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新课讲解,活动一:爱拼才会赢,活动二:板块变形记,活动三:疯狂的地球,学以致用,活动四:如何避震逃生,活动六: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的运动
【导入】
首先来看一段动画,教师播放大陆漂移的动画,并提出如下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大陆在移动。(学生已经学过)
首先发现这一问题的是谁?
生:魏格纳。
师导:大陆漂移学说在提出之初饱受质疑,因为魏格纳无法解释是什么在推动着大陆漂移。今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就可以说明。地球内部是岩浆,岩浆上层是陆地。呈现实验:滚烫的水中,泡沫在移动。滚烫的水比喻为岩浆,移动的泡沫比喻为移动的大陆。你们能说明是什么在推动着大陆在移动吗?
生:岩浆。
师导:大陆漂移的动力解决了,板块运动理论应运而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陆漂移学生,渗透学科史的研究,并且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新课讲解】
师导:什么是板块呢?大家看这里有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也已经碎了。如果我们把地球比喻成一个鸡蛋,那么,这些破碎的蛋壳就是板块。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三个环节学习板块运动的内容。教师呈现ppt:爱拼才会赢、板块变形记、疯狂的地球。
【活动一:爱拼才会赢】
师导:请同学们看到课本44页的图2.22,对照这幅图,从档案袋中取出板块的拼图,在档案袋上,把图拼好,最后写上板块的名称。
生:组内合作,拼文件袋内的板块拼图。
生:上台展示。
师导:我们一起来看下同学们主要标注了哪些板块?教师指图,学生说。
师导:这一共有几大板块呢?
生:六大板块。
师导:除了六大板块意外,还有一些小的板块,这就是板块运动的第一个主要观点。(教师板书该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拼图,达到对板块名称的记忆。通过学习成果,总结板块内容。
呈现下图
并作如下设问:
(1)六大板块中,哪一个板块几乎由大洋构成呢?
(2)大洋洲的大部分陆地位于哪个板块呢?
(3)亚欧板块指的是欧洲和亚洲的全部吗?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答。
【活动二:板块变形记】
【承转】我们对板块的名称分布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他们并非静止不动的,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板块变形记。
师导:板块因为运动变形,大家看课本中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如上图所示),我们用什么表示板块的运动呢?
生:箭头。
师导:箭头的方向有几种?表示什么?
预设:两种,分别是拉伸、分裂。
师导:我们现在得出了板块运动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板块是运动的,主要有拉伸和分裂。(教师板书该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活动,得出结论。
师导:板块拉伸会对交界处产生什么影响?来,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教师和学生一块两手往中间挤压的动作。
生:会形成山脉。
师导: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看下。播放模拟的动画。并呈现最后的结果。
师导:板块拉伸会对交界处产生什么影响?
预设:形成裂谷或者海洋。
师导:播放视频,并得出结论。以上仅仅是我们的推断与模拟,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找一下证据。教师呈现四个问题: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原因?喜马拉雅山是否还会升高?地中海是否会消失?红海是否会形成新的大洋?
’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做的活动,激发想象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将知识活学活用。
【活动三:疯狂的地球】
板块挤压除了形成山脉还会形成什么?让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疯狂的地球。呈现日本的火山地震视频。
师导:地球实在太疯狂了,它都会通过什么形式发泄自己的威力?
生答:火山、地震、海啸。
师导:视频中的火山、地震发生在日本。日本面积约占全球的0.28%,地震10%,火山活动7%-10%,平均每天5-6次很正常。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什么日本火山地震较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问题,更有价值。
师导:利用Google earth带学生到日本去看。
并作如下设问:
1.日本火山地震分布有什么特点?
2.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一侧和另外一侧的区别在哪?
生:根据问题回答。并得出,发生地震的一侧,多有“褶皱”样的事物存在。
【设计意图】利用Google earth,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的发生地。产生疑问。
师导:这些褶皱的是如何产生的?
预设:由于板块的挤压。
师导:请同学们思考日本产生地震的原因。
预设:由于受板块的挤压/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位于地震带上。
师导:日本的地震确实是受板块的挤压,但是如果说地震就是发生在板块挤压的地方就未免有些牵强了。大家看,这是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这是板块的边界,请大家仔细观察,两者重叠后,同学们发现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预设:板块的边界。
师导:为什么会出现在板块的边界?
预设:因为受板块的挤压和张裂。如果有学生说不到张裂,教师要进行提示。
师导:为什么澳大利亚的火山地震比较少?
预设:因为没有处于板块的边界上。
师导:也就是位于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师导:由此得出板块运动的第三个主要内容: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容易产生火山地震,板块的内容比较稳定。(教师板书该内容)
师导:分布在边界处的火山和地震比较紧密的联起手来,形成了世界两大火
山地震带。这一条主要围绕什么地方?
预设:太平洋。
师导:我们叫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这一条从地中海延伸过来,我们叫它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学以致用】
今年的地球就很不淡定,8月份,就有好几次地震。意大利地震致247人死亡,3/4城镇夷为平地。灾区现场似但丁神曲中的地狱。2016年8月6日,云南普洱市发生6.6级地震。下面请同学们看到学案中的学以致用,找出两处地震发生的原因。
下面让我们进入学以致用环节
设问:我们试着用板块运动理论来解释一下日本地震的产生吧。教师再次利用Google earth呈现日本的地震。
预设:由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挤压,或者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设问:那台湾的地震是什么原因呢?
师导:今年,地球就很不淡定,生:完成学案中的内容。
生:回答该问题。
【设计意图】知识学以致用。
【活动四:如何避震逃生】
【承转】以上,我们通过质疑、推测、探究、验证,了解了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以及原因。如果地震来了我们如何逃生呢?教师呈现视频。
生: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师导:下面那些活动是正确的。
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如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活动五:课堂检测(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
【活动六:小结】
我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对板块运动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可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一些矛盾,有时我们会在一些视频或者科普读物中了解到,其中所涉及的板块名称与我们所学的内容有所差异,这很正常,因为板块学说本身就是一种共识,而非地壳运动的终结。今后板块运动的相关理论的发展需要科学家们向他们的前辈魏格纳那样不断的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而非结论。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
师导:在此,我们必须再次提到魏格纳。在他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有人讽刺魏格纳说:“有人异想天开,魏格纳异想地裂”。在一片反对声中,魏格纳没有放弃。而是来到了格陵兰岛,在零下65°C的严寒下搜集证据。86年前,他第四次到格陵兰岛探险考察,不幸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永远倒在了北极的茫茫雪原上。从德国到格陵兰,从青年到中年,魏格纳凭着坚定的信念,在北极的严寒中考察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今天距离魏格纳遇难的日子还有将近半月,让我们以这节课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科学发展的不易,注重对学生的科学史素养的培养,并与开头形成呼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获奖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