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 忆读书》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 忆读书》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 忆读书》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6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6 忆读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6 忆读书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6 忆读书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抒发了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梳理信息的方法,如“圈画信息”“分条列出信息”“借助图表梳理信息”等,但在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后,学生不一定能选用合适的方法完成提取信息、按要求分类整理,更难体会每一种梳理方法的好处, 这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 本课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梳理信息, 通过交流、展示,体会不同梳理方法的好处。然后再结合课后第二题与第三题,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读书经验,对作者的读书感悟和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
乐”这句话的体会。 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用合适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培养学生合理探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 重点 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这句话的体会。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词。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重点 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 难点 能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 在上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中,孔子说读书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朱熹说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古人都在谈读书,今人也不例外。20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有哪些感悟要与我们分享呢?让我们从她的《忆读书》中来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忆读书)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著有《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冰心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忆读书》这篇文章是冰心老人八十九岁时写的,当时正值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作者在这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中,她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生答: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从文中圈出表明顺序的词语。(时间顺序。词语:七岁、那时、此后、十二三岁、中年以后、1980 年)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 看课后第一题,如果要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书的标准,需要提取哪些内容进行整理?(1) 全班交流。 (2) 教师总结: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快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信息,找一找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教师提示:可以运用“圈画信息”“分条列出信息”“借助图表梳理信息”等方法梳理信息。)(1) 自主梳理信息。 (2) 小组交流自己梳理的信息,看看是否有遗漏的信息,是否存在有争议的信息,每个同学的梳理方法是否一样。(3) 全班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有没有遗漏信息与信息提取的准确性。)(读书经历:七岁时读《三国演义》,读得津津有味,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水浒传》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荡寇志》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十二三岁时对《红楼梦》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以后再读,尝到其
中滋味;1980 年以后觉得《西游记》精彩,《封神榜》繁琐;现代文艺作品,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是使人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满带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如何理解课文结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 (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指要读对身心发展益的书。这九个字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忆读书
内容要点
读书经历 好书的标准
圈画信息梳理信息 分条列出信息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第二课时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这句话的体会。难点 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复习导入 听写本课词语。 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梳理了课文内容,我们来回顾一下,作者回忆了哪些读书经历?(学生举手回答,每人说一条)二、交流梳理信息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大家梳理信息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同学用的是圈画信息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的是分条列出信息的方法,还有的同学用的是借助图表梳理信息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自己是如何提取信息的、按要求分类整理的。圈画信息法。 (1) 运用此方法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教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运用符号来区别不同类的信息的,以及选用此方法的理由。(2) 教师小结:圈画信息法是最常见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它的好处是方便快捷,弊端是信息散落在文本中,回顾总结时,还要再浏览文本。想要利用此方法来梳理信息,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可以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信息,重复
的信息不用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点的或存疑的内容。 分条列出信息法。 (1)选用此方法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选用此方法的理由。(2)教师小结:分条列出信息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但列出的信息要概括,并且准确。 借助图表梳理信息法。 (1) 选用此方法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图表,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设计图表的,以及自己选用此方法的理由。(2) 教师小结:用图表梳理信息,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但需要对图表进行合理设计,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表格项目的分类。三、合作研讨 默读课文,梳理出作者关于读书的感悟的信息。 (“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得到了做人处事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作者把读书当成是生命中最快乐的事情,可见作者是真正的热爱读书。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过作者的这种体会吗?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请从文中梳理出作者读书的方法。 (一知半解地读、反复读、隔段时间再读、比较读、挑选读。) 在你的读书经历中,你是否用过文中谈到了这些读书方法,你还有哪些
好的读书方法呢?(全班交流) 有人说,读书可以一知半解地读,也有人说,读书要精读,不能一知半解。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根据“一知半解地读可取”和“不可以一知半解地读不可取”这两种观点,展开辩论。) 忆读书 一知半解地读反复读读书方法 隔段时间再读比较读挑选读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过交流梳理信息的方法,渗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最后通过交流自己的读书经历,把课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在交流中习得读书方法。美中不足的是忽视了本文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的先后顺序,没有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搭石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5* 小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