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春》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了解文章
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课前探究】1、走近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精神
3、解释词语: 花枝招展:
朗润:
呼朋引伴: 酝酿:
宛 转 : 欣欣然:
【预习交流】
4、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2) 、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 、梳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全文分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4) 、质疑: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写在下面,并试着回答。质疑:
第二课时
【互助提升】
1、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说说理由。
2、阅读“春雨图”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 春雨绵绵夏雨急,文中哪几句话突出了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2) 描写雨中景时采用什么顺序?
(3) 本段描写春雨及雨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品味赏析另几幅春景图。
可用形式:我认为第 段的 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
(修辞);或抓住 (几个词),写出了 。也可用问题形式。
【体验成功】
1、用“我觉得《春》像一首 。”来概括你读了《春》后的感受。
2、“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这就是 的表现手法。
3、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 )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 |
踏花归来马蹄香( | )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 |
处处闻啼鸟 ( | ) | 天街小雨润如酥( | ) |
4、在课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比喻句:
赏析:
拟人句: 赏析:
排比句: 赏析:
【快乐心得】
1、请仿照《春》最后三个自然段,以“理想”为话题写一段话。
2、写出含有“草”“花”“风”“雨”的古诗句各 3 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中考写真】
1、下面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③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④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⑤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⑥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A.②④⑤①⑥③ B.④⑤①⑥③②
C.④⑤②③①⑥ D.②④①⑥③⑤
2、综合探究: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的招牌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 747 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 118 个,约占总 数 的 16% 。 在 这 118 个 招 牌 中 共 有 326 个 不 规 范 字 , 由 此 看来, 。
⑴根据上面的统计数据,请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 20 字)(2 分)
⑵针对语段中反映的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你觉得应该如何做才能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至少提两点建议)(4 分)
3、课外文段: 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孙道荣
35岁的熊明强,是躺在母亲的背篓里长大的。
熊明强是父母亲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出生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短暂的快乐,紧接着命运就把他们推向了苦难的深渊。因为先天畸形,他的四肢没有骨骼, 这意味着他永远长不大,永远不能走路。35岁了,他的身高只有80厘米,体重也只有26公斤。
每天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上街串门,65岁的老母亲,都会将熊明强小心翼
翼地放进背篓,背在身上,然后一起出门。在重庆巴南区南彭镇鸳鸯村泥泞坎
坷的山路上,你经常能够看见这样一幕:一位身穿蓝色粗布外套、脚穿解放鞋, 身体瘦弱的老妇人,背着一个小背篓,背篓里装着一个面相30多岁、身高却只有几十厘米的男子,“嘿哟,嘿哟”,缓慢而吃力地走在路上。
躺在母亲的背篓里,熊明强看到最多的,是母亲的后脑勺。有一天,他惊讶地看见,母亲头上出现了第一根白发,那是连母亲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这个发现,让他难过不已。那时候,母亲还非常年轻,村里像母亲这个年纪的女人,都显得格外秀气漂亮。他想帮母亲拨下来,母亲却摇摇头。就像夜里 样, 没几年,母亲的头发就突然变得花白了,像霜打的一样。他已经无法数清白发有多少根了,他很伤感。母亲反而笑了,天下还有哪个儿子,会留意到自己妈妈头上的第一根白发呢?
躺在母亲的背篓里,熊明强明显地感觉到,母亲的背篓,在慢慢地倾斜。他的重量,加上背篓自身的重量,接近60斤。这个重量,一个成年男子背着都会感到吃力。以前,母亲背着他下地于活,因为山里的地,离家很远,所以,走着走
着,累了的母亲,腰就会慢慢弯下来。母亲的腰一弯曲,他就知道,母亲是太累了,他就会让母亲将背篓放下来,休息一下,这时候,他会用双手,帮母亲揉揉肩膀。靠在背篓旁的母亲,一脸 的样子。可是,现在,刚背上背篓,就倾斜了,向前弯曲,他知道,这是因为母亲的脊梁,已经弯曲了,母亲年纪大了, 她的腰杆,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挺直了。这让他愧疚不已,是自己将母亲的腰杆, 压弯了啊。母亲却总是很欣慰的样子,天下还有哪个儿子,会留意到自己妈妈的背,是从什么时候变弯的呢?
熊明强从小就很少喝水,出门下地干活之前,母亲都会让他多喝点水,免得在田头口渴,但他总是摇摇头,从小他就不大喜欢喝水。只有他自己知道,多喝一口水,母亲的背篓就会多一口水的重量啊。
沉重的背篓,使母亲习惯了低头走路,熊明强就会从背篓里伸出头,帮母亲看前面的路,有个沟,有条坎,有个树枝什么的,他就提醒母亲。坐在背篓里, 看着母亲埋头在田里干活,熊明强会经常抬头看看天,如果有乌云过来了,他就喊母亲,赶紧找地方躲雨;如果正午的太阳,把自己的影子缩进背篓里了,他就告诉母亲,该回家做午饭了。
35年了,母亲已经背坏了二十多个背篓。不论走到哪儿,老母亲都背着背篓, 和背篓里的儿子。年迈的母亲,已经忘却了这是苦难。她艰难地弯下腰,背起背篓,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那是回家的路。儿子躺在背篓里,和她说着话。这让她很满足,儿子和她如此相依为命,这也是上天的礼物啊。
- 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 (2分)
①就像夜里 样,没几年,母亲的头发就突然变得花白了。A.突然 B.忽然 C.骤然 D.猛然
②这时候,他会用双手,帮母亲揉揉肩膀。靠在背篓旁的母亲,一脸 的样子。
A.适意 B.满意 C.乐意D.惬意
- 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 作者运用哪几种描写方法来塑造这一伟大形象?是举例简要分析。(3分)
- 母爱,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仁慈的爱。其实父爱同样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请用简洁的语言描写父亲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一百字左右。(3 分)
- 本文在叙事的基础上最后一段进行了议论和抒情。试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 一句短短的祝福可以让母亲永藏心底。今年5月8日是母亲节,母亲节即将来临,母亲节时你是否想给母亲祝福,请你以短信的方式给母亲表达祝福。(不少于30个字)(3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先学,课中互动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1 春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1 春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展示,创境激趣,自学导航,合作探究,强化训练,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