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第1页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第2页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近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东南环全线“电通”,为下一步的综合联调联试奠定基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B.用不锈钢制造地铁轨道主要利用了其抗腐蚀性好的性能
    C.地铁电缆内部的金属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地铁车厢采用密度小的铝合金制成,能够减轻车体重量

    2. 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 碘溶解在汽油中
    C. 海水晒盐
    D. 赤铁矿炼铁

    3.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闻气体气味
    C.熄灭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

    4.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
    B.电解水制氧气:2H2O=​电解2H2↑+O2↑ 分解反应
    C.用盐酸除水垢:Mg(OH)2+2HCl=MgCl2+2H2O 中和反应
    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复分解反应

    5.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6. 下列用途错误的是( )
    A. 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B. 用不锈钢制炊具
    C. 用碳酸钙做建筑材料
    D. 用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B.氧化铜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紫红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
    C.红磷燃烧: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出黄白色的光,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D.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氢氧化铝固体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8. 蔗糖(C12H22O11)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B.蔗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C.蔗糖分子中含有45个原子核
    D.蔗糖属于氧化物

    9.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D.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10.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②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④

    11. 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不慎洒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健康人血浆的pH范围0.9−1.5
    C.轻度的一氧化碳中毒可以通过呼吸大量新鲜空气进行自救
    D.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

    12. 欲将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C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C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C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将130g 20​∘C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C,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14. 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实验方案都合理的是( )
    A.AB.BC.CD.D

    15. 现有氧化铁、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80g,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24%,加入1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B.2.4%C.6%D.1.6%
    二、非选择题(16-23小题,共40分)

    哈尔滨冰雪节即将开幕,游客们欣赏冰灯、冰雕的同时也会品尝哈尔滨的特色美食“大列巴”、“格瓦斯”、“里道斯”等都是哈尔滨特色食品,请回答问题:

    (1)制作“大列巴”的面粉是小麦磨制而成的,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施加化肥,其中氮肥有促进植物________,________,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施加钾肥能够增强小麦的抗病虫害、________能力,请写出硫酸钾的化学式________。

    (2)pH的范围通常为________。小麦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是6.3−7.5,现有pH为5.1的土壤,若种植小麦,可以加入适量________(填化学式)改良土壤。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之旅。“媒娥五号”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火箭的芯一级和芯二级采用液氧液氢发动机,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嫦娥五号本身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请回答问题:

    (1)火箭发射塔是钢结构,钢属于________材料,钢的含碳量比生铁________(填“多”或“少”)。

    (2)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N2O4)两种液体接触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和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3)火箭升空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由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________能。

    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问题:
    (1)请将B图补充完整。

    (2)C图表示的物质属________(填“混合物”或“单质”或“化合物”)。

    (3)写出A→B变化的微观实质________。

    (4)该变化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填粒子名称)。

    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按照实验目的可分为“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实验、物质性质实验、探究物质含量的实验”等。据此可以将实验D与实验___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该与________(填字母)相同,确定实验室制取氨气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B.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大理石、稀盐酸、碳酸钙、火柴、药匙、镊子及下列仪器,请回答问题:

    (1)仪器④一般情况下的用途是________。

    (2)若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填药品名称,下同)和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随着气体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瓶中水排出。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B为红棕色固体,C与D发生中和反应,F与B属于同类物质,D、E、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一”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有些反应条件已略去,有些反应在溶液中进行)。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A与C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B与C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为测定某铁合金中铁的含量,现向14g该铁合金样品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实验过程及测得的数据如图: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14g样品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

