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813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813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共4页。
课 题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月 日课 时需 2 课时, 第 1 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模块1、2、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能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现象和收集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重 点 难 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①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板书设计 成像条件成像规律u>2f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的实像u<f物和像在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作业设计学案课后巩固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创设、问题预设、教法学法、训练安排、多媒体使用等)学生活动设计(提问、板演、展示、讨论、回练)新知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透镜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接着来对凸透镜做进一步了解. 模块一:初探凸透镜 师:你有什么发现? C1 生:远看:倒立,缩小的; 近看:正立,放大的。 B1将F光源放在最远端,移动光屏找像(最清晰且成在光屏中央)并描述看到的像的情况。(强调同一高度,前后移动) 下面让我们一起利用桌上的凸透镜来初步体验一下它的魔力!STEP 1:活动:远看物体,近看物体。 为什么同一个透镜近看和远看成的像不同呢?你觉得成不同的像与什么有关?生猜测: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STEP 2:师:既然大家觉得成像的性质与这段距离有关,要验证猜想,需要进行实验。 (认识光具座及各器件的摆放)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光具座的作用。STEP 3:(学生体验)找像:(介绍物距u和像距v) 模块二;再探凸透镜 C2边实验边找同学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A1生:1、当u>v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物距越来越小,像距越来越大...... 在初探凸透镜环节我们发现,利用凸透镜近看成正立放大的像,远看成倒立缩小的像,凸透镜成像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STEP 1:实验要求:分别找到倒立缩小的像和倒立放大的像,在实验单上记录对应的物距和像距。(建议从远到近进行实验,友情提醒:为了让实验过程更科学,实验数据更有价值,请大家找明显缩小和明显放大的像,并一定确保你找的像是最清晰的。)STEP 2:师:从大家的实验数据中能找到什么规律吗? (独立思考20s后,同桌交流)STEP 3:师:你觉得有没有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呢?(u=v)试试看呢?(学生体验找等大的像)师:在光具座上满足u=v的点有无数个,但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只有在一个点上才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像,那这个点有什么特殊性呢? 模块三:三探凸透镜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A2(可能1:放大的像若有学生直接得出f<u<2f的关系,师引导“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再在ppt上用数轴呈现各数据的范围,形成共识,得出规律。可能2:若放大的像学】生只得出u<2f的关系,则按一下环节处理: STEP 1:师:我们凸透镜上都贴了个标签,它表示的就是凸透镜的焦距。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请大家汇报一下各自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一个10cm,一个是5cm。)(找到当u=2f才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现在我们发现当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u不仅等于v,还等于2f,看来1倍焦距处和2倍焦距处是有关成像性质的两个关键位置,,那当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倒立放大的实像时,u和f、2f的关系怎样?v和f、2f的关系又怎样呢?师: “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若有学生提出f<u<2f关系,在ppt上用数轴呈现各数据的范围,形成共识,得出规律。·若学生无其它补充,则STEP 2:师:现在请大家把光源分别放在8cm、3cm的位置,大家试一下还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吗?(试过后没有像)看来u<2f还不完整,u应该还要大于某个值.......进一步分析后找到f<u<2f的范围。)师:刚才的物距 8cm,3cm就在一倍焦距以内了(u<f),这时成什么像呢?移动光屏找不到像,说明这时成的是什么像?试着取下光屏,从光屏方向透过透镜看向光源,像的性质如何描述?(得出虚像规律) 课堂小结 小结课堂学习内容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 不到.讲解: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课后巩固 针对本节课例题中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合理安排面批指导的时间。 课后作业《导学案》 说明: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需分层布置作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趣体验,观点初成,逆向思维,聚焦本质,完善认识,形成方法,灵活应用,规律内化,挑战新高,活化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授课类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