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779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779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779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划线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 亡赖(wáng) B. 铺床(pū) C. 茅檐(yán) D. 溪头(xī)2. ( 2分 )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B.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C.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D. 风儿微笑着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3. ( 2分 ) 下列诗句与其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
B.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
C.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辛弃疾
D.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4. ( 2分 ) 关于《清平乐·村居》说法错误的是( ) A. “清平乐”是词牌,“村居”是词的题目。
B. 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C. 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讲究押韵,这首词的上阕押的韵是“ao”,下阕押的韵是“ong”。
D. “醉里”是酒后微醉的意思。5. ( 2分 ) 下列短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纤细的低语 浮起红莲 B. 绮丽的晚霞 披上短发
C. 明洁的丝绸 应和鸣响 D. 抖落花瓣 映照蓝天6. ( 2分 )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其中哪句诗写出了一种动态美,写出了儿童追蝴蝶的活泼情态。 A.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B. 杨万里儿童急走追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范成大儿童急走追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二、填空题7. ( 2分 ) 补充成语。
春光明________ 飞________走壁 8. ( 4分 ) 看汉字写拼音。________________檐媚________________媪剥9. ( 3分 ) 填动物名称。 (1)众(________)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________)(________)飞。 10. ( 8分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风趣——________ 辛苦——________朴素——________ 照例——________反义词:朴素——________ 傍晚——________常常——________ 独特——________ 11. ( 5分 ) 根据课《乡下人家 》文内容填空。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三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生活。12. ( 4分 ) 先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再说说整个句子的意思 (1)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 相媚好:________意思:________。(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 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________意思:________。三、判断题13. ( 6分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宿新市徐公店》的诗题断句如下:宿/新市/徐公/店。 (2)“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是“跑”。 (3)“吴音”的意思是吴地的方言。 14. ( 6分 ) 判断正误。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照见照着蓝天?”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2)文中用“一万个酒窝”来比喻朵朵桃花。 (3)“三月桃花水”的意思是三月的河水像桃花一样美。 15. ( 6分 ) 一字多音,我会判断。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四、问答题16. ( 5分 ) 翻译句子。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综合题17. ( 10分 ) 理解诗意,填空。 (1)《游园不值》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是一首赞美________的诗。作者乘兴去游园赏花,却没遇到主人,不能进去,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失望,因为他________。 (2)《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后两句写儿童的________,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________的喜爱之情。他还有两句诗非常著名: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18. ( 7分 ) 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1)课文题目是“乡下人家”,从课文内容来看,是写一户,还是写几户人家?你是怎么看出的?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全文写了________季节的景物。19. ( 6分 ) 给划横线的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笛弄晚风三四声。( )
A.笛声逗弄晚风。
B.牧童的笛声在晚风中时续时断,随风飘扬。(2)最喜小儿亡赖。( )
A.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B.游手好闲。
C.顽皮、淘气。(3)怪生无雨都张伞。( )
A.怪不得。
B.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C.责怪、怪罪两小孩。六、现代文阅读20. ( 7分 ) 课内阅读《乡下人家》。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1)填空。 ________的红霞 ________的微风 ________地吃起来 ________ 的田园风景画(2)“向晚”的“向”的意思是 A.对着
B.将近
C.向来(3)“他们的好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 21. ( 9分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________ 辛劳——________(2)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3)文段中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A 2.【答案】 B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B 二、填空题7.【答案】媚;檐 8.【答案】yán;mèi;ǎo;bāo9.【答案】 (1)鸟
(2)蜻蜓;蛱蝶 10.【答案】 情趣;辛劳;朴实;照旧;华丽;清晨;偶尔;普通 11.【答案】 空间 ;春夏秋 ;白天 ;傍晚 ;夜间 12.【答案】 (1)互相逗趣、取乐;用带着醉意的吴地口音聊天、逗趣的满头白发的老翁、老妇不知是谁家的双亲
(2)顽皮、淘气;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小儿子,他顽皮、淘气,正趴在溪边剥莲蓬 三、判断题13.【答案】 (1)错误
(2)正确
(3)正确14.【答案】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15.【答案】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四、问答题16.【答案】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树叶稀疏还不茂密,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五、综合题17.【答案】 (1)宋;叶绍翁;春天;已经看到了美丽的春色
(2)宋;杨万里;田园风光;天真活泼;乡村儿童;小荷才露尖尖角 18.【答案】 (1)写了几户人家,如“有些人家”“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
(2)总结;春、夏、秋 19.【答案】 (1)B
(2)C
(3)A 六、现代文阅读20.【答案】 (1)天边;向晚;天高地阔;和谐
(2)B
(3)红霞、微风、鸟儿。 21.【答案】 (1)和谐;辛苦
(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