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展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是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这两个课标内容的生动体现。本节教材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兴趣引入,更是后面地球仪、经纬网、地球运动等内容的学习基础。教材图文结合,以时间为轴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几个重要阶段。并通过麦哲伦环球航行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不畏困难的道理,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地球的大小”这一内容,教材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描述,用什么描述地球的大小,而不是死记三个生硬的数据。教材强调用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如篮球、操场等。但是学校毕竟范围有限,因此也可以用孩子们熟悉的烟台的球状物体做对比,以此来衬托地球的大,还可以把地球放在宇宙中,以此来衬托对比地球的小。从而让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地球的大小。在宇宙中感悟地球的渺小的同时,激发学生保护地球母亲的热情。
【学情分析】初一的孩子对地球的形状有一定的科学认知,但不一定表达准确。孩子们往往会把球体表达成圆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区分球体与圆形的差异,如平面与立体的差异等。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漫长而曲折,读书较多的学生可能会对历史上某一个时间段或者某一个人物有所了解,如麦哲伦,如加加林。大部分孩子了解不多。授课要体现出漫长,还要体现出认知的进步,更要体现出不同的困难,因此要挑选几个有代表性地时间段来体现。
地球对人类而言非常庞大,还子们对地球大小的数据认知没有明确概念。因此引导孩子了解如何描述地球大小之后,重点突出地球相对于人类的大,以及在宇宙中的小,让学生对地球大小有一个辩证地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应该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多方面论证一个结论;通过对比地球与黄海明珠、操场、以及宇宙的差别,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认知观、辩证认知观,树立不惧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地球和月亮一样大大小小的星球,它们美丽而又神秘,而能够孕育生命的就是这颗蓝色的星球-----地球。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球体,而这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让我们伴随这首敕勒歌穿越到亘古荒凉的年代,感受一下古人眼中的大地。
学生齐读《敕勒歌》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反映出了中国自远古以来很长时期人们对大地的认识,同学们请看注释。
古人眼中的天和地是什么形状的?
为什么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视野范围狭小,于是人们便把看到的想象成整个大地。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一些善于观察的人发现海上来去的帆船在视野中的范围是发生变化的,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又产生了质疑:大地到底是个平面还是曲面?让我们动动手,做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师生配合做帆船行驶的实验,学生观察并描述视野中的帆船发生的变化。
看来我们的实验结果解答了古人的质疑,大地并不是平面,而像一个倒扣的盘子,于是就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这个认识比天圆地方有了巨大的进步。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变化着。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同学们知道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播放月食成因和过程的视频验证。
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
可是有人对这个结论产生怀疑。其中可能有哪些原因呢?学生先思考,后讨论。再相互交流、教师总结。
面对怀疑,如果你是亚里士多德会怎么做?
亚里士多德始终坚持自己的结论,但苦于没有找到更有力的证据,这也成为他最大的遗憾。直到1519年,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用实际行动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地平和地圆的争论。让我们跟随船队一起来环球航行。
播放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后,学生查阅地图找出船队依次经过的大洋。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麦哲伦航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呢?请同学们看视频。
播放视频。
你最佩服麦哲伦的是什么?
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看来同学们从麦哲伦身上学到了很多。而此时,老师产生了一个质疑:难道环球航行证明地球只能是球体吗?请同学们举出反例。
看来要确证地球是球体,只有看到地球的真面目。看,这是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是一个以蓝色为主,色彩绚丽的美丽星球。不仅如此,人类还登上太空,看到了地球的全貌。最早登上太空的是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那么你知道乘坐神五的中国航天第一人是谁吗?随后,聂海胜、翟志刚等人分别随神六、神七先后登上太空,看到了地球的全貌。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你也想做远征太空的勇士吗?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神九、神十的宇航员中能够看到同学们的身影,那时候,你不仅是全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更是我们烟台人的骄傲!
到此,人类已经确信地球是球体。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事例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看来,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你从这一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同学们感悟都很深刻。其实人类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还精确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那我们可以用哪些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看看老师给你的动画能不能给你一些提示。
动画显示,学生回答: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四万千米。教师解释:毛主席诗词中的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地球赤道周长四万千米的真实写照”。如果给地球做一件漂亮的衣裳,该用多大的布呢?这需要知道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下面让我们通过计算和对比感受地球的大小。1.黄海明珠的半径大约为11米,地球平均半径是它的多少倍?2.把地球缩小成黄海明珠的大小,大致相当于黄海明珠缩小成小米粒的大小。3.标准操场的长度为400米,赤道周长相当于多少圈操场的长度? 4.小明围操场跑一圈需一分钟,假如按照这个速度,小明沿着赤道跑一圈,需要多长时间?
同学们此时有什么感慨?
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还会是个庞然大物吗?请同学们看视频。
现在同学又会产生什么感慨呢?
地球在宇宙中很渺小,渺小的微不足道,但它却像母亲一样孕育了人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祝她永远健康、美丽、青春永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相对人类很庞大,而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学们学会了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相信同学们能够把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请同学们参照大屏幕回顾梳理一下。
我记住了哪些知识?
我学会了哪些技能?
我悟出了哪些道理?
师生交流收获。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再次感受地球是什么样的。
结束语:同学们,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奥秘,一直是人类渴望和追求的目标。让我们扬帆起航,努力学习,为探索更多地球的奥秘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地球
平均半径
形状 :球体 大小 最大周长
表面积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