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4.1 比例线段(1)(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4831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4.1 比例线段(1)(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4831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4.1 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1 比例线段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 课名比例线段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浙教版章节4.1.1学时1课时年级九年级二、教学内容简析第四章相似三角形第一节“比例线段”是以小学已学的比例为基础,是一节为下面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的预备课,是学习四条线段成比例、比例中项等有关性质的基础,是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必备知识。三、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者进行比例式简单的变形。4、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运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体会探索的乐趣。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让学生从特殊的数字比例式观察规律,再猜想一般情况下的结论并证明。难点:课本的例2判断比例式是否成立不仅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要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练习2,并引导学生用3种方法解答,这三种方法也是比例计算中常用的方法,为例2的教学打下铺垫。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学生活动环节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引入 师生互动定义教学复习小学比例的定义,利用字母表示数推广到一般情况下比例的定义。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概念,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概括得出概念,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本质。通过基础练习,变式训练,尝试错误等不同对方式对概念进行巩固和理解。观察与归纳+例题1此处启发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发现并掌握比例的两条基本性质。猜想、验证并运用比例的两条基本性质。其中例1讲述两种做法,一种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一种是等式的基本性质。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特殊的数字比例式的特点,并猜想到一般情况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例题与练习 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完成练习2,并介绍3种比例计算常用的方法启发学生用变换形式、利用基本性质、设比值求这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练习2。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脑洞大开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观察、猜想的数学思想。运用三种常用的比例计算的方法完成例2的教学, 通过对6:4=3:2的变形,从特殊情况出发,使学生对比例的变形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再让学生以一般化的形式进行探索和推导,这样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一种思维过程“从特殊到一般”. 对于猜想到的结论先让学生思考,从多角度来引导学生说明理由. 证明恒等式,一般从 3 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已知条件直接推出结论成立;二是当从已知条件直接推出结论有困难时,将等式的左边推导到中间某个式子,将右边也推导到某个式子,通过中间媒介说明等式成立;三是运用分析法分析证明过程,再运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 通过上述 2 道例题的讲解、分析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运用变换形式、设比值、运用比例基本性质求值和说明理由的方法. 特别是对例 2,教师先安排让学生思考、讨论和解答,再归纳学生的各种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达到一题多解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小结积淀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从知识线、思维线、方法线三方面对课堂进行梳理,让知识内化,让思想深入,让方法熟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4.1 比例线段精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设置问题,探究新课,模仿与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4.2 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4.1 比例线段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