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0《论语》十二章》word教案 (9)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0《论语》十二章》word教案 (9)第1页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10《论语》十二章》word教案 (9)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八章【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爱人。他把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三、初读前三章,扫除语言障碍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   三省(xǐng)吾身    (chuán)不习乎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章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按时;  :愉快、高兴;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4.朗读、背诵。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讨论思想品德修养。4.朗读、背诵。第三章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1)有:同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详解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4.朗读、背诵。五、初读第四至第八章,扫除语言障碍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曲肱(gōng)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六、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章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复习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4.朗读、背诵。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4.朗读、背诵。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4.朗读、背诵。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知:懂得、了解;  好:喜欢;   乐:以……为乐。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4.朗读、背诵。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1)饭食,饭,这里是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4.朗读、背诵。作业布置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填空,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加粗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一词多义,词语活用归类,成语归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