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京剧趣谈教案
展开
24* 京剧趣谈
《京剧趣谈》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当前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甚浅,因此对京剧没有兴趣。所以在本节课前先让学生搜集资料,以学生自我展示为主,感受京剧的传统魅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再用大量的图片、影片、声音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师生可以先围绕各自对京剧的了解进行一次简单的交流,再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提示自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了解京剧的一些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教师也要适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了解京剧,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知识与技能】
-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 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常识。
-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理解京剧的“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热爱。
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师:多媒体课件,京剧视频片段。学生:课前搜集京剧相关资料信息。
1 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篇
- 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京剧的了解。
- 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 将课文读正确,不回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学习,也可以问问同桌。
(2) 想一想课文主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道具和表演方式。)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细读《马鞭》
- 快速阅读《马鞭》,试着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分为两个部分。第 1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使用的妙处;第二部分为第2~3 自然段,由马鞭拓展开来,介绍了其它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
- 学生默读《马鞭》第 1 自然段,根据表格圈画相关信息。
- 反馈交流。
马鞭,出现原因,好处 1.古人时常骑马,舞台太小,无法表现。2.演员怕真马失去控制。,1.符合中国的美学。
- 可以展现骑马人的姿态。
- 拥有表演的自由。
- 本身具有装饰的美。 4.研读“好处”。
(1)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①引导学生感受自由:指名读,关注“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体会表演的自由。
②学生朗读体会。
(2)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
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交流反馈。
- 体会京剧中的道具艺术。
(1) 文中除了讲到“马鞭”这种虚拟道具,还讲到了哪些虚拟道具?是怎样过渡到对这些道具的介绍的?找出文中的过渡句。(“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2) 学生默读第 2、3 自然段,圈出文中介绍的道具,再给道具分类。实在道具:马鞭、鞋底、酒杯、酒壶
虚拟道具:马、针线、饭菜可实在可虚拟:饭碗
(3) 同桌交流京剧中道具的艺术特色。
(4) 教师小结:通过《马鞭》,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让人想象到真实画面,也就是“虚实相生”。
(二)趣谈《亮相》
- 过渡:了解了京剧中道具的使用情况后,我们再来看看“亮相”。
- 指名分段朗读《亮相》一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指出朗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 教师出示相关视频资料:亮相。
-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先在小组内交流,若还不能理解再在班上提出来共同探讨。
(1) 第 1 自然段中有几个加了引号的字,如“杀”“醒”“完”,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因为舞台上的“杀”“醒”“完”都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所以要加上引号。)
(2) 文中讲了哪两种“亮相”?分别在什么场景中出现?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找出相关语句完成下面表格。
亮相,场景,种类,与现实的冲突,好处打得不可
开交时,,哪个先“醒”了,对方不就“完”了吗? ,动态的
亮相 (3)第 3 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这,哪里还是戏剧?这, 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你读完这几句话后有什么感觉?你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这几句话仿佛一问一答,观众说出他的疑问,作者解答对方的疑问。两个反问句写出了观众的吃惊,这其实也是我们的疑问:耍兵器似乎和京剧的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呢?经过作者的解答,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京剧自发展初就延续下来的,不仅使京剧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观性,也显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章语言的通俗、亲切、自然。)
- 交流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 小结:通过学习《亮相》,我们发现京剧表演艺术,还有着动静结合的特点。
四、创设小舞台,趣味表演
- 出示几个关键词,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可以自己演一演。
- 邀请几名同学上台表演。(教师提前准备一些道具更好,如马鞭、鞋底、酒壶酒杯、假兵器等。)
京剧趣谈
《马鞭》 《亮相》虚实相生动态
―→
动静结合静态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 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 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 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整体感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清全诗结构,指导自学,理解诗意,六两节,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盼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