100 s气体压强升高,是因为反应生成了气体的原因,故C错误;
D、100 s后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停止的原因,故D正确。故选C。
14. 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B. 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C. 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
D. 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本着“弱者先出局”的原则,故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2AgNO3+Zn==Zn(NO3)2+2Ag,Cu(NO3)2+ Zn==Zn(NO3)2+ Cu,A、a~b间(不含两点)表示发生第一个反应,故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正确,B、c~d间(不含两点)表示发生第二个反应,故此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正确,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表示金属锌过量,此时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Zn2+,正确,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表示参与反应锌的质量不同,故溶液的质量也不同,而溶液中溶质Cu(NO3)2的质量不变,故溶质Cu(NO3)2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故选D。
15. 向盛有 10g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g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错误的是( )
A. a→b 点,溶液的 pH 逐渐增大
B. c 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 d 点固体,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D. m=12.7g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方程式:Fe+H2SO4═FeSO4+H2↑,铁和硫酸的质量比是56:98,实际铁5.6g,硫酸:10g×49%=4.9g,则硫酸完全反应,铁粉有剩余,铁与稀硫酸反应时,56份的铁置换出2份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在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56份的铁置换出 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减小。
【详解】A、由图可知,a→b点,溶液质量先增加后不变,说明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的过程,溶液的酸性减弱,其pH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c点时溶液的质量还在减小,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两种,不符合题意;
C、由于硫酸铜的量不能确定,可能有剩余的铁,d点时,烧杯中固体一定是有铜,可能有铁,加入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D、设溶液增加的质量为x
解得x=2.7g
所以m=10g+2.7g=12.7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某Na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g该样品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
B. 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
C. 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固体KOH
D. 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为4%
【答案】C
【解析】
【分析】假设5.6 g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1,消耗HCl的质量为y1
解得:x1=2.52 g y1=5.11 g
使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2,消耗HCl的质量为y2
解得:x2=1.8 g y2=3.65 g
使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详解】A、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2.52 g,正确;
B、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 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如果不含杂质A则生成水的质量一定大于1.8g),正确。
C、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 g,可能不含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混有杂质A生成的水的质量可以是小于2.52g的任意值),错误。
D、若样品中不含有杂质A,则根据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反应的HCl的得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应介于3.65%~5.11%之间,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60分)
二、填空题与简答(共31分)
17.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自制汽水的配料回答问题:
图中所用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_____(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具有_____(填“热塑”或“热固”)性,废弃的塑料瓶应放入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来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化学式为CO(NH2)2,其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_____(精确到0.1%),在施用尿素时 _____(填“能”或“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
(4)学校食堂常使用加碘的食盐做调味品,其中碘属于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答案】 ①. 合成 ②. 热塑 ③. 可回收 ④. ⑤. 46.7% ⑥. 能 ⑦. 微量
【解析】
【详解】(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外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它具有热塑性,塑料是可以回收重新利用的,所以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故答案为:合成;热塑;可回收;
(2)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来冶炼铁,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尿素的化学式为,组成中不含铵根离子,故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不与碱类物质发生反应,故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故答案为:46.7%;能;
(4)学校食堂常使用加碘的食盐做调味品,其中碘属于微量元素,故填:微量。
18.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查找出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
(2)16号元素形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
(3)由原子序数为1、7和8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碱的化学式是 _____。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 _____ 。(写一条即可)
【答案】 ①. 35.45 ②. ③. NH3﹒H2O ④. 同一横行从左到右,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大,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解析】
【详解】(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2)16号元素是硫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故硫离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8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 ;
(3)1号元素为氢元素,7号元素为氮元素,8号元素为氧元素,故由原子序数为1、7和8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碱的化学式是 :NH3﹒H2O;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同一横行从左到右,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大,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1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
②现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________;
③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t2℃时把50g甲放入50g水中所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C.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D.t1℃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
E.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F.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答案】 ①. 50g ②. 乙 ③. 降温结晶 ④. D、F
【解析】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50g;(2)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是乙,因为甲和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3)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4)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50g甲放入50g水中所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中,只能溶解25克甲,故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错误;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丙,因为t2℃时,溶解度是甲>乙>丙,要使等质量的甲、乙、丙完全溶解,丙需要的水最多,错误;C、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浓度不变,丙的溶解度降低,可能会有晶体析出,也可能没有,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错误;D、t1℃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正确;E、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的晶体较多,溶质质量较少,乙析出的晶体少,溶质质量较大,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质质量最小,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F、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浓度可能相等,正确。故选D、F。
点睛: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2.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20. 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D为红色粉未。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CO2,E的化学式为_____,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_____。
(2)A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F→G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①. CaO ②.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③. Fe2O3+6HCl═2FeCl3+3H2O ④.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可确定物质A为盐酸HCl;G是最轻的气体,可确定物质G为氢气H2;D为红色粉未且为氧化物,可确定D为氧化铁Fe2O3。由此作为推断的出发点,结合题中对B、C、D、E、F都是氧化物的限制条件及图中所示物质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可知:氧化物B物质可由盐酸反应,推知B为二氧化碳CO2;由于C和CO2可相互转化且C可与Fe2O3反应,推知C为一氧化碳CO;F与H2可相互转化,推知F为水H2O;E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水反应,推知E为氧化钙CaO。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E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C是一氧化碳CO,常见的用途有:作燃料或工业上冶炼金属。
