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6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16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第1页
    16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2018)16 两小儿辩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2018)16 两小儿辩日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一)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二)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三)理解故事寓意,探究丰富内涵。
    二、教学重点
    (一)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二)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三)理解故事寓意。
    三、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寓意,探究丰富内涵。
    四、课时安排
    1.5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太阳是地球的生命之源。自古以来对太阳的探究就没有停止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千年前的古人对太阳的认识吧。
    (二)文学常识
    1.列子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2.《列子》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子、列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古代哲理寓言集,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均为后世广为传诵。
    3.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三)读准加点字字音
    辩斗(dòu) 盘盂(yú) 沧沧凉凉(cāng) 探汤(tāng)
    孰(shú)为(wèi)汝(rǔ)多知(zhì)乎
    (四)读准节奏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五)学会朗读
    要求:
    朗读要有感情,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朗读提示:怎样读好文言文呢?
    1.读的语速要放慢。
    2.注意停顿和关键词的重读。
    3.投入地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可摇头晃脑或加些手势等)
    (六)读懂文意
    请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并尝试翻译文章。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与组内同学交换意见。
    (七)讲好故事
    1.可用文言也可用白话,可以适当加入想象成分,也可以适当表演。(形式不限)
    2.先在小组内试讲。(组长负责)
    3.大胆地讲,语言要生动。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八)思考探究
    1.文中“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
    2.孔子答不出来,他的反应是什么?可以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孔子不能决也。
    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3.两小儿对孔子“不能决”的反应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两小儿的人物形象?
    明确: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善于观察、大胆质疑、说话有理有据,但也天真、可爱
    (九)精思体悟
    本文是一则寓言,请结合背景和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体悟其寓意。
    从作者角度:
    从“小儿”和“孔子”角度:
    从“辩日”角度:
    从“辩斗”角度:
    链接:唐人卢重玄认为,“夫不决者,非不知也。世人但以问无不知为多,圣人以辩之无益而不辩。若有礼无理一皆辩之,则圣人无益之劳实亦多矣。然则二童之争也,事亦可明,物理则然,辩之何益?”
    明确:
    从作者角度:
    对孔子的讽刺,对儒家的批驳。
    从“小儿”和“孔子”角度:
    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地发现、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名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有所不知,贯彻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主张,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的确令人敬佩。
    从“辩日”角度:
    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现象,也可能包含有我们不知或不确知的道理、知识,需要关注、深思。
    从“辩斗”角度:
    无价值的辩论不值得参与。
    (十)总结
    对现代人来说,这则寓言提示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象,不求本质,否则将为现象所惑,虽百计千方,也难得真知,更难求真理。
    (十一)拓展
    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请以《新编两小儿辩日》为题,发挥想象,改编并续写故事。
    (十二)巩固检测
    解释下列红色的词意。
    1.两小儿辩斗(争辩,争论)
    2.问其故(原因)
    3.及其日中如探汤(等到)(热水)
    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多智慧呢?
    人物
    小儿甲
    小儿乙
    观点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常理
    远者小而近者大
    近者热而远者凉
    事实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角度
    视觉
    触觉

    相关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2018)16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2018)16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要点,朗读节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下册(2018)16 两小儿辩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2018)16 两小儿辩日教案及反思,共7页。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9*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9*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