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七章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a.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 b.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产业转移情况。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①良好的区位。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拓展延伸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3.问题与对策( 1 )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②缺乏合理的规划 与管理。 ( 2 )问题与对策。
(2019广东佛山一模)惠州潼湖湿地是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包含湖泊、河流、基塘、水库等多种湿地类型。某房地产企业依托潼湖湿地,着力打造广东首个科技小镇示范项目。科技小镇定位为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该项目吸引了广州、深圳等地多家科研企业和机构率先入驻。据此完成第1~2题。1.潼湖科技小镇吸引产业入驻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先进B.信息通达C.政策支持D.环境优美2.与一般工业园区相比,科技小镇( )A.工业部门多,企业间生产协作较好B.生态、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C.交通更加便利,产业集聚效果显著D.土地成本低,廉价劳动力丰富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1)第一阶段(1979—1990年)。
(2)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2019全国Ⅰ卷,1~3)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第1~3题。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说明当时村办企业较多,但都是基于“一村一地”的形式,虽然村村都能够实现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第2题,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抱团”和“飞地”。“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就是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材料中提到,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也就是说,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资金补贴则是由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进行提供,双向互惠,壮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实现了共赢,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原先资金以及建设用地资源不足的问题,②④正确。在实施“抱团飞地”模式之前并没有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①错误。
“抱团飞地”主要是针对原先集体经济资金、资源发展总量少的问题,跟教育无关,③错误。第3题,原先是村村冒烟、一村一地地发展,单个村发展可能存在经济实力薄弱、资源要素禀赋差、项目建设实施难、资金不足等问题。“抱团飞地”模式有利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单个村单打独斗面临的资金、区位等“瓶颈”,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补贴资金。实施“抱团飞地”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整合县域资源,推进城镇等发达区域和乡村等欠发达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因此是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创新,A项正确。
(2018全国Ⅲ卷,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第4~6题。
4.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5.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6.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4题,考查以资源为原料加工工业的区位条件。当地为大别山区,优势资源主要是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适宜远距离运输,该类加工工业多为原料导向型,主要考虑资源的品质、产量及劳动力。与县城相比,集镇基础设施、资金及消费市场较弱,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则更有优势。第5题,考查城市的服务功能。据材料信息,该县的农民有多种类型。针对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可采取“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住在集镇,种田农民住在村,留守子女可安排集中住校。第6题,考查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该县为大别山区,地形崎岖,不适宜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应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全面发展。鼓励外出务工农民把学到的技术及经验应用到家乡,回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且大部分农民需依靠土地,不适宜中心集镇的房地产开发。故②③正确,选B项。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主要经济区的比较
(1)总体概况: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区,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2)存在问题: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3)发展新格局:①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②两翼:南翼以沪瑞(云南瑞丽)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③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④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4)产业转型升级: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服务业等);②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5)通道支撑、协同发展:①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②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6)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护和修复水生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区域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表示2000年、201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分布位置。据此完成第1~2题。
1.据图判断京津冀地区( )A.人口重心朝着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偏移B.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小于人口重心的移动幅度C.自然差异导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在空间上偏离D.人口重心偏移受到北京、天津经济发展的影响2.为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A.增强区域内中、小城市的人口吸引力B.强化资金、技术、人口在京津冀集聚C.限制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内转移D.提高区域内特大城市的人口综合承载力
〔2014天津卷,14(2)〕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产业转移,-4-,-5-,-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件新人教版,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3-,-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5-,-6-,-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七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七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3-,-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5-,-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