(2)由分析可知,A为盐酸,物质D为氧化铁,则A与D发生的反应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由分析可知,F是水,G是氢气,则F→G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利用题目明确的物质氢气及盐酸,分析得出气体二氧化碳是解决本题物质推断的突破口;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及转化规律则是此类问题解决的基础。
21. 水是生命之源,“爱惜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海水淡化是获取淡水的方法之一,用如图方法获得淡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 _____ 变化(填写“物理”或“化学”);
(2)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地震,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灾区饮用水的净化,制备K2Fe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X的化学式为 _____ ,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
(3)污水处理是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某工厂甲、乙两车间产生的污水中各含有以下四种物质中的两种:Ba(NO3)2,KOH,K2SO4,HNO3,用石蕊试液和氯化钡溶液分别对两车间污水进行检测,现象如下表:
则甲车间产生的污水含有上述四种物质中的 _____ ,工厂决定将两车间产生的污水排入反应池内充分反应后再排放,写出发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若反应池内各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排放液中的溶质是 _____ ,在农业上可以作为 _____ 肥。
【答案】 ①. 物理 ②. KCl ③. +6 ④. 和 ⑤. ⑥. 硝酸钾 ⑦. 复合肥
【解析】
【详解】(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离开,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2)由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已知物质中:
故X的化学式为KCl;
在K2FeO4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铁元素的化合价×1+(-2)×4=0,则铁元素的化合价=+6。
(3)甲车间的污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变蓝色,证明甲中污水显碱性,含有KOH。因为KOH与HNO3不能共存,所以HNO3存在于乙中(同时符合乙车间的污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特点)。又因为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所以甲中还含有硫酸钾,则硝酸钡存在于乙污水中,故甲车间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和;
四种物质中的酸是硝酸,碱是氢氧化钾,二者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若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因为硝酸与氢氧化钾生成硝酸钾和水,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所以排放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钾;硝酸钾中含有钾和氮两种元素,在农业上可以作为复合肥。
三、实验与探究
22. 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O═4NaOH+O2↑,2Na₂O₂+4HCl=4NaCl+2H₂O+O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4)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可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反思拓展】
依据小明的结论在实验中防止干扰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应该在B、C之间加一个装有_____(填名称)的多用装置。
【答案】 ①. ②.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 ; ④.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⑤. ; ⑥. 不易溶于水; ⑦. 产生大量的气泡; ⑧. 硫酸铜溶液; ⑨. 产生蓝色沉淀。 ⑩. 浓硫酸。
【解析】
【详解】(1)、A装置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2)利用装置A制取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弹簧夹,气体不能排出,试管上方压强增大,液面倒流到多孔塑料板下方,固体和液体不能接触,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排出,试管上方压强减小,液面上升,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故答案为: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氧气,氢氧化钠可以将二氧化碳除去,所以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还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故答案为:;不易溶于水。
(5)根据结论中有会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的气泡;
根据结论中有除了还有,故要的存在,故可以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即证明有存在,故答案为: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依据小明的结论在实验中防止干扰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排除水蒸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应该在B、C之间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多用装置。故答案为:浓硫酸。
23.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
其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探究过程】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_____;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得到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_____。
【探究结论】
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实验室检验操作②产生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上述表列信息。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_____。
【答案】 ①. 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②. 氢氧化钠; ③. 碳酸钠; ④.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⑤. 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⑥. 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
【解析】
【详解】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只有氯化钠溶液为中性,而其余的溶液都显碱性,若溶质不是NaCl,则滴加石蕊试液会变成蓝色;在进行操作②滴加稀盐酸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不是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氢氧化钠;
[探究结论]
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在20℃时饱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而题目中标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所以这瓶试剂不可能的是碳酸氢钠溶液,而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等于10%,因此可能是碳酸钠;故答案为:碳酸钠;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探究反思]
(1)假设碳酸钠成立,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硫酸钠溶液为中性溶液,因此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说明不含有硫酸钠;故答案为: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4. 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是当今中国医疗的一大顽疾,为了有效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的危害, 我们努力在食品中寻找天然抗生素作为药品的必要补充。大蒜素是一种大蒜提取物,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它的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硫醚(C6H10S2),请计算:
(1)C6H10S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 。
(2)C6H10S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求 292g C6H10S2中硫元素的质量_____。
【答案】(1)36:5 (2)146 (3)128g
【解析】
【详解】大蒜素的主要成分是二烯丙基硫醚,化学式为C6H10S2,可知
(1)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36:5。故填:36:5;
(2)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0+32×2=146。故填:146;
(3)硫元素的质量为:。故填:128g。
25. 往100克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分析计算:
(1)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反应;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答案】(1)稀盐酸
(2)15.6%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盐酸会先与碳酸钠,溶液的pH值升高,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值不变,反应结束,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的pH值会继续的增大,所以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稀盐酸反应;
(2)设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时,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2HCl+Na2CO3=2NaCl+H2O+CO2↑
106 117 44
21.2%×50g x y
==
x=11.7g y=4.4g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m,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为n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17
21.2%×100g n m
==
m=23.4g n=20g
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5.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A.物质组成
B.化学与生活
苏打、纯碱化学式﹣﹣都是Na2CO3
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
酒精、汽油、液化气﹣﹣是易燃物
油锅着火、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物质与变化
D.食品与健康
煤的干馏、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碳铵与草木灰混用﹣﹣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
重金属中毒﹣﹣喝鸡蛋清解毒
人体缺碘﹣﹣多吃海带、紫菜、海鲜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aCO3(CaCl2)
足量的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aCl2溶液(HCl)
过量CaCO3
过滤
C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O2(CO)
氧气
点燃
试剂现象污水
石蕊试液
氯化钡溶液
甲车间
变蓝色
产生白色沉淀
乙车间
变红色
无明显现象
反应前
反应后
Fe
2
2
O
16
16
H
16
16
K
10
4
Cl
6
0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小刚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加稀HCl
_____
说明有Na2CO3
小明同样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加_____
_____
说明:除Na2CO3外还有NaOH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相关试卷
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