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试卷
展开单元达标测试(六)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合分人 | 复分人 |
得分 |
|
|
|
|
|
|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拉拽(zhuài) 羸弱(yíng) 怏怏不乐(yāng)
B.告罄(qìng) 炽热(zhì) 养精蓄锐(xù)
C.迟钝(dùn) 鲁莽(mǎng) 心有灵犀(xī)
D.毡鞋(zhān) 凛冽(lǐn) 风餐露宿(lò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闲瑕 蔚蓝 合拢 耐人寻味
B.告罄 吟唱 辜负 不期而至
C.迟钝 点缀 蒙眬 天崖海角
D.烧灼 概率 赢弱 惊心动魄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
C.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我已经语无伦次了,这是那种人们将在赛季结束后回味价值的比赛,我们做出完美反应,我们必须捍卫榜首。
4.(黔东南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地方出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是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而引起的。
B.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C.在新的千年里,黔东南人民一定会齐心协力,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奇迹来。
D.谁能否定学习传统文化对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没有用的呢?
5.名著阅读。(4分)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凡尔纳,被誉为“ ”。《海底两万里》讲述的是 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6.诗句默写。(4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2)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7.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8.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7分)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针对汉字手写危机,2013年,央视强势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电视节目,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相继热播。汉字书写的问题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股“汉字热”在中国悄然兴起。
(1)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还意蕴丰富。请仿照实例,说说“舒”字的意蕴。(3分)
示例:“值”,“人”站得“直”,身价才高:告诉人们为人要正直。
舒:
(2)你认为,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中的 外,还有 。(2分)
(3)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幅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个字。(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14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出门圮于河( )
(2)求二石兽于水中( )
(3)尔辈不能究其物理( )
(4)可据理臆断欤( )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3分)
12.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4分)
永不再来(节选)
阿普斯利·彻里
①有人让我对这类探险活动作一个全面的评价。但是很显然,当我身在其中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只是一个24岁的助手,无法去评价那些年长的队员,而且也不知道我的评价是否有价值。我现在的想法是我们经历了一场最可怕的悲剧,令人刻骨铭心,因为这场悲剧不是因我们的错误而引起的。我用了整整10年时间去审视南极探险。在比较了我们与阿蒙森的行动后,我感到非常吃惊。一方面,阿蒙森的行进路线几乎是笔直的,他们抢先一步到达了极点,然后返回;他们没有牺牲一个队员,没有损失一匹牲畜,而且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极点考察本身上。这可能是一次最完美的考察。而另一方面,我们却经历了可怕的凶险,创造了超越人类耐力极限的奇迹,在庄严的教堂布道时被人们称颂或者被雕成塑像供公众纪念,但在到达极点的时候却发现这次可怕的冒险完全是多余的,而且我们最优秀的队员已永远地葬身南极。无视两者之间的这种对比是非常可笑的——如果在写书的时候不考虑这些,那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②让我先来评价一下阿蒙森,我并不打算掩饰我们对他的看法。他让我们相信他装备“弗莱姆”号是为了进行一次北极探险,然后他驾船向北驶去,但是却突然掉头向南急驶。没有什么会比这种声东击西的做法更令人不快的了。当斯科特到达极点,发现阿蒙森已经先他一个月到达那里的时候,他的沮丧可远非是小学生输了赛跑比赛可以比拟的。我曾讲过,斯科特和4个伙伴为了到达极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以及他们在返回途中曾经历了怎样的磨难,直到他们死去。这些凶险和痛苦的经历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南极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在那里太阳不会落下去;在那里无论你转向哪个方向,你的脸都是朝着北方。当斯科特看到挪威人的帐篷时,他已无话可说。这次冒险是毫无意义的。
③现在所有的痛苦都已经过去了,将来的探险家也不会过多考虑这次经历。他可能会问,阿蒙森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我们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是什么?我会首先接受阿蒙森的成功。毫无疑问,亲身经历过此次探险的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素质。由于具有一个天才探险家的睿智,阿蒙森已事先预计到了鲸湾的土地会像罗斯岛的一样坚硬。同时,他还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对原来的计划做出了重大调整。实际上,当阿蒙森没有采用斯科特和沙克尔顿已经探明的路线,而是自己找出了第二条越过高山的路时,这确实是重大的调整。当他这样做之后,他获得了成功,并且闯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路线。实际上,在更好的路线被发现之前,这是最好的。这种尝试可能会令他失败甚至丧生,因此他的动机和他敢于说服自己的勇气是值得钦佩的。这些都给了他莫大的帮助。一些保守的捕鲸船船长不同意斯科特尝试使用摩托车、马和人来拉雪橇,而始终坚持用狗来拉雪橇。正是这些不起眼的选择让阿蒙森顺利地到达了极点并安全返回,而且他的队员和狗也没有感到特别疲劳。他从始至终没有拉过一英里的雪橇。
13.结合文章第①段回答:为什么说阿蒙森队到南极是“一次最完美的考察”?(3分)
14.文中第①②两段都说斯科特队这次可怕的冒险完全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为什么?(2分)
15.纵观全文,你认为阿蒙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3分)
16.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上天赐给的机遇,你认为还有什么必要的条件呢?请结合阅读本文后的体验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简要地说一两点。(3分)
17.假如阿蒙森是按原计划进行北极探险,假如斯科特队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那么他们在返途上会不会牺牲?说说你的猜测,并简述理由。(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3分)
追赶太阳
杰弗里·兰德斯
①“月影号”唯一的幸存者翠茜迫降月球。最早的救援也需要三十多天时间。
②翠茜的降落地点十分接近黄昏线——月球向阳面的边界。日落将在三个地球日内来临,然而,她的太阳能电池需要阳光来使她必需的空气保持新鲜。一旦太阳消失,死亡将接踵而来。她该怎么办?
