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87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87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87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本文的作者是______,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解释,“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学霸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片断,完成练习《少年中国说》(节选)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②红目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5.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解释。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A.光芒 B.锋芒 C.茫茫6.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2)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4)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7.选文第②自然段写了很多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①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⑤,揖让进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居子矣。”遂⑥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⑦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⑧。(有删改)(注释) ①舍:住处。②处子:安顿儿子。③贾人:商贩。④炫卖:沿街叫卖,夸耀。⑤俎豆:祭祀礼仪。⑥遂:于是。⑦卒:终于。⑧渐化:渐渐地教化。8.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__________________9.用自己的话说说孟母两次搬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的原因是( )A.孟母目光长远,让孩子从小接触上层人物的社会,结交上层人物的孩子,学习上层人物的礼仪,那么孩子长大后就能成为上层人物。B.孟母用心良苦,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1.你认同孟母的做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读书要三到(节选)(宋)朱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______)A.看见 B.听到 C.通“现”,出现(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_____)A.急忙 B.重要 C.严重1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14.翻译下面的句子。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这则短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古人谈读书》选段,完成习题。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6.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17.用自己的话写写画“﹏﹏”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18.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C.第一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19.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不能与不为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越过,跳过。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敬重。C.为不用明焉 明:明亮。 D.天下可运于掌 运:转动。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B.为长者折枝/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舍瑟而作D.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2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剖析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B.孟子认为,对齐王而言,通过“推行王道”而实现天下大治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C.孟子借类比表明,要像古贤人一样善于“推恩”,并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重要方法。D.孟子借此揭露了齐国政治的黑暗,也希望能够引起齐王警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①,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以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炼。⑦名行:名节操行。23.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译文,用“/”给此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译文: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是为了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A.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B.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C.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D.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24.把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是空心的,空心包含仁德;君子见到竹心,就会想到虚心B.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C.竹心虚空,内心虚空;包含仁德,君子见到,就会虚心接受意见25.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古文阅读。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③其醒必复④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⑧金耶?”为⑨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注释]①以:因为。②遗:丢失。③度:估计,思考。④复:再。⑤尔:你,你的。⑥为:替,给。⑦铤:同“锭”。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水滨(___________) (2)其人果号而至(___________)2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找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 课外阅读。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3)公将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29.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0.翻译下面句子。乃往,身自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2.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 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 甚:很,十分3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35.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参考答案 1.sòng 决2.B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奋读书,有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4.梁启超5.A6.7.因为这些喻体都有着新生的活力,进取的志向和不可抵挡的强盛之力。突出了少年中国的特征和发展前途。8.这儿不是我所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 君子说孟母善于渐渐地教化(她的儿子)。 9.第一次是因为他家在坟地附近,孟子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祭祀这类的事,孟母认为这样不好。第二次是因为他家在集市附近,孟子模仿别人做生意的事。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让孟子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10.B11.我认同孟母的做法。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12.C B 1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4.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15.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16.不知为不知 不耻下问17.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学习得到知识的。18.B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给我的启发最深。学习时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20.C21.A22.D23.A24.B25.竹根深固,竹性正直,竹心虚空,竹节坚贞。26.水边 哭 27.B28.打猎 下雨 哪里 约定 29.A30.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的活动。31.言而有信32.B33.B34.D35.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字形专项复习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下面成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面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下列每组字形全对的一组是,下列成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字音专项复习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词语中的拼音有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学霸夺冠宝典——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组词专项复习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一比,再组词,形近字组词,辨字组词,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多音字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