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9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9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9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小说,又自己创编了一个故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语文园地,再谈人物形象的刻画, 应该会有感而发,会有很多想说的话,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写自己内心活动时有一定难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等来表达。
教学“交流平台”时,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以及阅读过的小说,举例交流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读“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片段,疏通字词,理解片段大意。然后联系前面阅读小说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环境描写读出人物果敢豪迈、干脆利落的神勇之气。
交流写桑娜的那段话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省略号、问号来梳理桑娜的心理变化;交流写邱少云的那段话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故事发生的背景,
再出示相关资源链接,帮助学生体会“我”当时的内心世界。
在“日积月累”中,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家乡的古诗,借助图画,反复诵读,读出诗意,读出诗情。
【知识与技能】
感受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大致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积累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重点
理解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熟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难点
感知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师:《三国演义》中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感受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重点
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感受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里面有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吧!(学生回忆,教师板书: 老支书、桑娜、老班长)
这些人物为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一下。
二、学习“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班长的形象。(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桑娜: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人物中,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刻?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和其他同学相机给予肯定和补充。
小组合作探究:这个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出示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物,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也给其他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教师做好记录。
生 1: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桥》中的老汉。“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里通过对老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有力地表现出老汉不徇私情的高贵品 质。(教师板书:老汉——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生 2:《穷人》中的桑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屋外寒风呼啸”与“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桑娜的勤劳能干。此外她那种从犹豫、担忧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她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教师板书:桑娜——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生 3: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色的鱼钩》一课中的老班长。文章抓住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揭示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通过“我”与老班长的对
话可以感受到,老班长始终把指导员的话记在心中,想尽办法保护“我们”三个小战士,处处为“我们”着想,表现了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总结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提示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结合本单元习作,说说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展现其个性特点的。(1)小组学习,要求组员读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自己最满意的描写人物的语
句,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想要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互提建议。
(2)指名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全班同学思考:习作是否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如何做到的?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学生朗读《三国演义》中“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片段,读出张飞的神勇。 (1)疏通字音、字义:旄钺(má yuè)旌(jīnɡ)旗大喝(hè)尽(jìn)皆股(大
腿)栗(lì,发抖)
简单了解文字的出处及相关情节。
教师播放此片段名家朗读音频或电视剧片断,学生认真倾听或观看,留意重读、停顿及朗读的情感、气势。
小组交流此片段是如何体现人物的形象特点的。
结合“交流平台”中掌握的知识,初步感知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示人物形象,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分条列举式汇报。
语言描写:“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其语言无所畏惧、果敢豪迈,显出其自信满满。
动作描写:“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其动作干脆利落,显示出其勇猛。侧面描写:“曹军闻之,尽皆股栗。”借曹军的胆怯反衬出张飞的神勇。 场面描写:“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通过壮观的场面,烘
托出张飞面对敌军时的英勇无畏。
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来说。)
学生再读片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教师适当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语文园地
人物形象
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情节
环境描写
第二课时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试着写一写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学习古诗《回乡偶书》,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难点
感受诗人久别回乡时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顾了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二、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体会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
指名学生读语段一,要求读得有感情,不读错。(教师扫视全班,指名读语段一。)
询问同学们的心理感受,引出学习的内容。(学生谈心理感受。) (3)学习语段一,体会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不安、害怕、担心……)
思考:①这段话除了描写心理活动,还描写了什么?(描写了神态,“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②说说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体恤丈夫——又害怕丈夫突然回来——责问自己——作好决断)
学习语段二,体会“我”复杂的内心世界。(1)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范读语段,学生结合语段二具体谈谈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3)从对“我”的心理描写中,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这一人物形象。
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第一个片段密集使用省略号、问号来表现人物从忐忑不安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第二个片段侧重于“我” 内心痛苦的变化: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心 如刀绞。 )
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写作情况。
小组内交流所写片段,推荐组内最优秀的一篇在全班交流。
示例:开始发试卷了。我久久没有听到老师念自己的名字,心怦怦乱跳,只觉得耳朵发热,脸上火辣辣的,手心却冒着冷汗。我心乱如麻,如坐针毡,心想: 是不是老师把自己的卷子排错了位置呢?是不是老师将自己的卷子漏掉了呢? 也许,也许这只是一场梦呢……
三、学习“日积月累”
创设情境,合作入诗。
万紫千红竞争春,当数杨柳最窈窕。柳树是春的使者,春来时,便迸发出勃勃生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咏柳》这首诗吗?(生齐背诵。)它的作者是盛唐著名诗人贺知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
介绍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诗题,理解“偶书”。(偶,偶然。书,写诗。偶书,
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4.提示要求,合作解诗。
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①出示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读正确。
③理解词语,读出节奏。
诗歌节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
/客从/何处来。
④初步了解古诗大意,说说诗中主要写了什么。
感悟诗意,读中悟情。
出示合作交流卡,小组合作,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①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直到 86 岁才回到家乡,哪句诗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找出关键词。(“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说明离家时很年轻,“老大”写出回家时已经很衰老了,这句诗凝练地叙述了诗人离家之久。)
②诗人离家太久太久,等他回到家乡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家乡变了;诗人的年纪变了,当年的小伙子变成老人了。诗人的乡音没有变,对家乡的热爱没有变。)
③想象画面:孩子看到这么一位陌生的老人,会说些什么?老人看到孩子, 又会说些什么?(孩子可能会说:“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呀?您是来拜访朋友的吗?”老人可能会说:“孩子们,这儿就是我的家乡啊,你们听听我说的话, 和你们的方言是一样的呀!”)
④体会情感:诗人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心情是怎样的?(诗人一定非常激动,因为他这么多年没有回到家乡,现在终于如愿了。他也一定会有些忧伤,因为家乡物是人非,几乎没有人能认出自己了,此时的他,虽然是回乡,却被当成了“客”。)
⑤说说诗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字词。(如“无改”,写出了诗人乡音不改、乡
心不改,虽离家多年,却依然心系故乡;“笑”,这里的笑是儿童在笑,但诗人内心肯定是失落的,这里有种对比的意味;“客”,此时的诗人被当成客人,他的内心该是多么忧伤啊!)
阅读续篇,深化感情。
回乡偶书(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尝试背诵。四、课堂回顾,教师总结
教师适当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语文园地
复杂心理活动——内心活动变化
《回乡偶书》——乡愁与感伤
语文园地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个栏目的教学都落到实处。
“交流平台”是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词句段运用”分两项内容。其一,我安排学生多次读“长坂桥张飞退曹军” 的情节,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巨大作用。其二,通过范
例使学生认识到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我只是简单点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