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第3章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2 对数函数3.2.2 对数函数教案
展开对数函数
教学任务:(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知识方法准备)
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对数的定义及其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引例)
教材P81引例
处理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填写下表:
碳14的含量P | 0.5 | 0.3 | 0.1 | 0.01 | 0.001 |
生物死亡年数t |
|
|
|
|
|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是P的函数” .(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二、 新课教学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
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且.
(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探索研究: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借助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
(1)
(2)
(3)
(4)
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填写如下表格:
图象特征 | 函数性质 | ||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 函数的定义域为(0,+∞) | ||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 非奇非偶函数 | ||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 函数的值域为R | ||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1) | |||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 增函数 | 减函数 |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 ||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
思考底数是如何影响函数的.(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在第一象限内,自左向右,图象对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逐渐变大.
三、例题导析
例1.求函数的定义域.
解: 即 ∴函数的定义域为
点评:求函数的定义域,往往可转化为解不等式.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 (2) (3)
解:(1)是减函数,
(2)是增函数,
(3)
教师点评:本例给出了比较两个对数大小的常用方法:(1)和(2)的解法是利用了对数函
数的单调性;(3)利用了对数函数的性质。另外,三个数以上比较大小,0和1
是两把尺度。
例3.求函数 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
解:定义域为
(x>3或x<2),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图象略)
0<u<+∞,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原函数的单调性与u的单调性一致.∴原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3,+∞),单调减区间为(-∞,2).
学生演板:
(1)已知f(x)的图象g(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求的单调减区间.(先求g(x)=的反函数
单调减区间为(0,1])
例4.设函数
(1)试判断函数f(x)的中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2)若f(x)的反函数为,证明方程=0有唯一解.
分析:为求单调性,需先求定义域,在定义域中利用单调性的定义作出判断.(1)可先请同学用数字试一下,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解:(1)由 解得函数f(x)的定义域为(-1,1).
设则
=
又
又(1+
即
故函数f(x)在区间(-1,1)内是减函数.
(2)这里并不需要先求出f(x)的反函数,再解方程
即是方程的一个解.
若方程还有另一解则又由反函数的定义知
这与已知矛盾.
故方程有唯一解.
教师点评:(1)中用定义证明了单调性,虽较复杂,但很重要,应掌握.可先用数字试探
一下,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由(2)知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单调的,因为存在反
函数)
(2)中告诉我们并不需要求出反函数,其思维过程,妙用了互为反函数的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既考虑存在性又反证了唯一性,这是一个好题,我
们甚至可以求解不等式;
请读者自己完成.
例5.若函数
(1)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的值域为R,求a的取值范围.
(1) 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解:(1)定义域为R,是指不等式的解集为R,即
(2)值域为R,是指能取遍(0,+∞)中的所有的值.∴只需
即或
(3)在上为减函数且大于0,由图象可知:
教师点评: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即指不等式的解集为R.值域为R指对数函数的真数
能取遍所有的正数,不要认为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那么在x轴下面的部分是负
数似乎不合题意,实质上定义域会排掉x轴下面的负的函数值.要画个图仔细
研究.在(3)中特别要注意在区间上函数大于0.
例6.已知函数
(1)判断f(x)的奇偶性;
(2)解关于x的方程
(3)解关于x的不等式:
解:(1)设则
它的定义域为(-1,1).
∴f(x)为奇函数.
(2)由f(x)=即得
(3)由即得:
(a)当m>1时,解得:
(b)当时, 解得:
由(a)、(b)知,当m>1时,原不等式解集为
教师点评:本题涉及到求函数的表达式,解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要注意对底数m的讨
论.
苏教版必修13.2.2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13.2.2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共3页。
数学必修1第3章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2 对数函数3.2.2 对数函数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1第3章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2 对数函数3.2.2 对数函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同步教育信息,典型例题,模拟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3.2.2 对数函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3.2.2 对数函数教案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