③翠茜开始步行,祈祷能够追赶上太阳。
④在地球上的话,这相当于一场马拉松。可在月球上,这只不过算是小跑罢了。
⑤低电压警报的鸣叫使她惊醒。她发现太阳能电池组提供的电流低于正常水平。只一会儿她就找出了毛病出在哪儿:太阳能电池组上有一层薄薄的积尘。不过,要是她找不到一种可以避免扬起尘土的步法,她就得每隔几小时就停下来做一次大扫除。她再次检查了一遍电池组就又迈开了步子。
⑥低电压警报又响了,这么快就又有尘土了吗?
⑦她低头看了看她的里程表,吃惊地发现她已经走了整整一百五十千米。
⑧无论如何该休息一会儿了。翠茜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从背包里取出一个食品包。她咬了一口,食物条硬邦邦的,微带着一丝甜味。
⑨…………
⑩睡觉是个问题。为了便于维修,太阳能电池组被设计成可拆卸式的,可是拆下来以后它们就不能向维生系统供电了。她终于找到一个方法。把短短的电线从衣服里拉出一个足够的长度,让她既能躺下,又能把电池组放在身边不致把电源切断。她必须小心不使自己翻身。做完了这些,她才迷糊了一阵子。她醒来时肌肉酸痛,分不清东南西北,然后她忽然记起了身在何处——地球正挂在离月平线一掌高的地方。(甲)她站了起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向西面火药样灰色的沙原跑去。
⑪翠茜的双脚被靴子磨得很疼。她改变步法,从小跑换成跳跃再转成袋鼠式弹跳。这使情况有所好转,但还不够。她可以感到双脚开始起泡,却没法脱下靴子来舒缓或仅仅只看一看她的双脚。也许她应该在开始步行前就把靴子脱了,在六分之一的重力作用下,疼痛至少是可以忍受的。
⑫在史密斯海的西部,她进入了一个崎岖地段,遍地都是小山丘。她不得不降低了速度。山坡上阳光普照,可是环形山的内壁和山谷仍笼罩在阴影里。她脚上的泡破了,刺骨的疼痛从她的靴子里直传上来。(乙)她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泣,拖着羸弱的身体继续前进。
⑬每天,从混乱的梦境里醒来,回到漆黑的天空与静止的阳光下,打个哈欠,睡眼惺忪地赶路。抿一口乏味的温水,尽量不去想那是从哪里回收来的;休息,小心翼翼地清扫太阳能电池组,这是生命。再走,再休息……再睡觉时太阳还钉在醒来时的位置上。第二天把同样的过程重复一遍,然后再重复……再重复……
⑭向西,一直向西,和太阳赛跑。
⑮…………
⑯十二天后,跋涉开始时的刺激感早就衰退了,只留下了对胜利的坚定决心,连这有时也蜕变为一种精神安慰。她在一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峡谷边站住了。她已经绕完了半个月亮,但只是走完了好走的部分。从这里开始将全是山脉和崎岖地段,一旦慢下来让太阳走到了前面,她就死了。
⑰十八天后。的确是走得慢了,翠茜已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坡上直跳下来了。前面也不再有平原,不是巨石遍地,就是环形山的绝壁。异常单调的灰色月面在她脚下逝去。美好的愿望和拼命地赶路不能抵消太阳正在下降的事实。每天她醒来时,前方的太阳就更低了一些,更直接地把炽热的阳光射进她的眼睛。(丙)岩石的阴影犹如饥饿魔鬼的爪子向她伸来,即使是最细小的,看上去也恶狠狠的。
⑱渐渐地,太阳已经快贴上山梁了。黑暗已没到她的膝盖,她摸索着越过隐身在黑暗中的岩石。只有山顶还在阳光里,她穿过黑暗,像游泳者渴求空气似的把自己拉进了阳光里。
⑲二十八天后。她蜷缩在她的岩石孤岛上,四周笼罩着死亡的氛围,令人________。(丁)翠茜绝望地看着黑暗的潮水慢慢升起包围她。救援人员在哪里?救援人员在哪里?
