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4.2 国家战略与政策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资源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3.结合实例,提出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资源、环境领域政策与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分析资源、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公地悲剧”
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涌入西部大草原的人口越来越多,草原上放牧的牲畜也越来越多,由于产权不明晰,草原成为免费的公用牧场。那些肥美的草场不久便因过度放牧退化为荒地,形成“公地悲剧”。怎么办?人们开始划分牧场,并用铁丝网把自己的牧场围起来,草场退化的问题因此得到解决。
思考:为什么用铁丝网分隔草场就能避免草场的退化?你还知道解决类似“公地悲剧”问题的其他措施吗?它们可为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提供什么借鉴?
新课讲授:
【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教师)为什么用铁丝网分隔草场就能避免草场的退化?
(学生)划分牧场明晰了牧场主们各自的产权,建立铁丝围栏使各自的产权得到了保障,美国西部大草原“公地悲剧”问题因此得到解决。
(教师)这说明人类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政策和措施在保障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中的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根据本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费需求,结合国际市场,国家制定战略资源开发的战略,并通过具体的规划进一步细化该战略。
读图思考:能源战略、能源综合规划和能源专项规划有什么区别?
(学生)能源战略是总领,能源综合规划和能源专项规划是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是能源战略推进实施具体措施。
案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2016年我国制定《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把推进能源革命作为能源发展的国策,明确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取向是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
2.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读图思考:制定战略资源储备政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国内资源耗竭状况、国际政治环境、综合国力、获取成本、进口依存度等。
案例:石油储备制度
世界许多国家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措施。石油储备能够保障供应、减少风险、稳定价格,有助于在国际政治关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避免受制于人。在特殊时期,可能有钱在国际市场上也买不到石油,有了石油储备,可以做到“手中有油,心中不慌”。
3.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对资源安全影响巨大。在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单一且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封锁、禁运,国家资源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冲击。
【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保障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需要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这就要求做好环境的常规保护、环境风险的预警防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等工作。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意义: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这是继我国“18亿亩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风险预警是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风险防控是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我国已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3.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应急管理制度一般规定了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以实现科学、有序、高效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流程。
案例:我国发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05年,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用以指导我国境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在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中,我国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之后,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显著减少,基本稳定在每年500次以下,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减少2/3以上,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比例不断降低。
活动:编制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为了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订的工作方案。以饮用水污染为例,以小组为单位为你所在的学校编制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并在班级展示。预案编制可参考以下要点。
【推动公众参与】
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参与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行动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推动公众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是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许多国家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出规定,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公民的法定义务,要求每个公民认真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并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转化到日常行为中,用法律和相关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公众环保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公众在以下方面的环保义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第6条第1款)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第6条第4款)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第36条第1款)
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第38条)
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资源、环境法律和政策才能得以顺利实施,维护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才能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学生)仔细阅读表4.2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示例,努力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表4.2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示例
类别 | 具体内容 |
节约能源资源 |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及时关闭电 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 |
践行绿色消费 | 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 |
选择低碳出行 | 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
分类投放垃圾 | 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 |
减少污染产生 | 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 |
呵护自然生态 | 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人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 |
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学生)仔细阅阅读表4.3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社会监督的主要措施,鼓励大家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
表4.3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社会监督的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 具体内容 |
加强宣传动员 | 培育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热情,广泛动员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事务,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 |
推进资源、环境信息公开 |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资源、环境管理信息和环境质量信息。定期公布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
畅通公众表达及诉求渠道 | 建设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对话机制,开辟有效的意见表达和投诉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和沟通的对接平台 |
完善法律法规 | 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加大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司法保障 |
加大对相关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 对相关社会组织及其成员进行专业培训;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开展资源、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咨询服务、环境违法监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动,鼓励社会组织为完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积极建言献策 |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政策、措施。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学过这一课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保护资源、环境。
随堂练习:
见课件。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4.2 国家战略与政策
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2.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3.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3.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三、推动公众参与
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并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和不完善的观点进行了有效的点拨和指导。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偏少,对我国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缺乏亲身体验,对国家所制定的方针政策也了解较少,只能通过课堂中展示的图片了解,很难感受到它们的严峻性和危害性。因此在以后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一些时政热点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公开课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公开课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知识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知识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