    (3)该铁合金中铁的含量为________。

    (4)若将最终所得滤液蒸发掉10.8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

    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稀盐酸分别加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请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应后,同学们将A、B试管内废液同时倒入C废液缸中,发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大家对C废液缸中的溶质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C废液缸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HCl
    丙同学猜想:NaCl、Na2CO3、HCl
    【交流与评价】上述猜想中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同学,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乙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取C废液缸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乙同学的实验结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同学们发现,只需加入一种试剂就能确定溶质成分,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经实验最终确定甲同学的猜想正确,则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探究可知:验证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成分时,只需验证________即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15小题,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答案】
    B
    【考点】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A、根据火力发电主要靠燃煤进行分析;
    B、根据制造地铁轨道应该用锰钢,因为锰钢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C、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行分析;
    D、根据地铁车厢采用密度小的铝合金制成,能够减轻车体重量,可以最大限度的载客进行分析。
    【解答】
    A、火力发电主要靠燃煤,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故A正确;
    B、制造地铁轨道应该用锰钢,因为锰钢的硬度大,故B错误;
    C、地铁电缆内部的金属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C正确;
    D、地铁车厢采用密度小的铝合金制成,能够减轻车体重量,可以最大限度的载客,故D正确。
    2.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干冰升华、碘溶解在汽油中、海水晒盐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B、碘溶解在汽油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1)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2)D、赤铁矿炼铁,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3)故选:D。
    3.
    【答案】
    C
    【考点】
    酒精灯的使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常用加热仪器、夹持仪器、辅助仪器
    【解析】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4.
    【答案】
    A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解答】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是通电,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通电2H2↑+O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中和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
    【答案】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溶液导电的原因、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B、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要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浪费,故选项解释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空气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6.
    【答案】
    C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常见盐的用途
    【解析】
    A.根据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解答;
    B.根据不锈钢制品不易生锈进行解答;
    C.根据大理石比较坚硬且美观进行解答;
    D.根据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进行解答。
    【解答】
    A.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所以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选项说法正确;
    B.不锈钢制品不易生锈,所以可用不锈钢制炊具,选项说法正确;
    C.大理石比较坚硬且美观,所以用大理石做建筑材料,而不是碳酸钙,选项说法错误;
    D.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所以可用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选项说法正确。
    7.
    【答案】
    A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
    A、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铝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氢气燃烧,会观察到无色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氧化铜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暗红色固体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黄白色火焰,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铝难溶于水,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铝中,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
    【答案】
    B
    【考点】
    氧化物的概念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解析】
    A、根据物是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中的角标之比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
    A、通过分析蔗糖的化学式可知,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蔗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2:11=2:1,故B正确;
    C、一个蔗糖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蔗糖分子由45个原子构成,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45个原子核,故C错误;
    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9.
    【答案】
    C
    【考点】
    水资源状况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
    A、根据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进行解答;
    B、根据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的化学性质、稀有气体的组成,进行作答;
    D、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D、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答案】
    C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②④均属于原子,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②④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①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与②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11.
    【答案】
    B
    【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实验室安全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一氧化碳的毒性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解析】
    A、根据碱的使用分析;
    B、根据人体体液的pH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中毒原理分析;
    D、根据住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解答】
    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正确;
    B、健康人体内血浆的pH范围为7.35∼7.45,故错误;
    C、如果发生CO中毒,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送医院救治,故正确;
    D、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故正确;
    12.
    【答案】
    A
    【考点】
    物质净化与除杂的综合应用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将二氧化锰除去,起到提纯氯化钾的目的,故A正确;
    B、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对于硝酸钠也是杂质,故B错误;
    C、铁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铜、银,所以加入过量铁粉,过滤,也会将主要物质硝酸铜除去,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而被除去,故D错误。
    13.
    【答案】
    D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解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解答】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C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故A错误;
    B、4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g150g×100%=33.3%,故B错误;
    C、40​∘C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2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13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30g,溶剂100g,升温到40​∘C,溶解度为50g,所以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故D正确。
    14.
    【答案】
    B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化肥的简易鉴别
    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
    A、根据黄金和黄铜都是黄色进行分析;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和熟石灰研磨会生成氨气,氯化钠和熟石灰研磨,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磷矿粉、尿素和熟石灰研磨都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氮气都不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A、黄金和黄铜都是黄色,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灼烧,颜色变黑的是黄铜,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黄金,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液温度不变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取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硝酸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故B正确;
    C、磷矿粉、尿素和熟石灰研磨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加水溶解,可以溶解的是尿素,不能溶解的是磷矿粉,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取样品,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有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复燃的是氮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15.
    【答案】
    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80g×24%=19.2g,19.2g氧元素和稀硫酸中的氢元素结合生成水,硫酸中氢元素质量:19.2g÷1618×218=2.4g,硫酸质量:2.4g÷298=117.6g,生成水的质量:19.2g÷1618=21.6g,稀硫酸中水的质量:150g−117.6g=32.4g,其中氢元素质量:32.4g×218=3.6g,
    则该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g+3.6g150g×100%=4%。
    二、非选择题(16-23小题,共40分)
    【答案】
    茎叶生长,叶色浓绿,抗倒伏,K2SO4
    0∼14,Ca(OH)2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解析】
    (1)根据氮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解答。根据硫酸钾的组成写出其化学式。
    (2)pH的范围在0∼14之间。根据土壤的pH值,判断土壤的酸碱性,然后选择改良土壤所用的物质。
    【解答】
    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叶色浓绿;钾肥能促进植物茎秆和根系生长,使植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同时还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硫酸钾是K+和SO42−构成的盐,其化学式为K2SO4。
    pH的范围在2∼14之间。土壤的pH为5.1,即pH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上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上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正确的是,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