⑳三十天后,一束手电筒光刺得翠茜睁开了眼睛,原来是救援人员从远处向她跑来。翠茜被发现时,纯白色的太空服已被月尘染成了肮脏的灰色,只有在背上七扭八歪的太阳能电池组被仔细地擦得一尘不染。
(有删改)
18.请为第⑲段横线处选择合适的成语( )(2分)
A.怏怏不乐 B.毛骨悚然 C.屏息凝神 D.惊心动魄
19.翠茜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么应对的?请阅读文章,将表格填写完整。(3分)
遇到的困难 | 应对 |
(1) | 把太阳能电池组上的积尘刷掉 |
睡觉时需拆卸太阳能电池组 | 把短短的电线从衣服里拉出一个足够的长度 |
双脚被靴子磨得很疼 | (2) |
(3) | 她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泣,继续前进 |
只有山顶还在阳光里 | 她穿过黑暗,爬上山顶的岩石 |
20.对文中四处画线句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句将沙原比作火药,生动地写出了月球上生存环境的恶劣。
B.(乙)句用“咬住嘴唇”写翠茜对疼痛和口渴的忍耐,写出了她坚忍的品格。
C.(丙)句将岩石的阴影比作饥饿魔鬼的爪子,描绘了死亡逼近时的可怕。
D.(丁)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写出了黑暗逐渐吞噬光明、死亡即将来临给翠茜带来的绝望。
21.翠茜被救援人员发现后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你发挥想象,运用至少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描写翠茜的表现。(3分)
22.阅读《夸父逐日》,结合本文,从目的、结局、精神三方面对翠茜和夸父追赶太阳的行为进行比较。(3分)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②;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③。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④。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②河、渭:即黄河、渭河。③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④邓林:地名,即“桃林”。
三、作文(50分)
23.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 C (解析:A项“羸”应读léi,“怏”应读yàng;B项“炽”应读chì;D项“露”应读lù。)
2. B (解析:A项“闲暇”;C项“天涯海角”;D项“羸弱”。)
3. A (解析: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不符合语境。)
4. C (解析:A项“造成的原因是……”与“……而引起的”句式杂糅;B项表意不明,有歧义;D项否定不当。)
5. “科幻小说之父”;尼摩船长
6.(1)夜泊秦淮近酒家 (2)可怜夜半虚前席(3)赚得行人错喜欢(4)黄梅时节家家雨
7. C
8.
(1)舒:“舍”得给“予”,得到的是愉快;告诉人们懂得舍弃和给予,才能过得舒服。
(2)示例: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汉字书写的基本功训练不够”或“对汉字的内涵认识不足”等)。
(3)示例:书写汉字魅力,传播民族文化
二、 (一)
9.(1)倒塌(2) 寻找(3) 研究、探求(4)主观地判断
10.(1) 到下游寻找石头,本来就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11.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12. D (解析:除了根据“物理”判断之外,更应该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的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
13.行进路线几乎是笔直的,他们抢先一步到达了极点,然后返回;他们没有牺牲一个队员,没有损失一匹牲畜,而且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极点考察本身上。
14.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15.有探险家的睿智;有非凡的领导才能;有闯劲,有自己的主见;有勇气。
16.示例:聪明的头脑、十足的干劲、创新精神等。
17.提示:预测的结果可以跟本文相反,但要言之有理。
(三) 18.B 解析:此题要求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四周笼罩着死亡的氛围”,死亡的氛围是恐怖的,因此应选用“毛骨悚然”。
19.(1)太阳能电池组积尘导致其提供的电流低于正常水平
(2)改变步法,从小跑换成跳跃再转成袋鼠式弹跳
(3)脚上的泡破了,疼痛刺骨
20.C 解析:A项(甲)句说的是沙原的颜色是像“火药一样的灰色”。B项“咬住嘴唇”写的是翠茜对脚上疼痛的忍耐,不是对口渴的忍耐。D项“翠茜绝望地看着黑暗的潮水慢慢升起包围她”写的是她的绝望,但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
21.示例:翠茜睁大自己的眼睛,泪水夺眶而出,激动地喃喃道:“我得救了,我得救了!”
22.目的:翠茜追赶太阳是为了活下来,夸父逐日是为了和太阳赛跑;结局:翠茜最终获救,夸父则是“道渴而死”;精神:都有着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
三、作文
23.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词即“舞台”,是写作的重点。“舞台”本义指供演员表演的场地。题目为“这里,也是我的舞台”,“这里”可以实写晚会舞台、参赛舞台,也可以引申为生活、人生、世界等。题目中的“也”具有“非寻常所指”的转折意味,写作时应侧重“我终于站上舞台”的意味。而题目中的“我”,告诉我们写作时要明确“舞台”表演的主角是“我”,不能虚构,必须记录自身真实的成长故事,最宜写成记叙文。由此,可明确文章叙写的重点是“我”在“舞台”上“表演”的具体过程以及“舞台”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写作时要有细节支撑,还要以适度的议论抒情来点亮主旨。 例文略。
