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
展开5.4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曹丽琼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推导以及公式的应用.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又通过第五、六组诱导公式了解了正余弦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经过复习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用角与的三角比表示以及的正弦三角比?之前的复习作为铺垫,有利于渗透用已知解决未知问题的化归思想,有助于同学推导公式.
在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之后,教师需要强调公式的特征,从而便于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有利于公式的应用.因为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应用可以包括对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式以及与余弦公式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应用第五组诱导公式推导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变量替换的思想方法,渗透用已知解决未知问题的化归数学思想.
(2)初步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并能应用于求值、化简以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3)通过学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推导和初步应用,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推导;掌握和应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讲授新课
1、复习引入
上节课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
该式对任意角和成立.作为课后的思考题,要求同学们证明三角恒等式:(1);(2).
由这两式又可以进一步得到、,即
用替换上述各式中的,则可得到如下各式
将上述两组公式称为第五、六组诱导公式.
应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十分方便的推导了上述两组公式,实现了两组角间正余弦、正余切的转化.
问题:已知可用和三角比表示以及的余弦三角比,可否用于表示以及的正弦三角比呢?已知的余弦公式是否有助于正弦公式的推导呢?
2、公式推导
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推导.
称;
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它们对任意角、成立.
[说明]其中使用了第五组诱导公式.
3、强调特征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在结构上的特征为
(1)公式左边是复角的余弦,右边是单角的正余弦交叉相乘的和与差;
(2)左右两边的加减号相同
4、例题解析
例1、 求的值.解答:原式.
[说明]可以选取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或余弦公式.
例2、已知,,求.解答:
例3、已知:, ,求
解答:
例4、求证:
[说明]与平方关系相结合;增强对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记忆;常用的三角恒等式.
例5、已知,,判断是第几象限角.
解答:因为且,所以是第四象限角
[说明]用三角比值的符号确定角所在的象限;体现公式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57页 练习5.4(2)1、2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化归和变量替换的的数学思想推导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2)能够应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解决求值、化简、证明等三角问题.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7页 练习5.4(2)3、4、5
六、教学设计说明
1、公式的推导应由学生自主得到,此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推证的能力,感受三角证明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2、在例题的设计中注意公式的正用、逆用以及变式使用.对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应由浅入深,较复杂的证明题可以留作思考题.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讲解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