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中二年级 第二学期13.4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高中二年级 第二学期13.4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引入,学习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教学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数的减法、复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等内容,是在复数的概念、复数的模及复数加法之后学习的.课本通过类似于实数的减法及复数的相等来定义了复数减法,同时引入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通过例题选讲,在掌握复数减法运算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加、减运算及对复数模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设计
掌握复数减法运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复数的减法运算,并理解减法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提高复数加减运算的能力.
掌握复平面上两点间距离的表示方法,并理解其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复数的减法法则,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类比实数引入复数差的概念
使用加法导出减法的几何意义及法则
例题选讲巩固法则
引伸减法几何意义,导入距离概念
例题选讲及辨析巩固概念
练习巩固
小结方法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复习和回顾复数加法法则及加法法则的几何意义(平行四边形法则).
(2)在上一节中,由例1知:
若,怎样来求Z呢?怎样定义Z与的关系呢?
(3)复平面上点集与复数集一一对应,那么复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其对应的复数有何关系呢?(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复数的差:若
则称.
由复数的相等知:,上述的运算称为复数的减法,复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复数减法法则:两个复数的差还是一个复数,差的实部是原来两个复数的实部的差,它的虚部是原来两个复数的虚部的差.
3、复数减法的向量解释:由加法的向量解释知,设复数分别对应向量,其差对应的向量为,则,故两个复数的差对应的向量为.
4、例题选讲
例3:计算:(1)
(2)已知
[说明]通过例3(1)说明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法,类似于多项式的加减法.通过例3(2)加深由推出的条件下才能成立的理解.
5、复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设两复数分别对应复平面两点,故
故复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来表示.
6、问题讨论:用复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概念,解释表示的意义.
故可以表示多对两点之间的距离.
7、例题选讲
例4、已知复数Z满足,求复数的模的取值范围.
[说明]本题除了可以建立函数来解决外,还可以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决,设复数z所对应的点为Z,满足的点Z的集合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模表示是Z到点A(2,0)的距离从开始,逐渐增大到,故(图参见课件). 或用.来解决.
三、巩固练习:
P82 练习13.3(2) 1,2,3,4,5
四、课堂小结:
复数减法法则及几何意义
复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1)P49 2,3
(2)P50 7,8
(3)P51 4,5
六、教学设计说明
数集从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是一个认识的深化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才能迁移方法、建构新知,是设计和实施复数教学的重要的目标.只有实现了旧知向新知的自然过渡,才能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达到联系巩固旧知,深化对新知理解之目的.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沪教版13.4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用具准备,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3.4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教学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13.4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