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设计
展开5.6 (3) 解斜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第五章三角比中第三单元的第三节课,学生已在前两节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道了任意三角形的边角满足的数量关系式,这节课是利用这两个定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相关问题.
本小节的重难点是如何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解决斜三角形,能够正确审题,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是关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设计
加深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内容:任意三角形的边角数量关系及其应用.体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深刻理解任意三角形的边角数量关系并灵活运用定理解三角形;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问题.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方法解斜三角形及计算问题.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在中有:==
::=
2、正弦定理的两个应用:
(1)已知三角形中两角及一边,求其他元素;
(2)已知三角形中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他元素.
3、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在中有:
4、 余弦定理的两个应用:
(1)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其他的边和角;
(2)已知三边,求三个内角.
[说明]学生回答.
二、学习新课
1、例题解析
例1、已知ABC中,A,,求
解:设
则有,,
从而
又,所以
[说明]在ABC中,等式
恒成立.
这个k是ABC的外接圆直径,即k=2R.
例2、
解:由已知,得最大,由余弦定理得
又
例3如图,自动卸货汽车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油泵顶杆BC的长度(如图).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为60°,油泵顶点B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说明] 最大仰角是车厢立起的最大角度.
解:已知△ABC的两边AB=1.95m,AC=1.40m,夹角A=66°20′,
由余弦定理,得
答:顶杆 约长1.89m.
[说明] 由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并对学生解答进行讲评小结.
例4、如下图是曲柄连杆机构的示意图,当曲柄CB绕C点旋转时,通过连杆AB的传递,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当曲柄在CB位置时,曲柄和连杆成一条直线,连杆的端点A在A处,设连杆AB长为340mm,由柄CB长为85mm,曲柄自C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80°,求活塞移动的距离(即连杆的端点A移动的距离 )(精确到1mm)
[说明]:与重合时,与重合,故=AB+CB=425mm,且= -AC.
解:已知△ABC中, BC=85nun,AB=34mm,∠C=80°,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为BC<AB,所以A为锐角
A=14°15′
∴ B=180°-(A+C)=85°45′
又由正弦定理:
答:活塞移动的距离约为81mm.
例5、如图:在斜度一定的山坡上的一点A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顶端C对于山坡的斜度为15,向山顶前进100m后,又从点B测得斜度为45,假设建筑物高50m,求此山对于地平面的斜度.
解:在△ABC中,AB = 100m ,
CAB = 15, ACB = 4515 = 30
由正弦定理: ∴BC = 200sin15
在△DBC中,CD = 50m , CBD = 45, CDB = 90 +
由正弦定理: cos = ∴ = 42.94
例6、某船在距救生艇A处10 海里的C处遇险,测得该船的方位角为45,还测得该船正沿方位角105的方向以每小时9 海里的速度向一小岛靠近,救生艇以每小时21 海里的速度前往营救,试求出该救生艇的航向及与它们相遇所需时间.
解:设所需时间为t小时,
在点B处相遇(如图)
在△ABC中,ACB = 120,
AC = 100, AB = 21t, BC = 9t
由余弦定理:(21t)2 = 102 + (9t)2 2×10×9t×cos120
整理得:36t2 9t 10 = 0 解得:(舍去)
由正弦定理:
例7、我舰在敌岛A南偏西50°相距12海里的B处,发现敌舰正由岛沿北偏西10°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问我舰需以多大速度、沿什么方向航行才能用2小时追上敌舰?
[说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及其余角
解:如图,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我舰的追击速度为14海里/小时.
又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故我舰行的方向为北偏东
三、课堂小结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即解斜三角的基本思路
五、课后作业
略
高中数学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设计,共3页。
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高中一年级 第二学期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5.2任意角的三角比教案,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