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判断题1. ( 2分 ) 大风把小树刮得东倒西歪。 2. ( 2分 ) 小树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 3. ( 2分 ) 大风刮得小树东倒西歪。 二、填空题4. ( 5分 ) 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字。(在错字下画横线,再改正)
百衣百顺__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__ 有杯无患________
咳不容缓________ 5. ( 5分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测________ 透明________ 详细________ 澎湃________ 拂拭________6. ( 6分 ) 选词填空。
显示 显现
①雾气逐渐消失,重叠的山峦一层一层地________出来。
②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________,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展示 展现
③走进科技馆,________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只只栩栩如生的恐龙模型。
④辽西恐龙化石的发现向世人________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
演化 演示
⑤恐龙的________过程,证实了英国学者赫胥黎的进化论是有根据的。
⑥电子课件给我们________了恐龙的生活习性。 7. ( 8分 ) 写出反义词。幻想——________凶猛——________轻巧——________迟钝——________增强——________特殊——________陌生——________提高——________8. ( 2分 ) 下列选项是琥珀的形成条件,请按琥珀形成的过程填空。 A.地壳运动B.高温C.松脂D.小生物E.长时间B→D→________→________→E→形成琥珀。9. ( 8分 ) 按要求解释下面的词语。 (1)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词语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放水”,原指把水放出去,而现在常指体育比赛中串通作弊,一方故意输给另一方。请你写出下面词语的新词义。 潜水:________ 桌面:________窗口:________登陆:________(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又新创造出来一批词语。如“高铁”指的是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请你写出下面词语的含义。 克隆:________互联网:________多媒体:________上网本:________三、单选题10. ( 2分 ) 下面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云技术”“克隆”“多媒体”这些词语都是近几十年出现的科技名词。
B. “潜水”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的是大量发表自己的意见。
C. “窗口”是一个多义词。在“站在窗口远望”“窗口行业”“关闭电脑窗口”这三组词语中,“窗口”的意思是不同的。
D. “文件夹”的另一个意思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指存放在一起的一组文件的目录。11. ( 2分 ) 下列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米·伊林。 B.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
C. 这本书向读者提出了十万个问题。 D. 这是一本内容有趣、语言生动的小说。12. ( 2分 ) 水为什么能灭火?( ) A. 水的温度低一些。 B. 火怕水。 C. 水不让空气接近燃烧的物体。13. ( 6分 ) 读句子,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这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着重强调(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这个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3)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排比四、问答题14. ( 5分 ) 再读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五、综合题15. ( 8分 )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1)围绕“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文中举了三个例子:一是________使用纳米涂层;二是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________”到太空旅行;三是最先进的________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避开雷达的探测。 (2)请查找资料,再举两个例子来说一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6. ( 12分 ) 按要求完成句子。
(1)________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________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填关联词语) (2)遨游太空是中华名族很久以来的梦想。(缩句) (3)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修辞)
17. ( 7分 ) 我会审题 (1)根据习作要求,我要写( ) A.我想变成的一个人
B.我想发明的一个神奇的东西
C.我发明过的一个神奇的东西
D.我见过的一个神奇的东西(2)我的奇思妙想可以是( ) A.会飞的木屋B.水上行走鞋C.时空穿梭机D.会变大变小的书包A.变形跑车B.神奇彩笔C.空调衣服H.其他六、现代文阅读18. ( 4分 ) 阅读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填空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澜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1)短文中“自然”的意思是________ A自然界 B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C表示理所当然(2)联系短文理解句子。 “二者”指________,“毫不相干”是说________(3)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____ 19. ( 7分 ) 课外阅读。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彩色路面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保证雨水及时吸纳进路面,中间层是分流设施,负责将吸纳进来的雨水分流到回收系统,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含有一种强化纤维材料,使路面吸水功能提高10%——20%,有的甚至高达25%,所以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这种吸纳回收雨水的透水路面,对于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个福音。(1)第二自然段中写了“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体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 (2)透水路面各层的功能可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A.透水路面吸水能力强
B.强化纤维材料好
C.汽车行驶不易打滑七、写作题20. ( 5分 ) 写故事
课堂——难忘的地方。
六年前,你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一堂堂生动有趣,滋养生命的课使你渐渐变得有知识、有思想。六年来,你上过的课中哪一节课还在你脑中萦绕,老师和同学的声音还在你耳边回荡,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答案解析部分一、判断题1.【答案】 正确 2.【答案】正确 3.【答案】 正确 二、填空题4.【答案】依;闻;其;备;刻 5.【答案】 推断;透亮;详尽;汹涌;擦拭 6.【答案】显现;显示;展现;展示;演化;演示 7.【答案】现实;温和;笨重;灵敏;减弱;一般;熟悉;降低 8.【答案】 C;A 9.【答案】 (1)指只浏览页面,只看帖子而不发表意见。;指打开计算机并成功登录系统之后看到的显示器主屏幕区域,是计算机用语。;窗口是电脑的工作区,每个应用程序或文档都有自己的窗口。;比喻商品等打进某地市场,或进入某一网站。
(2)指通过无性生殖而产生的遗传上均一的生物群,即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组成的一群细胞或者生物的个体。;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能对多种载体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指的是配备一种特殊处理器的无线联网笔记本。 三、单选题10.【答案】 B 11.【答案】 B 12.【答案】 C 13.【答案】 (1)B
(2)A
(3)C 四、问答题14.【答案】 本文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纳米技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的作用,增加了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科技的距离,激发了 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五、综合题15.【答案】 (1)冰箱;碳纳米管天梯;隐形战机
(2)①碳纳米管材料可以用来做电池,电池可以用于绿色环保汽车。②纳米粒子跟塑料等结合起来,可以取代金属部件,这样做成的汽车会特别轻。 16.【答案】 (1)尽管;却
(2)遨游太空是梦想。
(3)排比 17.【答案】 (1)B
(2)ABCDEFGH
六、现代文阅读18.【答案】 (1)C
(2)恐龙,鸟类;没有任何关系
(3)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9.【答案】 (1)呈暗红色;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
(2)及时吸纳;分流回收;防止雨水渗透
(3)A 七、写作题20.【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