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章第2讲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
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 集聚和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2.动力
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1 )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
( 2 )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 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 或B ( 填字母 )阶段。
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加速阶段的产物。由于人口急剧扩张,市区规模扩大,城市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郊区城市化是在城市内部出现的,郊区与市区是连为一体的。(2)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其主要原因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逆城市化是人口由大城市向乡村、小城镇迁移,已超越原城市的地域范围。
(2020浙江诸暨海亮实验中学月考)下图示意某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1~3题。1.该国最可能是( )A.法国B.美国C.墨西哥D.泰国2.该国城市化速度最快时期( )A.工业化开始起步及发展B.城乡差距逐渐扩大C.农业特点是精耕细作D.产业以服务业为主
3.1990年以后,邻近大城市的乡村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B.居民就业更加困难C.生态环境恶化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城市化进程的“S”形曲线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
(2019浙江选考卷,7~8)读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例变化统计图,完成第1~2题。1.表示城镇人口比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折线反映了( )A.城镇人口比例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正相关
[常考图形之10]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过程的图示。
[判读方法]1.读图名,定主题根据图名确定示意图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中的坐标、线条、数据中找出表达的要素。如图1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图2为某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图,表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中心与郊区人口密度的大小;图3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从图例看主要包括城区范围,交通运输点、线等要素的发展变化。
2.抓要素,看变化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某城市不同时期地理要素变化曲线图多以距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城市化要素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该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如图2的判读要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的要素,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如图3的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城镇数量、交通线路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
3.用原理,析特征根据图中城市化要素的发展变化判断某地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如图1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城市化速度较快。从图2可以看出,在城市发展初期,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外迅速减小;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最终在距市中心6~9千米附近形成人口密度最大的住宅区。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图3表达了某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A—初期阶段、B—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C—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带)。
[常考问题]1.描述城市化的特点。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一般包括:城市人口的变化,城市数量、规模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2.判断城市化阶段。根据图中的城市化水平及相关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如图1中英国、美国2000年以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2中④③②①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郊区人口密度逐渐扩大。3.比较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 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
2.不合理城市化的表现
(2019河南第四次测评)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第1~3题。
1.影响图示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A.户籍制度B.城市化速度C.产业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2.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气候恶劣B.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3.广东、浙江、福建等省级行政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B.提高农民福利待遇C.促进城市经济发展D.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拓展延伸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和职能。(2)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2016海南卷,10~12)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25讲城镇化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25讲城镇化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5讲城镇化,世界城镇化进程,续上表,答案1B2A,答案3B4D,2有利影响,答案1B2D,答案3C4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24讲城乡空间结构与景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24讲城乡空间结构与景观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续上表,答案1C2A,答案3A4C,2其他因素,答案1D2B,答案3A4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含答案),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自主尝试D,课时作业十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