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人教部编版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基础上,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之前查阅、搜集的关于鲁迅的资料,因此,学生理解本诗赞颂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并不难。只是学生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提示” 的要求自主搜集、整理与本课学习相关的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适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的形象。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教学时应把握诗歌教学的特点,重视朗读,将朗读和学生的自主感悟有机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知识与技能】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义: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
    难点
    借助本单元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师:鲁迅像,名人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及相关阅读链接,预习新课。
    1 课时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画像,引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他?
    你对鲁迅了解多少?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 1936 年 10 月 19 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
    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泥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 1949 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引导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 1 节, 指名练习第 2 节,自由完成第 3~7 节。)
    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交流:
    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
    前后对照:第 2~4 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第 5~7 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3.结合第 1 节诗,感受作者的态度。
    通过对比,大家发现“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对比。)
    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对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视、痛恨的;对有的人,作者是赞扬、热爱和怀念的。)
    理解第 2 节与第 5 节诗。
    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的情感。
    思考:第 2 节诗中有两个动词体现了两种人的不同,请找出来,再加以体会。(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一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自主学习第 3 节与第 6 节诗,第 4 节与第 7 节诗。
    (1)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最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理解。(2)学生自由练习。
    (3)学生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4)提出问题,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①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资料链接:鲁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 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先生以野草作比,为了革命他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
    ②“烂”字在诗歌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写出了什么?(有的人想把名字刻
    入石头,想流芳百世,其实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实亡,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③“下场”是指谁的?与此相对,“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会怎样看待他呢?(“下场”是指压迫人民的反动派,终会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终将被人民摔垮,遗臭万年。对于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将永远崇敬并怀念他。)
    (5)同桌之间分别对读第 2、5 节,第 3、6 节,第 4、7 节,再在班上展示朗读。注意诗句中描写的不同人物,根据他们的作为来选择不同的语气。
    加深对文中“活”与“死”的理解。
    朗读诗歌的第 1 节,在这一节诗中,两个“活”与两个“死”的意思一样吗?
    学生思考,与同学交流。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学生看课文题目,齐读副标题。
    过渡:这首诗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先生的名字。但你们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先生的影子,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
    汇报读诗句,感悟鲁迅精神。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有的人
    人民把他摔垮
    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把名字刻入石头
    作野草,等火烧
    骑在人民头上
    对比
    俯下身子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
    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的手法表明两种人对生死的不同态度。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提升了。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读课文,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幻灯补充《自嘲》,以下内容形成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