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86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86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86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课文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选择加点字在文中的正确意思,王戎是一个的孩子,“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学霸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炎帝之 ,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把课文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2.“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过程是:_______________。5.这个故事使你感受到精卫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①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②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③。注释:①〔诸〕众,许多。②〔走〕跑。③〔信然〕的确如此。6.选择加点字在文中的正确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____)A.品尝。 B.尝试。 C.曾经。(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___)A.孩子。 B.果实。 C.植物的种子。7.王戎说“此必苦李”的根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A.懂礼貌 B.善于观察 文言文阅读。 松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①至:到。9.“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A.冬天的一天 B.冬天 C.像冬天的日子。 D.寒冷的天气。10.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松树,是大树。 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D.这棵大树是松树。11.想一想,写一写。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_______),可以(________)。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学弈
弈秋,通国①之善②弈者也。使③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④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注释)①通国:全国。②善:擅长。③使:让。④鸿鹄(hóng hú):天鹅。⑤弓缴(zhuó):弓箭。⑥弗若:不如。12.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思援弓缴而射之”中“援”的意思是( )A.支援 B.拉 C.引14.弈秋教了两个学生,这两个人各是怎样学弈的?______________15.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在学习时,( )很重要。A.学习态度 B.经验 C.智力 D.基本功 阅读与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①昔者,共工②与颛顼③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④绝⑤。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⑥;地不满东南,故水潦⑦尘埃归焉。[注释] ①选自《淮南子》。②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③颛项:相传是黄帝的后裔。④维:绳子。⑤绝:断。⑥焉:这,这里。⑦潦:积水。1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颛顼与共工争夺天帝之位,在打斗时撞到了不周山。(_____)(2)不周山把支撑着天的柱子撞折了。(_____)(3)因为天倾向西北,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_____)(4)因为大地的东南方向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了。(_____)17.“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 )的愿望。A.争做帝王 B.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C.改变宇宙 D.改变土地18.在我读过的神话故事里也有像共工那样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_______》中的__________。19.你赞成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行为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古文阅读。王冕(miǎn)传(zhuàn)(节选)王冕者,诸(zhū)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ɡ)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②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③牵牛来责蹊(xī)田,父怒,挞(tà)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⑤如此,曷⑥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⑦若不见。 (注释)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或:有人,有的人。④挞:用鞭子打。⑤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⑥曷:通“何”,为什么。⑦恬:坦然。20.(理解句子)读一读,给句子选择合适的解释。(1)或牵牛来责蹊田。(______)A.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B.有时候牵着牛来责备牛践踏了田里的庄稼。(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______)A.孩子如此笨拙,为什么不听听他的话呢?B.孩子如此痴迷,为何不让他自由发展呢?C.孩子这般愚笨,哪里能够听他的意见啊!(3)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______)A.一到夜里,王冕悄悄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B.一天晚上,王冕潜水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一直读到天亮。21.(整体感知)文中写了两个事例说明王冕爱读书,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偷偷去学堂听学生念书,把牛都忘了。B.王冕夜里坐在佛像的膝盖上读书,一直到天亮。C.王冕读书认真,连吃饭都忘了。22.(语言积累)王冕读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诚实,不可靠。⑦然:正确。⑧故:所以。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C.兽见之皆走 皆:都。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24.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25.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26.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27.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古文阅读。孔融让梨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注释)①值:遇到,碰上。②盈:满。③置:放。④遂:于是,就。⑤故:原因,缘故。⑥从容:很镇定的样子。⑦道:道理。28.根据意思选词语。(填序号)A.宾客盈门 B.唯己独小 C.各得其所 D.尊老敬长(1)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____)(2)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____)(3)唯独自己的梨子是最小的。(____)(4)来了很多宾客。(____)29.下列加点的“故”与文中“何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精卫。 B.他无故缺勤。C.故人西辞黄鹤楼。 D.我的故乡在福建。30.结合古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猜一猜:孔融会按什么方法分梨呢?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①处横线上。A.高矮胖瘦 B.长幼次序 C.距离远近(2)想一想:孔融回答了什么让父亲“大喜”?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②处横线上。A.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B.先来后到,公正合理31.孔融(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A.懂得谦让 B.体谅父母 C.有礼貌 D.拾金不昧 延伸阅读钟毓、钟会少①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③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注释)①少:shào,年少时。②令誉:美好的声誉。③复:又。32.请问钟毓、钟会二人和钟繇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见魏文帝时,钟毓的脸上有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_____);钟会没有出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_____)。A.战战栗栗,汗不敢出B.战战惶惶,汗出如浆34.你能把魏文帝问钟毓和钟会的话翻译过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从钟毓和钟会不同的回答中,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____________的孩子。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A.在关键时刻,要善于应对。B.在关键时刻,要与众不同。 小古文阅读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ì)地②。鸡子于地圆转未止③,乃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④之,又不得。瞋(chēn)甚⑤,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注释)①鸡子:鸡蛋。②掷地:扔到地上。③圆转未止:旋转不停。④蹍:踩。⑤瞋甚:愤怒至极。⑥啮:咬。36.(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填序号)箸(______) 屐(______) A.筷子 B.木鞋37.(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①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屐齿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整体感知)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39.(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少女 名曰2.溺水;淹没 因此 3.女娃在东海游泳,溺水身亡没能回来。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5.我们学习精卫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6.C B 7.树在道边而多子。8.B9.B10.B11.做床 造船 12.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13.B14.第一个学生专心致志,第二个学生三心二意。15.A16.× × √ √ 17.B18.夸父逐日 夸父 19.不赞成。因为共工因一时意气撞了不周山,给无辜人民带来了灾难。20.A B A 21.C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23.A24.B25.C26狐假虎威 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C 27.①狐狸假借别人的势力获得自己的利益,太狡猾了。②狐狸擅长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28.C D B A 29.B30.(1)B (2)A31.A32.钟繇是钟毓和钟会的父亲。33.B A 34.你的脸上为什么出汗?你为什么不出汗?35.聪明、机智 A 36.A B 37.② ③ ④ ① 38.王蓝田性急。39.示例:王蓝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耐心一点,事情就容易做成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本文的作者是______,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解释,“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字形专项复习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我会查字典,查字典,填一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作文专项复习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快乐习作,书面表达,交流与表达,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