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案设计
展开例题讲解
例1集合A={x|x=, m∈Z, |m|<3, n∈N, n≤3},试用列举法将A表示出来.
解:∵,
∴
例2设全集,又集合求
(1); (2);
(3)()(); (4)()();
(5); (6)()
答案:(1)
(2)
(3)()()=
(4)()()=
(5)=
(6)()=
例3设集合,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Ⅰ)(Ⅱ),
求α、β的值.
解:由(Ⅰ)得
;由(Ⅱ)得
∴
小结:①要注意;区分符号的区别.
②集合的运算常借助数轴,数形结合来研究集合间的相互关系与运算.
例4.某中学高一年级开设了两门选修课:电子制作和艺术欣赏,要求每个同学至少选一门.已知选电子制作的有218人,选艺术欣赏的有156人,还有27人同时选了这两门课.问:这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利用文氏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全年级的学生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只选电子制作的;第二类是只选艺术欣赏的;第三类是两门课都选的.这三类不重不漏,将各类人数相加即得年组总数.
∴ (218-27)+27+(156-27)
=218+156-27=347(人)
例5.某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有28人参加了计算机小组,有23人参加了生物小组,还有5人这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
问:(1) 两个小组都参加的学生有几人?
(2) 只参加了一个小组的学生有几人?
(3) 至少参加了一个小组的学生有几人?
分析:设全班学生组成集合为I,参加计算机小组的学生组成集合A,参加生物小组的学生组成集合B,(如图)
至少参加一个小组的学生有50-5=45(人),即A∪B中元素个数为45.
而A与B元素个数和为28+23=51(人),说明有51-45=6(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
那么只参加了一个小组的学生有45-6=39(人).
例6.用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并指出它们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大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由24与30的所有公约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x2-4=0的解集
(4)小于10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5)方程(x-1)2(x-2)=0的解集.
选题意图:本题主要用来强化集合的表示方法及集合的分类,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解:(1){x∈N|x>10},无限集
(2){1,2,3,6},有限集
(3){2,-2},有限集
(5){1,2},有限集
说明:五个小题中只有(1)用描述法较好,其余的用列举法较好,但应注意,(5)不能写成{1,1,2},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例7.设U=R,又集合A={x|-5<x<5,B={x|0≤x<7,则A∩B= ;A∪B= ;(CUA)∩(CUB)= ;(CUA)∪(CUB)= ;CU(A∩B)= ;A∪(CUB)= .
选题意图:此例主要加强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及利用数轴求补集、交集、并集的方法.
解:A∩B={x|0≤x<5};
A∪B={x|-5<x<7}
(CUA)∩(CUB)={x|x≤-5或x≥7}
(CUA)∪(CUB)={x|x<0或x≥5}
CU(A∩B)=(CUA)∪(CUB)={x|x<0或x≥5=
A∪(CUB)={x|x<5或x≥7
说明:在求(CUA)∩(CUB)和(CUA)∪(CUB)时,可运用摩根律,即
(CUA)∩(CUB)=CU(A∪B)、(CUA)∪(CUB)=CU(A∩B),由于已求出A∩B和A∪B,故(CUA)∩(CUB)和(CUA)∪(CUB)可直接得出.摩根律可用文氏图验证,证明一般用证集合相等的方法.
例8.已知:集合A={x∈R|x2+ax+1=0},B={1,2},且A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选题意图:本例旨在训练子集概念在方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解:∵B={1,2},AB,
∴A可能是A={1},A={2},A=
当A={1}时,a=-2
当A={2}时,有方程组无解
当A=时,-2<a<2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a<2.
说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A??B,A可能是空集,这是容易忽略的.
例9.A是包含于方程x2-px+15=0的解集,B是包含于方程x2-5x+q=0的解集,又A∪B={2,3,5},A∩B={3},求p、q的值及集合A、B.
选题意图:本例主要强化交集、并集概念在方程的解集中的应用.
解:设x1,x2为方程x2-px+15=0的两根;x3,x4为方程x2-5x+q=0的两根.则有
∵A∪B={2,3,5}且A∩B={3}
∴上述两方程组有一个公共根3.
设x1=x3=3,则x2=5,x4=2
∴p=3+5=8,q=2×3=6
∴方程x2-px+15=0的解集为{3,5},方程x2-5x+q=0的解集为{2,3}
∴A{3,5},B{2,3}
∴A={3,5},B={2,3}
说明:求集合A、B需首先确定方程的解集,而3是两方程的公共根是解题的关键.
交集并集引申与提高
1.交集、并集运算定律
(A∩B)∩C =A∩(B∩C) 交换律,结合律
(A∪B)∪C = A∪(B∪C) 交换律,结合律
(A∩B)∪C =(A∪C)∩(B∪C) 分配律
(A∪B)∩C =(A∩C)∪(B∩C) 分配律
以上定律可利用文氏图直观得以验证.
2.关于交集、并集中元素个数的计算.
用n (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则有:
(1) n (A∪B)=n (A)+n (B)-n (A∩B)
(2) n (A∪B∪C)=n (A)+n (B)+n (C)-n (A∩B)-n (A∩C)-n (B∩C)+n(A∩B∩C)
这两个等式可以用文氏图直观验证,用圆圈代表集合,则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用圆圈所覆盖的面积来表示.
公式(1)中n (A∪B)直观上就是集合A、B两个圆所覆盖的面积的大小.
当两个集合交集为空集时,显然有:
n (A∪B)=n (A)+n (B).
当两个集合A、B交集非空时(如图)
显然有两圆圈所覆盖面积小于两圆圈所覆盖面积的和,所少的部分即为两圆圈重叠部分的面积,所以有n (A∪B)=n (A)+n (B)-n(A∩B).
公式(2)中n (A∪B∪C)可以看作三个圆圈所覆盖的面积,
由图中可以看到,用三个圆圈的面积和分别减去每两个圆圈重叠部分面积时,图中阴影部分(即三个圆圈重叠部分)的面积被减了三次,所以应补回这块面积.则有:
n (A∪B∪C)= n (A)+n (B)+n(C)-n (A∩B)-n (A∩C)-n (B∩C)+n(A∩B∩C)
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课堂互动,精典范例,师生互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归纳,例题选讲,针对练习,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